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9日,“開缺兩廣總督”岑春煊夜宿武昌。是夜,武昌城中槍聲大作,岑春煊“安臥如故”。次日晨,岑春煊遣人買舟渡江,再乘輪返回滬上,“沿途閱報,知民軍已舉黎元洪出任都督,革命由此告成矣”。
岑春煊此番途經武昌,原為赴任四川“會同趙爾豐辦理剿撫事宜”。因與當國者在川省“剿撫事宜”上意見相左,已于七天前辭職。
久歷戎機、數任封疆的岑春煊心事重重、意興闌珊,對于武昌兵變,竟毫不在意。
進退兩難剿撫局
自丁未政潮瞿岑(瞿鴻?、岑春煊)為奕袁(奕?、袁世凱)所敗以來,岑春煊在滬上蟄居了四年。
辛亥年春,清廷宣布川鐵路收歸國有,拒不歸還士農工商所入股金,遂激成湘、鄂、粵、川等省保路風潮,以四川最為激烈。清廷應對無策,9月7日,成都血案發生,“自是川亂遂大,難以制止”。
為平息川亂,經過盛宣懷推薦,清廷決意起用賦閑已久的岑春煊。岑春煊素有人望,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岑出任四川總督,在任整肅吏治雷厲風行,一舉彈劾四十余名貪墨官員,人稱“官屠”。由此,川人德之。起岑春煊赴川辦“剿撫”,另一層用意是岑春煊久經戰陣,威望甚高,有能力掌控調往四川的新軍及川軍。9月15日,清廷發布緊急上諭,以岑春煊為“會同趙爾豐辦理剿撫事宜”,“著由上海乘輪,即刻起程,毋稍遲延”。
清廷應對保路運動的“剿撫”之策,重剿輕撫,載澤、盛宣懷、瑞?等人主張對保路運動強力鎮壓。但與清廷對岑春煊的構想相反,前往剿滅川亂的岑春煊還未出上海,即詢問川路章程,岑認為,路事與剿撫相關,川省風潮正因鐵路而起,若路事處理得當,風潮自然平息。對此,盛宣懷答以“朝廷命公剿辦亂民,不命公問收路事,無以章程為也”。
盛宣懷的答復讓岑春煊不滿。于是,岑致電內閣,敦請朝廷下“罪己詔”,岑稱,“總之不短少路股一錢,不妄戮無辜一人,必須雙方并進,并于諭旨中稍加引咎之語,則群議自平;而給還全股,出自朝廷特恩,各路人民,必歡欣鼓舞”。
岑春煊此議一出,立場與在野的立憲派黨人完全一致,朝野轟動,清廷中“剿撫”兩派都大為震怒。“罪己詔”一議,等于認定政府失職,“鐵路國有”政策完全失敗。
9月下旬,岑春煊抵達武昌,與瑞?言川事,知朝中大臣與之意見全然相左,遂向清廷電請辭職,朝廷立馬就下旨同意了。
岑春煊盡管人未到四川,但與清廷的爭端,卻獲得四川保路風潮中立憲派的歡迎。對于岑春煊入川,立憲派中人稱“盼禱者不啻大旱云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75894.html
相關閱讀: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