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繼元朝之后中國又一個大統一的政權,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276年。
至崇禎末年,民不聊生,烽煙四起。國內發生了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關外興起了滿洲人這支新興軍事力量。明朝可謂是處在一個風雨飄搖之時。正所謂板蕩見忠臣,可是此時的明朝并未出現多少忠臣義士,反而出現了不少叛臣叛將。
據民間所傳,大多數人都認為明朝最大的賣國賊是大漢奸吳三桂,我不否認,吳三國是出賣明朝的漢奸,但吳三桂不能算是最大的,明朝最大的賣國賊應該是他,大明進士洪承疇。
為什么說洪承疇會是明朝最大的賣國賊呢?我們慢慢看來。
洪承疇出身望族,是武榮翁山洪氏第十二代孫,屬東軒五房,書香門第。這個武榮翁山洪氏是一個家族盤踞在此,也就是洪承疇的祖宗。到了他的曾祖父輩,已是洪承疇家道中落,并不富裕。
生在書香世家的洪承疇自幼博覽群書,他在24歲時便中了進士,是相當了不起的。范進中舉大家都知道,一個人到四五十歲才中舉人,而洪承疇24歲已經中了進士,足見其才能。
崇禎末年,天下民不聊生,以陜西最為嚴重。從崇禎元年(1628年)至崇禎三年間,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先后起義,陜西境內共有義軍100余部。一部分官軍邊兵,因缺餉嘩變,亦加入義軍,并成為骨干。不否認這是明朝統治者施政不善造成的結果。
崇禎二年,由于叛亂越來越大,當時的陜西總督楊鶴手中無將可用,便派當時還是參政的洪承疇領兵出戰,斬殺叛兵三百人,一個文人立了戰功,洪承疇的名聲由此大噪。而吳三桂這個時候還不知道在哪玩泥巴呢!
到了崇禎七年(1634),在鎮壓叛亂中崛起的洪承疇已經成為明朝的陜西三邊總督,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銜,總督河南、山西、陜西、湖廣、四川五省軍務,成為明廷鎮壓農民起義的主要軍事統帥。此時的洪承疇在明朝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就是這一個人卻在后來的戰役中投降了清軍,出賣了崇禎出賣了明朝,為自己掙得了第一大漢奸的名號。
直到崇禎十二年,洪承疇依然是明朝鎮壓農民起義的最大功臣,他的軍隊戰斗力很強,被稱為“洪軍”。吳三桂與他是沒法比的
正在國內鎮壓農民起義戰爭 打的不可開交時,關外的滿軍也開始崛起。清太宗皇太極即位以后,清政權機構日臻完善,國力軍力都有很大增長。但是它的地盤,仍限山海關以東;侍珮O自然是不滿足于此的,為此,皇太極下決心要攻克山海關和錦州,打通去往關內的交通要道,為滅亡明朝、奪取北京創造條件。
面對善于征戰的滿軍 ,明朝自然派出了洪承疇前去應戰。可惜松山戰役洪承疇戰敗,戰敗之后洪承疇期初是不愿意投降清的,后來無奈之下還是被勸降了。作為一個具備文韜武略的將才,洪承疇的投降是影響極大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79517.html
相關閱讀: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李之藻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明朝人的性觀念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