據傳96年哪一場演習,是準備在老鄧的有生之年,一舉解放臺灣島,但因為叛徒的泄密,最終成堆的彈藥只能丟在山頭上。
96年那一年,臺海危機發展的程度,遠遠比人們表面上看到的要嚴重得多。你以為大陸出動了那么多軍隊,搞了那么大一場演習,就是為了慶祝李登輝上臺嗎?當時北京是作了兩手準備的,而不想讓李登輝上臺,只是其中的一個目的而已。
現在看來,當時中央政府過于一廂情愿,演習目的過于直接了,兵法云“不戰而屈人之兵”,是要以自身的強大實力和對手的頭腦清醒為前提的。但你要說那時北京的領導人沒有想到過李登輝上臺的可能性,那也是小看了這個泱泱五千年大國領導人的智慧了。
當時中央政府留的一手,就是萬一李登輝順利當選,在海峽的數十萬解放軍立刻由演習直接轉入進攻,乘臺灣被演習的炮火麻痹了警覺,打臺灣一個措手不及,攻下金門和一系列橫亙在海峽中間所謂的臺灣外島,給臺灣明確的軍事壓力,迫使其放棄臺獨立場。至于是否進攻臺灣本島,當時雖然并沒有現在的方案,但根據事態的發展,這將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當時美國的反應還算快,立刻宣布對海峽局勢表示“嚴重關注”,就近調了兩艘艦母過來。不過鮮為人知的是,美國還打算集結更多的艦隊,顯示一下“美國政府保衛民主”的決心和力量的,但這個方案最終胎死腹中。
為什么呢?道理很簡單,就在兩艘航母離開美海外基地后幾個小時,高高在上的美國間諜衛星立刻就發現一個不同尋常的現象:兩艘常年在東海巡邏的中國核動力潛艇突然失蹤了。
這一下炸了鍋。中國的潛艇一直是美國的心腹大患,尤其是可以發射原子彈的核動力潛艇,數十年來美國苦心研究,終于研究出怎樣監視躲在大洋深處潛艇的辦法,自以為這一下可以將中國的核打擊力量了若指掌,腰桿可以硬起來了,但突然之間這兩艘非常先進的潛艇說不見就不見了,更要命的是據說這兩艘潛艇上“還裝載了隨時可以發射的原子彈級別以上的導彈”。經過幾天上一通折騰,總算是“在美國領海附近發現中國潛艇出沒的跡象,但無法確定其具體位置”。
這就很象兩位武林高手過招,一位不可一世仿佛擺出一副“三招內斃你于馬下”的架勢,另一位只是輕輕說了句:“別動”。那位低頭一看,人家的寶劍已經到你的咽喉上了。
對于臺灣島內一些無知之輩說什么“美國的航空母艦遏制了中共進犯臺灣的企圖”,稍有些軍事常識的人都會覺得好笑。就兩艘孤零零的航母還敢從臺灣海峽大搖大擺的過去,不要說就兩艘,就是兩個全編制的艦隊,要是解放軍真的想打,幾個小時你就成一堆沉在臺灣海峽里的廢銅爛鐵了。
一位資深的中國軍事評論家就曾經說過:“如果美國的航母敢于靠近臺灣海峽,那就等于是給中國的前線指揮官送來一摞摞的珍貴的軍功章”。這兩艘航母之所以敢過臺灣海峽,你當美國人是傻子啊,就是因為已經得到了北京不會開火的保證了。
96年之所以擦邊而沒走火的原因很多,其中美國所作的外交和政治努力是是一個很大的原因:一方面壓制李登輝,“不要亂說亂動”,另一方面和北京進行了秘密的外交磋商,有沒有給北京一些好處我是不知道,但很明顯北京是不會白白讓美國軍艦在那么緊張的時候通過臺灣海峽來擺威風的(這事還引起了中國軍方強硬派的嚴重不滿,但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另外,據說當時臺灣國民黨幾大元老也秘密向北京作了保證(具體是什么保證,我不知道),也是當時中央政府決定暫不動手的重要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當時的軍事演習之中,發現軍隊對于高科技武器的運行還嚴重不行(這也是96年以后北京追加對高科技武器的研究和運用的最初原因),另外對于在實施渡海作戰準備不足。
如果無法在短時間內運送足夠的軍力入島,雖然不至于重蹈建國初的金門海戰悲劇,但也必然要付出沉重得多的代價。說白了,北京當時雖然留有萬一李登輝上臺的一手,但對此的心理準備嚴重不足,太過于樂觀當時新黨的當選前景。等到局勢發展到不可逆轉的一步,才發現自己甚至根本沒有攻打臺灣的心理準備。
當時臺海局勢緊張的氣氛,局外人是根本無法想像的。當時在海峽前線演習指揮部(實際也是準備攻臺的司令部)幾位少壯派軍官聽說北京把撤消一級戰備狀態,并下令不準對通過臺灣海峽的美軍航母開火后把帽子一扔,不顧軍令返京力諫,立下了“打不下臺灣就提頭來見”的軍令狀,但此時中央的態度已經很堅決。幾位軍官在力諫無效的情況下淚流滿面,一位甚至說出了“讓美國軍艦過海峽簡直就國恥”的話后撥槍準備死諫,幸好他的同僚手快將槍搶了下來。
當時的中央政府在最后一刻強行熄滅了戰爭的火苗,幾年后才得知的我不由得心生敬佩。因為只要不怕犧牲(而中國解放軍的傳統一向是為了勝利不惜付出任何代價的),臺灣是根本不可能抵抗多久的,而美國的反應也并不出乎北京當局的意料。
然而中央政府意識到了自己在戰前的估計不足,而李登輝以過半的高票當選也注定了除非拿下臺灣本島根本不可能實現當初以打促談的目的,在保存顏面和顧及中華民族的大義兩難選擇下,作出了一個世界上任何政黨所能做出的最無私的決定,寧可忍受國外反華勢力和臺獨分子的嘲笑,而以中華民族的利益為重,從而給了臺灣從槍炮中僥幸得來的四年和平。
然而令人扼腕嘆息的是,臺灣非但未對中央政府的最大程度的容忍和善意有過一絲的感激,相反卻是變本加厲的把“臺獨”分子一步步送上了權力的寶座,從地方選舉到這一次的總統選舉,臺灣人一次又一次的褻瀆了中國大陸對于同胞的善良情感和美好愿望,一步步把臺灣推向了戰爭的邊緣。大陸的中國人已經漸漸從“臺灣只有一小撮臺獨分子在興風作浪”的美夢中清醒過來。
很多臺灣人和海外華人,還有一些同情中國的外國人士可能很不理解,為什么大陸忍了那么久不解放臺灣,這幾年卻越來越心急呢?持這種觀點的人,恐怕不在少數,他們認為,既然已經等了五十年,再等個五十年又何妨?反正臺灣不會長腳跑掉,大陸把經濟和民主發展起來,到時統一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我只能對這些朋友們說一句:愿望總是美好的,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
大陸之所以五十年不動臺灣,與中央政府最大程度的容忍和克制分不開。大陸關于武力解放臺灣的呼聲從來就是公開而且不小的一股聲音,其中的代表,當然首推以保衛國土為已任的大陸軍方,尤其是年紀在四十歲以下,建國時出生的一批少壯派軍官更為激進。如果不是毛ze東、鄧xiao平以及現在秉承以上二位路線的以江ze民為核心的中央三代領導人盡力安撫壓制,很難想像,臺灣會有持續到今天長達五十年的和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57049.html
相關閱讀: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