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在嵩山讀書,玄宗天寶中登進士第。肅宗至德年間任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得罪,貶為嶺南的南巴尉。經過江西時,與詩人李白、李嘉□等有詩往還。上元二年(761年)從南巴返回,旅居江浙。這時江南剛經歷過劉展之亂,本來繁華富庶的吳郡一帶變得破敗蕭條。劉長卿有詩紀其事:“空庭客至逢搖落,舊邑人稀經亂離。”(《自江西歸至舊任官舍》)代宗大歷五年(770年)以后,歷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因為性格剛強,得罪了鄂岳觀察使吳仲孺,被誣為貪贓,再次貶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馬。在睦州時期,與當時居處浙江的詩人有廣泛的接觸,如李嘉□、皇甫冉、秦系、嚴維、章八元等都有詩酬答。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又受任隨州(今湖北隨縣)刺史。世稱“劉隨州”。興元元年(784年)和貞元元年(785年)間,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割據稱王,與唐王朝軍隊在湖北一帶激戰,劉長卿即在此時離開隨州。
劉長卿曾兩次遭到貶謫,旅居各地期間多次遭到戰亂,因此他有一部分感傷身世之作,也反映了安史之亂以后中原一帶荒涼凋敝的景象。如“城池百戰后,耆舊幾家殘”(《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鳥雀空城在,榛蕪舊路遷”(《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當苗稅充百官俸祿》),以及《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筆調蒼涼沉郁,內容具有時代特征。
劉長卿詩以五七言近體為主,尤工五言,自詡為“五言長城”(權德輿《秦征君校書與劉隨州唱和集序》)。五律簡練渾括,于深密中見清秀。如《新年作》、《岳陽館中望洞庭湖》、《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海鹽官舍早春》等,都是精工錘煉之作。七律也多秀句,如“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別嚴士元》)、“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長沙過賈誼宅》),歷來傳誦人口。絕句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對月》、《送靈澈上人》,則以白描取勝,饒有韻致。宋張戒《歲寒堂詩話》說:“隨州詩韻度不能如韋蘇州之高簡,意味不能如王摩詰、孟浩然之勝絕,然其筆力豪贍,氣格老成……‘長城’之目,蓋不徒然!钡拇蟛糠衷娮鲀热輪伪,境界狹窄,缺少變化,容易使人感到字句雷同。高仲武《中興間氣集》評他的詩“大抵十首已上,語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銳才窄也”,大致近似。
《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他的集子10卷,《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同。據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著錄有《唐劉隨州詩集》11卷,為明翻宋本,詩10卷,文1卷。現在通行的如《畿輔叢書》本的《劉隨州集》,《四部叢刊》本的《劉隨州文集》,都為這種11卷本。《全唐詩》編錄其詩為5卷。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劉長卿與嚴士元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是劉長卿的七律《別嚴士元》的頷聯。全詩是:
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
劉長卿是由盛唐向中唐過渡時期的一位杰出詩人。關于劉長卿的生平一直沒有確考,《舊唐書》和《新唐書》都沒有他的傳,聞一多先生認為其生年為公元709年,傅璇琮先生認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還有其它的說法。卒年一般認為是在789至791年之間;也就是說,劉長卿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劉長卿,字文房,因官至隨州刺史,也稱劉隨州。他出生在洛陽,年輕時在嵩山讀書,屢試不中。據說在開元十四載(755年)他可能登進士第,但是還沒有揭榜,安史之亂就爆發了。次年,肅宗即位,劉長卿被任命到蘇州下屬的長洲縣當縣尉。不久被誣入獄,遇大赦獲釋,至德三載(758年)正月攝(代理)海鹽令,上元元年(760年)春,被貶為潘州南巴(今廣東電白)尉,離開蘇州到洪州待命。在赴洪州途中,逗留馀干,與大詩人李白相遇,“誰憐此別悲歡異,萬里青山送逐臣。”(《將赴南巴至馀干別李十二》)李白當時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還,而自己將遠行嶺外。其實,劉長卿終于沒有到南巴任職。次年(761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蘇州接受“重推”。后來數年宦海浮沉,終不得志,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傳》卷二這樣說:“長卿清才冠世,頗凌浮俗,性剛多忤權門,故兩逢遷斥,人悉冤之。”
清編《全唐詩》收錄了劉長卿詩5卷,499題,509首,與其他作者重出互見的有40多首。劉長卿以寫作山水詩著名,其詠物詩、邊塞詩、詠史詩也有一些佳作,描寫安史之亂和亂后景象的詩頗有時代特色,寫懷才不遇之感以及送別之情的作品情景交融,有語淡情深之感。劉長卿尤擅五言,自詡“五言長城”,五言詩約占全部詩作的70%。他的五絕,幾乎篇篇可誦,構思精致,清幽淡遠,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的七律被稱為中唐之首,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卷14稱:“七律至隨州,工絕亦秀絕矣。”如這首《別嚴士元》。
“闔閭城”即蘇州,春秋末年吳王闔閭筑城于此。嚴士元在天寶年間擢宏文生,曾官員外郎,作者與之往還,臨別以詩相贈,既寫別情,又感嘆身世。首聯寫贈別的時間地點以及天氣環境,第二聯寫景,蒙蒙細雨潤濕了衣服,自己卻沒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飄落到地上,聽不到聲響。薄暮夕陽下,江上孤帆遠去,太湖之南碧草如茵,綿延萬里,“離恨恰如春草,漸行漸遠還生。”(李煜詞)或許有朋友們問到我的境遇,無限感慨溢于言表,一介書生,數年求仕,命途多舛。按唐朝的服飾制度,三品官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緋,六品、七品服綠,八品、九品服青。每品又有正、從和上、中、下之別。詩人被貶南巴尉屬從九品下,正好服青。
唐人范攄的《云溪友議》有“四背篇”,大意說宋雍眼神不好(或盲),詩中景色如在目前(“黃鳥不堪愁里聽,綠楊宜向雨中看!);盧綸做官卻寫方外之意(“愿得遠公知姓字,焚香洗缽過余生!);清江上人的詩寫男女相會(“唯愁更漏促,離別在明朝!);而劉長卿的“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庇隄癫灰姡渎犅。所謂“盧員外綸作擬僧之詩,僧清江作七夕之詠,劉隨州有眼作無眼之句,宋雍無眼作有眼之詩。”
河北省《河間縣志》遞714頁載:“劉長卿故里在縣城內后街南側,久已無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85197.html
相關閱讀: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
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