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政變,又稱神龍革命、五王政變,是神龍元年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崔玄?等大臣發動兵變,逼迫武則天退位,使唐朝中宗復辟的事件。武則天以非常方式被迫離開了權力競技場,后人稱其中的變故為“神龍政變”。
晚年的武則天內心空虛,逐漸變得昏庸荒淫,張易之是武則天晚年最大的寵臣,他是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出身官宦世家,起初,張易之以門蔭擔任了尚乘奉御,但這樣的小官和他的野心很不相稱。
不曾想飛來橫福,太平公主推薦張易之的弟弟張昌宗“入侍禁中”,后來,張昌宗又向武則天推薦了哥哥張易之。張易之同樣深得武則天的恩寵,受賜田宅、玉帛無數,官職也迅速躥升,歷任司衛少卿、控鶴監內供奉、奉宸令、麟臺監,封恒國公。
張易之與張昌宗二人倚仗女皇的寵信,專權跋扈,朝廷百官都畏之如虎,甚至連武則天的子侄們都爭相給張易之執鞭轡,叫他五郎而不敢直呼其名。同樣地,他們的行為也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
李顯的兒子李重潤、女兒永泰公主兄妹倆暗地里討論二張專政,不想被張易之的耳目偵知,張易之添油加醋向武則天進讒言。武則天聽信讒言,不僅責罵太子李顯,還嚴令李顯鞫問子女,萬般無奈的李顯只得逼令兒子、女兒自縊。
接下來,張氏兄弟又將永泰郡主的丈夫、魏王武延基下獄逼死。這件事情讓李顯失去了一個兒子,失去了一個女兒和一個女婿,更為重要的是,這件事情向李顯表明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對其包括其家庭構成了巨大威脅。
在這種背景下,除掉張氏兄弟對于李顯來說勢在必行并且刻不容緩,于是,李顯、李旦、太平公主這些李姓子孫在共同的大局下,便聯合起來發起了一場政變,史稱“神龍政變”。
神龍元年正月廿二癸卯(705年2月20日)鳳閣侍郎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聯絡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左羽林將軍李興宗等,力圖擁立李顯為君。
故稱武則天的男寵:麟臺監張易之、司仆卿張昌宗謀反,率禁軍誅殺張易之、張昌宗。隨即包圍長生殿,逼迫武則天退位。次日,武則天命太子李顯為監國,第三天禪讓于太子。第四天,李顯正式即位,是為唐中宗。
二月初四甲寅(3月3日),復國號為唐,武周朝終結,因為有改朝換代的因素,所以稱之為革命。后來,唐中宗打擊五大功臣的時候,先封他們為郡王,削奪他們的宰相權力。
崔玄?博陵郡王;張柬之封為漢陽郡王;敬暉平陽郡王;桓彥范扶陽郡王;袁恕己南陽郡王,所以這場政變,又稱五王政變。
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結局怎么死的?
眾所周知,張易之張昌宗是武則天的男寵,兄弟二人,憑借與武則天不一般的關系,飛揚跋扈一時,不過,張易之張昌宗最終以死告終。
盛唐盛世,所擁有的是東西四萬里最絢麗的春花,上下五千年最明媚的秋月,且不論文化政治經濟軍事的空前繁華強勢,就是最美麗的男子也空前地由女性的審美觀所決定。
作為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女權者,武則天的選擇決定了帥哥排行榜上不能不為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留下一席之地。二張出身名門,相貌俊美,兄弟互相提攜做了則天皇帝的面首。他們敷粉簪花,錦衣繡服,代表了一種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可能都不會得到大多數男性贊同的審美趨勢。
二張權勢熏天,授予的官職數不勝數,甚至可以代武則天批閱奏章,就連太子的兒子和女兒議論了他們的驕橫也會被賜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86470.html
相關閱讀: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