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與魏征,一個有納諫雅量,一個能忠直敢言,公認為最完美的君臣關系。
魏征輔佐唐太宗17年,先后上書200余次。在魏征的嚴密監控下,唐太宗的日子過得很不舒坦。面對魏征一再觸逆鱗,唐太宗每次都是虛心接受,甚至像男人欣賞女人一樣,覺得魏征嫵媚可愛。甚至還為這種君臣關系總結了一套套理論,比如說自己是金屬的話,魏征就是那鍛造的良匠;比如說魏征是鏡子的話,他就是那照鏡子的人。
貞觀17年,魏征病重,唐太宗多次親臨魏征府看他,給他送藥,將公主許給魏征做兒媳。魏征死后,唐太宗罷朝五天致哀,昭以一品官的禮節送葬,親自撰寫碑文,刻于石碑上。這種榮耀,前所未有。一代君臣之間的知音佳話,如果演繹到此結束,應該是劃上一個相當完美的句號了。
哪曾想,就在魏征死的同一年,太子李承乾謀反。魏征極力舉薦的兩個人,吏部尚書侯君集、中書侍郎杜正倫都被牽扯進來。唐太宗很生氣,你魏征說他們有宰相之才,竟然串在一起害我。于是唐太宗自賤天子金口玉言的名聲,解除了公主與魏征之子的婚約,還推倒了親手為魏征撰寫的墓碑。
這個細節讓人深思,唐太宗為什么發這么大的火?原來,唐太宗對魏征早有不滿,這次不過是借題發揮。
有一次,唐太宗生病,想搬到一個舊閣子里住,打算將舊閣子裝修一下。然而,外面都在議論,說皇上要用十車銅建造一個望陵臺。唐太宗下令追查,發現竟然是魏征造的謠。他與魏征當場對質,魏征辯解說:“這種夸張只是為了諍諫的需要,危言聳聽也是為了大唐的江山!”
面對魏征的狡辯,唐太宗非常惱火,大發牢騷,一向態度強硬的魏征不得不服軟,老老實實承認錯誤,還向唐太宗感謝不殺之恩。
魏征對諍諫這項工作似乎上了癮,將多年諍諫內容都作了記錄,曾將這種記錄拿給史官褚遂良看,明擺著是希望褚遂良給他記上一筆,好留名青史。
唐太宗聽說這事以后,也相當生氣。
先前唐太宗已經同意把公主許配給魏征長子魏書玉,這時也后悔了,下旨解除婚約。到后來他越想越惱火,就砸了魏征的墓碑。
在砸了魏征的墓碑不久,唐太宗親征高麗,勞民傷財,最終撤回中原。唐太宗長嘆道:“如果有魏征在,不使朕此行也!”他突然想起了魏征的好,又派人到魏征墓前悼念了一番,并且將當初推到的墓碑立了起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58816.html
相關閱讀: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
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