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名:阿基坦的埃莉諾(1122?-1204)
埃莉諾是中世紀中期最富有最權威的女性之一。在父親去世后年僅15歲的埃莉諾接管了阿基坦公國和普瓦捷公國,為此,她分別被加冕為阿基坦的女公爵和普瓦捷的女伯爵,成為了獨立的統治者。在12世紀,阿基坦是法國最大也是最富裕的省份。
和中世紀中期其他很多君王和婦女不同,埃莉諾及家人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在埃莉諾的統治下,阿基坦成為了中世紀西歐最大的知識和文化中心之一,她也因此備受贊譽。公元1137年埃莉諾嫁給法國路易七世成為王妃。這段婚姻期間,埃莉諾參與了1147年的第二次十字軍東征,還跟隨丈夫拜訪了拜占庭帝國。
在與西歐,君士坦丁堡和耶路撒冷的貿易中,埃莉諾發揮了關鍵作用。最終在1152年她與路易七世的婚姻宣告破產,1154年與英格蘭亨利二世結為夫妻。1170年,坎特伯雷的大主教thomas becket因為不滿亨利二世被行刺。對此,埃莉諾和很多人一樣,強烈譴責。這次事件導致了后來的1173至1174年的叛亂事件,埃莉諾的三個兒子以及其他追隨者都參與了這次叛亂。最終以失敗告終,埃莉諾因此被囚禁16年。
第七名:提奧多拉皇后(500-548)
提奧多拉皇后是中世紀早期最有影響力和權力的女性之一。她是查士丁尼大帝的妻子和拜占庭帝國的聯合執政者。在嫁給查士丁尼之前,提奧多拉是一位在貴族宴會上表演的女演員,并成為服務多名貴族的名妓。其后她轉而信仰基督教一性派并放棄了之前的生活方式。她在公元523年或525年與查士丁尼結婚。公元527年查士丁一世去世后,查士丁尼一世與提奧多拉接過了帝國的統治權。許多關于政府的決定都是由提奧多拉做出的。
例如,公元532年,在君士坦丁堡發生的由對高稅率的怨恨、宗教沖突和政治腐敗導致的尼卡暴動中,查士丁尼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而試圖逃離城市。提奧多拉干預并勸說她的丈夫留了下來。在提奧多拉的支持下,查士丁尼得以成功的鎮壓了暴亂。提奧多拉參與建設君士坦丁堡,使之成為世界上最龐雜的城市之一,同時大力提升婦女權利。她建設了橋梁、下水道和教堂,其中建于公元532年到537年的索菲亞大教堂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拜占庭式建筑之一。她通過了禁止強制婦女賣淫的法律并關閉了妓院。提奧多拉還給予婦女在離婚和財產所有權上更多的權利。她授予母親們孩子的撫養權,鼓吹對強奸罪處以死刑,還禁止殺害被認為通奸的妻子。提奧多拉于公元548年6月28日死于癌癥。她和查士丁尼大帝都被尊為東正教的圣人。
第四名:伊莉莎白一世(1533-1603)
盡管過去的瑪蒂爾達皇后,簡格雷小姐,和瑪麗一世都憑借自身的實力統治了英格蘭,但伊麗莎白是真正第一個靠絕對權力成功統治的加冕女王。
她終身未婚,常常被稱為"童貞女王"。伊莉莎白最值得銘記的是為英格蘭帶來了文藝復興。同樣被值得銘記的是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并且在英國建立新教,取代羅馬天主教。
伊莉莎白是亨利國王八世和他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兒,她從1558年開始統治直到1603年她去世。她是都鐸王朝最后一位君主,她的統治時期以"伊莉莎白時代"而著稱。
伊莉莎白是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并且師從著名學者羅杰·阿斯卡姆(文藝復興時期歐洲作家,著有《教師手冊》)的教導。作為一個學生,她學習希臘語、拉丁語、修辭學和哲學;她掌握了所有這些科目。毫不意外的,當伊莉莎白上臺時,她把英國法院變成了一個以詩人、作家、音樂家、學者的中心。她與威廉·莎士比亞、埃德蒙·斯賓塞(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詩人,代表作有長篇史詩《仙后》)、克里斯托弗·馬洛(英國劇作家、詩人及翻譯家,以寫作無韻詩及悲劇聞名)有密切關系。
伊莉莎白也把英國從一個天主教國家轉變成一個新教國家。盡管她對新教頗有好感,伊莉莎白因寬容英格蘭所有宗教而著名。她的統治和宗教轉換在其他歐洲天主教國家備受爭議。
多年來,伊莉莎白的表妹,瑪麗蘇格蘭女王覺得她是英國王位的合法繼承人,旣愒洸邉澊虤⒁晾蛏锥嗄。因此,瑪麗一生中大部分都軟禁在英格蘭。然而,最終的最終,瑪麗在1587年被處決。
瑪麗的行刑和英國對西屬尼德蘭新教徒的長期支持是最后一根稻草。1588,伊麗莎白的前姐夫,西班牙菲利浦二世,派出了他的海上艦隊,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入侵英格蘭,廢黜伊麗莎白,重建羅馬天主教作為官方宗教。然而,伊莉莎白證明自己不是畏首畏尾的人;她報復并且獲勝。打敗無敵艦隊使西班牙破產并使菲利浦二世蒙羞。無論如何,伊麗莎白時代的英國從繁榮逐漸取代西班牙成為世界強國。
第三名:慈禧(1835-1908)
慈禧可能是自7世紀女皇武則天的周朝以來中國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女人,事實上,慈禧可能比武則天更具權勢,她是一個有野心的保守的領導者。她反對國外勢力以及支持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不管怎樣,我把她排在這個榜單的第三的位置。
慈禧是咸豐皇帝的配偶,在她的丈夫死后,她為了她的兒子同治皇帝,作為攝政王垂簾聽政,之后是她的侄子,咸豐皇帝。慈禧的統治始于1861年,一直持續到1908年慈禧逝世。慈禧是滿清的最后一個皇太后也是中國的最后一個皇太后。慈禧1851年被送入紫禁城,作為咸豐皇帝的妃子。1856年,慈禧生了一個兒子,也就是未來的君主--同治皇帝。兒子的出生,使慈禧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她成了咸豐的配偶,不久以后,咸豐皇帝在1861年去世了,同治成了皇帝,而慈禧成了攝政王。事實上,慈禧掌握了實際的權力,因為完全由他獨攬朝政。她在安排了優秀的顧問在她周圍,同時也鞏固了她的權力。
在慈禧時期,內憂外患困擾著中國,那時這個國家正遭受著第二次鴉片戰爭的余波,同時還有太平天國運動。慈禧委派總督曾國藩處理太平天國運動,結果,曾國藩成功平復了太平天國的叛亂。
在1881年,慈禧處理太多與西方外來影響有關的事情,她終止了中國向西方學習的進程。結果,她下令停止了留美幼童向西方學習的計劃。
1898年,光緒皇帝,慈禧的侄子,認為中國需要文化和政治上的改革,所以他發起了史稱"百日維新"的改革,他開始轉向西方。慈禧發起了政變終止了變法運動,并把光緒帝軟禁。
對西方影響的仇恨繼續,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使西方基督教傳教士成為襲擊的目標。義和團運動失敗了,然而,是西方國家干預和讓他們停止了反抗。具有諷刺意味的是,1902年和1908年之間,慈禧的態度發生了改變,她開始鼓勵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第二名:葉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
凱瑟琳二世,又稱凱瑟琳大帝。她統治俄國成為并且到今天仍然是世界領土面積第一大國,她還將啟蒙運動思想引入俄國。自1762年始到1796年凱瑟琳去世,她的統治時間長達34年。
凱瑟琳出生于德國(今波蘭)一個信仰路德教的小公爵家庭。1744年,已經掌握俄語的凱瑟琳來到俄國,她將要嫁給即將繼承王位的彼得三世。在這一年,她皈依了東正教。一年后,凱瑟琳開始了這段后來證明對她來說非常不幸的婚姻。她看著她的丈夫傲慢而幼稚,于是,在1762年,凱瑟琳與國王近衛軍密謀發動宮廷政變推翻她的丈夫。最終,凱瑟琳在俄羅斯稱帝。
作為女皇,凱瑟琳繼續像她的丈夫彼得和伊麗莎白沙皇那樣西化俄國。她將啟蒙運動思想融入她的政治、藝術中,并創造出一套成功的對外政策。她在兩場重要戰爭中擊敗奧斯曼帝國,從而將俄羅斯帝國的領土擴充至黑海。
凱瑟琳的帝國領土跨越三個大洲--歐洲、亞洲以及部分北美洲,并延伸至北冰洋以北、黑海以南、阿拉斯加太平洋以東以及波羅的海以西。凱瑟琳于1767年創建立法委員會進行體制改革,1775年引入地方政府自制制度,并于1785年頒布《御賜貴族特權詔書》。
然而,在1773年,一位名叫葉米里揚·普加喬夫的哥薩克人在烏拉爾山脈附近發動了叛亂。這場叛亂后來被稱作普加喬夫起義,其主要追隨者包括哥薩克人以及一些不滿的少數民族,包括巴什基爾人、韃靼人、哈薩克人以及卡爾梅克人。普加喬夫聲稱自己是失蹤已久的彼得三世,并且不少人相信他在十一年前從謀殺事件中逃了出來,如今是回來要回王位的。這場叛亂激怒了凱瑟琳并最終促成她的改革政策。凱瑟琳迅速鎮壓這場普加喬夫起義以及國內發生的其他叛亂,而后她給民眾制定更多的限制并進一步加深了農奴制的盛行。
第一名:維多利亞女王(1819年-1901年)
是的,位居榜單之首的是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我強烈贊同選擇維多利亞女王為歷史上最具權威的女性,因為他不僅是英國女王還是疆域遼闊的大英殖民帝國統治者。
整個殖民地的面積達1400萬平方英里,橫跨六大洲,它統治了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新西蘭、尼日利亞、南非、蘇丹及其他眾多國家。論地理范圍,大英帝國是十九世紀也是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維多利亞統治時期的人口數大約為4到4.58億。
維多利亞開創了一個全球性趨勢,被稱作維多利亞時代。維多利亞時代影響了國民的保守宗教觀念,人們的社會態度,時尚,以及政治理念,美國以及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深受其影響。維多利亞女王的任期是1837年到1901年,總共在位63年,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最長的統治者。
盡管她不得不讓英國議會分享她的權利,但維多利亞在還是擁有一定的政治決策權。例如,在同時任命內閣大臣和總理時她的分量舉足輕重。
她甚至還負責任命特別大使和英國國教的主教。她也定期通過書信或者私下里與總理門商討國家大事。維多利亞促成了聯合王國以及大英帝國的大規模政治和社會改革,她還支持了議會在1838年提出的法案,統一廢除大英帝國殖民地的奴隸制度。
1847年,她主張工廠法,將紡織廠工人的工作時間減少到每天十小時。最后一項重要的事跡是,維多利亞支持了1884年提出的第三次改革法,法令規定所有家庭主男均擁有選舉權,這項權利的順利擴展讓幾乎所有英國男性都獲得了選舉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80592.html
相關閱讀: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
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