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白崇禧大別山圍剿劉鄧大軍:國共兩大軍神的較量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解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白崇禧大別山圍剿劉鄧大軍:國共兩大軍神的較量

  【蔣介石命令白崇禧趕赴九江“坐鎮”】

  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區和蔣介石對劉鄧大軍意圖的判斷

  1947年8月,劉鄧大軍主力從魯西南地區突破國民黨軍防線,千里躍進大別山,像一把利劍插進蔣介石王朝的胸膛。蔣介石企圖乘劉鄧大軍立足未穩之際,立即把這把利劍拔出來,于是七拼八湊地從各方面抽調兵力逐次投入大別山區進行反撲。劉鄧大軍主力運用靈活機動的戰術,于九、十月間殲滅了國民黨軍整四十師等6個整編旅以上的兵力,大別山區全部在劉鄧大軍的掌握中。10月底11月初,大別山區的南面五六百里的長江沿岸,基本上沒有國民黨軍的正規部隊防守。安慶望江一帶有青年軍的一個旅(王大均旅)、蘄春有桂系的一個營。武漢是空虛的,程潛(武漢行轅主任)在那里束手無策。武漢的外圍由黃陂、長軒嶺、河口到京山、鐘祥,只有川軍的4個獨立旅(每旅兩個團),戰斗力很脆弱,一打就垮(其中的新十七旅的一部已被殲滅)。大別山區西面是平漢鐵路,整五十二師擔任廣水以南鐵路線的守備,這個師曾經被殲滅過是重新建立起來的,基本上都是新兵;武勝關到柳林車站的守備,是一個**總隊的大半部擔任的,由在信陽的武漢行轅指揮所指揮,張軫當指揮所的主任,他的手上還有一個獨立步兵團和一些炮兵、工兵部隊在信陽。大別山區的東面掩護國民黨首都南京的是桂系的主力部隊,包括第三兵團(司令官張淦,轄整七師、整四十八師,每師兩個旅,每旅3個團,并有山炮和輕榴彈炮等部隊,是山地作戰的兵團),及第八綏靖區(司令官夏威,轄整四十六師及安徽省保安司令部的幾個保安團。整四十六師是1947年2月在山東萊蕪被殲滅后重新組建的)。在長江水面上有海軍江防艦隊的幾只艦艇巡邏?哲姺矫嬗心暇、漢口兩處的空軍基地的飛機協同地面部隊的偵察和戰斗。

  根據各種情報的綜合知道,人民解放軍到大別山區的是劉鄧大軍的6個到7個縱隊的兵力,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十、第十二等縱隊。

  蔣介石及其參謀本部的“敵情判斷”,認為劉鄧大軍主力有渡江南下,重返江西,威脅京、滬,“赤化”江南的企圖。蔣介石正手忙腳亂地從別的戰區抽調兵力來“堵截”,但時間上趕不及,于是急令國防部長白崇禧克日趕赴九江“坐鎮”,阻止劉鄧大軍渡江。

  蔣介石、白崇禧各有打算蔣

  介石命令白崇禧“坐鎮”九江的文件送到國防部部長辦公室后交到我的手里(我當時是部長辦公室的參謀),我不知道蔣介石在下命令之前是否經過白崇禧的同意,不好簽什么意見,我夾在呈閱卷宗里送給白崇禧了。可是過了差不多一周的時間,白崇禧一點表示也沒有,于是我問他:“委員長來了一個作戰命令,部長看過了沒有?”“看過了!”他那一大一小的眼睛往下一沉,憤懣地說:“坐在九江就能鎮了嗎?”我聽到他這句話之后,對他的意思就完全明白了。顯然,蔣介石事先沒有征詢過他的意見就下命令的。本來,蔣介石對白崇禧用這種方式下這類的命令是不常見的,這次卻來了這一手。這說明蔣介石不管白崇禧愿不愿意,硬要他離開南京國防部到九江去。蔣介石為什么要這樣,白崇禧又為什么置之不理呢?這可從下述的事實和線索中得到答案。

  白崇禧于1947年春天以來,更明白地說是從桂系的整四十六師在山東萊蕪被殲以后,曾一再指責蔣介石參謀本部的指揮錯誤和無能(他在公開的場合不直接指責蔣介石,而在非公開的場合,他就說蔣介石是一個“外行的戰略家”),并自高自大地認為他自己對于作戰指揮是內行的。他常常對于蔣介石不讓他去統率大軍指揮作戰公開地或不公開地發牢騷,蔣介石是不會不知道的。這時,桂系的主力部隊都在大別山區,他們對蔣介石、陳誠的指揮是不滿意的,蔣介石對劉鄧大軍正感到窮于應付的時候,正好把這個難題交給白崇禧。其次,由于白崇禧當了國防部長,與蔣介石、陳誠有很大的矛盾,蔣介石早就想把他踢出去,這時把他調到九江去“坐鎮”,一方面對劉鄧大軍來一個“空城計”,應應急,另一方面對白崇禧來一個“調虎離山”。在蔣介石看來豈不是“一舉兩得”!

  白崇禧當國防部的部長,而陳誠當國防部的參謀總長,陳誠秉承蔣介石的意旨,什么事都抓來辦,弄得白崇禧什么實權也抓不著,國防部本部的這個計劃司那個計劃司都是“紙上談兵”。但是國防部部長的大印是在白崇禧的手上,陳誠要對中央各部、地方各省行文非用部長大印不可。而陳誠所要干的事,有很多又不能讓白崇禧知道?墒遣蛔屗酪w部長的大印就成問題。例如1947年,陳誠為了扣留查辦朱為珍(朱當過桂系的中將,在蔣、桂火并時投蔣,抗日戰爭期間,蔣、桂重新合伙時,又和桂系恢復舊好),事先沒有讓白崇禧知道就蓋了國防部長的大印,朱為珍打電報請求白崇禧救他,白崇禧查案發覺用了國防部長的大印而沒有讓他知道,就大發脾氣,斥責管印的人員,不許再有這類事情發生。這樣蔣介石、陳誠總感到白崇禧當國防部長是個障礙。而且白崇禧還利用國防部部長地位拉攏與蔣介石、陳誠有矛盾的派系和人物,甚至于還企圖和美英帝國主義直接勾搭。

由于這些原因,蔣介石早于1947年初,就想把白崇禧調到西北去當行轅主任。本來白崇禧在保定軍校畢業的時候就自報志愿到新疆去,打算在邊疆上“立功”的,多年來未放棄到西北去的念頭。蔣介石就想利用他這一點把他從南京國防部踢出去。白崇禧已經準備接受這個新的任命,國防部本部中的桂系分子也經常你問我,我問你:“跟不跟部長到西北去。”我當時是部長辦公室的部屬參謀,我認為這乃是蔣介石、陳誠“調虎離山”宰割桂系的圈套,就寫了一個簽呈,條陳到西北去對白崇禧和桂系都很不利的意見。我的理由記得大意如下:“一、部長去西北,中央無人支持反而有人(指陳誠)掣肘,得不到必要的供應,又沒有國際路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二、部長去西北,我們(指桂系)的部隊,廣西、安徽兩個省以致于北平行轅,由于中央無人照顧,將成為無母的孤兒。三、國防部部長仍然是待機的好位置,不宜輕易放棄。”過了幾天之后,白崇禧決定不去西北了,并且計劃于1947年多到各地去視察。這件事說明白崇禧對于蔣介石把他踢出南京國防部是有很大的顧慮的。這次蔣介石未經征詢他就命令他到九江“坐鎮”,也更使他不能不有所顧慮?梢灶A料,白崇禧離開南京國防部之后,蔣介石遲早總要把他的國防部長的職務免掉。解放軍過江他阻擋不住,要追究責任;解放軍不過江,大別山戰事曠日持久,又一定讓他在九江呆下去。在白崇禧看來,九江這個地方太小,沒有舉足輕重之勢,“英雄無用武之地”,這都是白崇禧很傷腦筋的。

  但是,白崇禧不去指揮大別山區的反共戰爭也有問題。因為桂系軍隊,幾乎全部都在大別山區。國防部部長辦公室少將副主任趙援(四川人,政治上屬桂系)對我說:“部長不出去指揮大別山區的作戰不行啊!我們的部隊(指整七師、整四十八師、整四十六師)全部都在大別山區。過去,整四十六師在萊蕪被他們(指蔣介石、陳誠)送掉是慘痛的教訓,F在他們在大別山區已經把他們指揮下的部隊送掉了兩三個整編師,我們的整七師和整四十八師被他們分割使用,有被各個擊破的危險。如果部長出去指揮,既可以照顧自己的部隊,又可以尋找機會擴充部隊和抓別的部隊。”我同意趙援的意見。因為如果整七師和整四十八師被殲滅,桂系就失去槍桿子的支持,不僅白崇禧的國防部長保不住,而且李宗仁的北平行轅主任以及廣西、安徽兩省的桂系政權也就保不住了。但是出去一定要打勝仗,不能打敗仗,“坐鎮”是不行的,必須調集足夠的兵力,才能有必勝的把握。白崇禧采納了我們的意見,并為爭取調集大軍歸他指揮向蔣介石討價還價去了。白崇禧在決定出去指揮大別山區反共戰爭的時候,他的整個詭計可以概括如下:集中大軍對大別山區解放軍圍攻,由東南往西北方向壓迫。等到兵力大致集中后才到九江去指揮,發起進攻,隨著進攻的發展迅即飛往武漢,逐漸地把武漢行轅主任程潛的指揮權也抓了過來,并盤踞在武漢不走,造成舉足輕重之勢。這個詭計在白崇禧看來也是“一舉兩得”的:首先對大別山區解放軍的圍攻是齊頭并進穩扎穩打的;其次是在國民黨內部爭權奪利,蔣介石逼他離開南京,他就去抓武漢,針鋒相對,有來有往。

  白崇禧怎樣打算呢?在談論到劉鄧大軍的時候白崇禧曾經說過:“不要看他總是跑來跑去地避戰,他不打就是不打,一打就不含糊。”可以肯定,白崇禧認為劉鄧大軍是一個強硬的對手,“空城計”對劉鄧是玩不得的。白崇禧又這樣說過:“劉鄧大軍過得黃河,過得黃泛區,進得大別山,沒有理由說他不能過長江,回江西。”“歸師勿遏”,共軍如果要回江西,絕對不能用“坐鎮”來阻遏。非阻遏不可,就必須有絕對優勢的兵力采取攻勢才能行。白崇禧除了考慮對共軍作戰的問題之外,不得不考慮他和蔣介石的關系的問題:白崇禧在南京當國防部長,可以利用他的地位,來支持桂系的軍事和政治的勢力,即支持李宗仁在華北的北平行轅主任的地位,支持廣西、安徽兩個省的桂系政權,支持桂系的武裝力量--第三兵團的整七師、整四十八師,第八綏靖區的整四十六師等等。日本投降后,蔣、桂之間的主要矛盾是蔣介石、陳誠時時刻刻要限制和削弱桂系的政治軍事勢力,而桂系則時時刻刻要擴大自己的政治軍事勢力。

國防部九江指揮部成立及其戰斗序列

  白崇禧決定出去指揮大別山區反共戰爭后,即組織“國防部九江指揮部”,所有人員都是由國防部抽調派兼的,主要幕僚人員如下:中將參謀長徐祖詒(抗日戰爭時期他當李宗仁的參謀長,與桂系有相當好的關系,但他是中央系不是桂系),少將副參謀長趙援(兼國防部部長辦公室副主任、桂系),第一處(人事)少將處處長張宣(陳誠系)、上校副處長董智修(桂系),第二處(情報)少將處長唐坤(第二廳情報專員、非軍統系的特務)、上校副處長鄧樹勛(軍統特務、江西站長)、伯寧(桂系),第三處(作戰)原派劉防為少將處長不到差,改派上校代處長戈鳴(桂系,我1952年起方加上姓“覃”,以前僅用戈鳴兩字)、上校副處長陳思永(陳誠系),第四處(后勤)少將處長賴光大(何應欽系)、上校副處長蘭蕊衡(第四廳派出,派系不詳),高參室中將主任高參劉震清(部長辦公室中將高參派出,準桂系)。九江指揮部主要幕僚人員的名單是白崇禧征詢徐祖詒和趙援后決定的。各處室其他人員的名單由徐祖詒、趙援與各處室的負責人擬定,白崇禧同意后發表。蔣介石命令規定九江指揮部的戰斗序列,即歸白崇禧指揮的部隊如下:

  整七師中將師長鐘紀,整四十八師中將師長張光煒,整十師中將師長羅廣文,整十一師中將師長胡璉。一個快速縱隊(有三十幾輛戰車),炮兵3個營。整二十八師兼中將師長李良榮,第八綏靖區上將司令官夏威(駐合肥),整四十六師中將師長譚何易。第五綏靖區中將司令官張軫(駐信陽),整五十八師中將師長魯道源(當時第五綏靖區司令部來不及成立,張軫是武漢行轅駐信陽的指揮所主任,就以這個指揮所代第五綏靖區的指揮機構,整五十八師遲到,沒有參加對大別山區圍攻)。整九師師長王凌云,整二十師師長楊干才,整二十五師師長黃伯韜。

  協同的空軍:以漢口為基地的空軍第三軍區空軍上校司令羅機。

  協同的海軍:海軍江防艦隊海軍中將司令葉裕和。

  蔣介石命令規定,九江指揮部的作戰地區大致包括:江北的津浦路(不含)以西、平漢路(不含)以東,黃泛區以南和江南的皖南及贛北。與徐州“剿總”的作戰地境的概略為蕪湖--阜陽--周口之線(線上屬右);與武漢行轅的作戰地境的概略為陽羅--黃陂--長軒嶺--宣化店之線(線上屬左)。

  【白崇禧的“敵情判斷”及其作戰方針】

  九江指揮部的主要幕僚人員決定后,11月上半月的一天晚上,白崇禧在南京大悲巷一號他的家里召開幕僚會議作“敵情判斷”和研究作戰方針。參加的有參謀長徐祖詒、副參謀長趙援、高參劉震清、第二處處長唐坤、第三處代處長戈鳴、第四處處長賴光大等十余人。

  敵情判斷

  首先是對劉鄧大軍主力及其戰斗力的判斷。國防部第二廳綜合情報判斷:劉鄧大軍進入大別山的主力有6至7個縱隊,總兵力5至7萬人。白崇禧認為,估計過低是自己欺騙自己,他說:“他們(指蔣介石嫡系前線指揮官)常常亂報這里消滅了多少,那里消滅了多少,我照他們所報的數目計算,劉鄧大軍早就消滅光了,他們怎么還能夠到大別山來把我們的部隊一個整編師一個整編師地吃掉?”他叫部下再查對情報資料,各個縱隊分別查明有幾個旅幾個團,兵力多少戰斗力強弱,重新估計。但第二廳并沒有確實的情報資料,只得像賭博一樣地來加大估計的數字: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等4個縱隊各約萬余人,戰斗力較強,第十、第十二等縱隊各約1萬人,戰斗力較弱,總計兵力7萬至10萬人。全部都是輕裝的,彈藥帶的不多,大炮和車輛在通過黃泛區的時候都扔的扔埋的埋了。進入大別山區后吃了“國軍”的幾個部隊,得到一些槍炮彈藥器材補充,但打硬仗還是沒有力量的。白崇禧認為:“一個整編師他能吃得掉,兩個整編師在一起他就吃不下去。”

  其次是對劉鄧大軍企圖的判斷。有下列各種意見:1.渡江南下,回到江西,威脅京滬,赤化江南。2.在大別山建立根據地與陳毅所部互相策應,相機各個擊破“國軍”的部隊,威脅南京、武漢及長江中游和津浦、平漢兩路南段的交通運輸。3.劉鄧所部是用機動作戰來配合陳毅所部在山東根據地的防守的,進入大別山主要的是以威脅武漢、南京和長江交通為手段,吸引“國軍”南調,以減輕“國軍”對陳毅所部的壓力。經過簡單地討論以后,得出基本上一致的意見是:劉鄧的主力部隊是企圖在大別山建立根據地,其一部有渡江南下進入江西的可能。主要的理由:一是大別山區是曾經“赤化”過的地區,有廣大的幅員和復雜的山地,可以和山東、蘇北的陳毅所部呼應,可以威脅南京、武漢,又可以威脅長江、津浦、平漢等戰略交通要線,還可作渡江南下的策源地。二是劉鄧的主力雖然也有渡江南下的可能,但目前此種可能性不大,因為在大別山還沒有建立根據地以前,渡江南下不能與陳毅所部互相策應。同時,如果劉鄧主力長期“流竄”,還沒有休整補充就渡江南下,“國軍”勢必調集大軍“圍剿”,他是不能持久的。三是以一部南下有回旋的余地,補給也不很困難,可以牽制“國軍”的兵力,減輕“國軍”對大別山區“圍剿”的壓力,對大別山建立根據地有利,而且可為將來主力南下打一個基礎。白崇禧對上述判斷和論點,點頭表示同意。

作戰方針

  在討論作戰方針的時候,首先對作戰目的與兵力的關系發生問題。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區是很機動的,而且山區幅員很大,地形復雜,按照戰斗序列上的兵力不容易包圍其主力。白崇禧說:還有后續兵團,但兵力多少、何時到達還說不定。有人說是蔣介石為了保持機密所以后續兵團暫不發表。其實,后續兵團是東拼西湊抽調的,而情況是變化不定的,還不知道哪一個兵團能抽得出,更談不到什么時候能夠到達。白崇禧在后續兵團尚未確定的情況下指示作戰方針如下:將大別山區共軍由東南朝西北方向壓迫于黃安、宣化店、白雀園、小界嶺間地區,相機包圍殲滅其主力或有力之一部。他強調說明,由東南朝西北方向壓迫的主要目的是解除南京、武漢所受的威脅,確保長江的交通運輸并使共軍不能渡江。當時我對于白崇禧的方針還有這樣的理解:選擇上述地區作決戰場所也有好處,北面有淮河,淮河南岸有信(陽)潢(川)公路,整編十一師重裝備在這方面可能發揮其威力;西面有平漢鐵路,容易調兵“堵截”;南面整七師及整二十八師從武漢補給也比較方便。但有一個主要的缺點,就是平漢路是屬于武漢行轅主任程潛的范圍,我擔心在兩個戰區的作戰邊境上,責任不明配合不好。白崇禧指示作戰方針后,對于集中和由集中地推進的指導要領也作了初步的研究:

  集中地:整四十八在六安附近,整七師在桐城、高河埠地區,整二十八師在廣濟、黃梅地區,整十師在羅山、竹竿鋪一帶,整十一師在潢川、寨河一帶。

  由集中地推進:大部集中后(不待集中完畢),整四十八師、整七師、整二十八師保持齊頭并進,互相聯系,互相策應的態勢,向商城、麻城、白果市、歧亭、宋埠之線推進,索“敵”而攻擊之。

  在集中期間,整四十八師及整七師各派一部向霍山、岳西地區“搜剿”。由集中地推進時,整四十八師及整七師各派一部對大別山大山中一部分的“敵人”“搜剿”,相機夾擊包圍殲滅之。

  最后,白崇禧指示,要我詳細研究地圖選擇各師的前進路線,計算行程時間,規劃整四十八師、整七師、整二十八師齊頭并進的部署及整四十八師、整七師所派側方部隊的徑路及會師時間地點。

  蔣介石對九江指揮部幕僚的指示

  白崇禧決定作戰方針之次日,蔣介石在南京黃埔路他的“官邸”“召見”九江指揮部主要參謀人員,包括參謀長徐祖詒、副參謀長趙援、第二處處長唐坤、第三處代處長戈鳴、第四處處長賴光大共五人。由徐祖詒將九江指揮部人員編組及擬定作戰方針指導腹案作簡要報告。蔣介石坐在沙發上閉著眼睛聽著。報告完畢后,蔣介石睜開眼睛,像蘇聯電影中的“蟒魔王”似的咬牙切齒地說:“要包圍殲滅!”重復地說:“包圍殲滅!”“召見”就此結束。

  原來蔣介石對白崇禧出去指揮大別山區作戰所給的任務是“坐鎮”九江,阻止解放軍渡江南下的,現在轉變為要求“包圍殲滅”了。可是要“包圍殲滅”,兵力是最明顯的問題,不僅后續兵團的兵力多少何時到達有問題,而且戰斗序列中的兵力是否能如數如期到達都是問題。因此我草擬作戰計劃的時候就抱“包圍殲滅”當作“幸運”,當作“理想”,但主要地還是按照白崇禧所指示的方針,即由東南朝西北方向壓迫,相機“包圍殲滅”大別山區解放軍的主力或有力的一部的要求來籌劃的。

白崇禧到合肥召開桂系軍隊作戰準備會議

  桂系的武裝部隊幾乎全部都在皖西,都要投入大別山區作賭注,這對于桂系的命運有莫大的關系。當九江指揮部所屬兵團尚未集中,九江北面的廣濟、黃梅還沒有有力兵團占領好掩護陣地,同時九江指揮部正在編組,準備還沒有完成的時候,白崇禧由南京到合肥,召集第三兵團(轄整七師、整四十八師),第八綏靖區(轄整四十六師及安徽省保安司令部保安團隊)桂系團長以上人員開作戰準備會議,對桂系干部打氣,企圖加強桂系部隊的團結,要他們既要唯命是從勇于賣命,又要穩扎穩打保存實力。白崇禧在會議期間,在會議上和在會面談話中聽取部隊情況、反共作戰經驗等等各方面的意見。整七師、整四十八師的師、旅、團長表示對劉鄧大軍作戰是有經驗有把握的。有人說“劉鄧大軍一遇到廣西的隊伍就叫喊說,'猴子兵,不打,不打!'就逃跑了”。有人說“一個旅包打他一個縱隊”。整四十八師的一個團長李祖霖說我一個團可以打他一個縱隊。安徽省主席李品仙說:“劉伯承最怕李本一(整七師少將副師長),叫李本一去對付他。”白崇禧聽到很高興,但他沒有忘記劉鄧大軍主力到大別山后曾把國民黨軍一個整編旅、一個整編旅地吃掉。他告誡說:“不能輕敵,分散兵力,孤軍冒進是不可以的。只要兩個師靠攏在一起,相救如左右手,對劉鄧的主力采取攻勢,也不怕他。如果一個團一個營孤立,必須構筑堅固的據點工事以憑固守。”關于人事方面,白崇禧決定提升部隊的一套辦法:由司令官以下團長以上的人員將其下級可以提升的人的姓名、主要經歷、學歷、特性、才能等預先列冊上報,以供上級審核圈定(團長以上的部隊由白崇禧核定)。主要的標準是能指揮作戰,勇敢彪悍,打共軍有經驗有辦法等等的。他又決定對第三兵團經常保持基本上足額的有訓練的士兵的辦法:(1)將年老力衰的士兵辦理退役,由廣西軍管區征集新兵派補充團前送交撥,由第三兵團派干部在后方訓練然后補入前方作戰部隊。(2)必要時將廣西省保安司令部所屬的幾個保安團經過訓練的士兵撥補。關于裝備方面,他指示第三兵團司令部,整七師、整四十八師報請補充山炮和通訊器材,使兵團和師部各有一個山炮營,旅部都有山炮連,步兵每一團都有輕榴彈炮連;團以上的指揮機構都配備無線電報話兩用機,使之成為機動靈活的山地兵團。過去桂系部隊曾多次請求補充這些裝備,蔣介石、陳誠不予批準。但到這時,蔣介石需要白崇禧和他的部隊打仗,由白崇禧把這些報告交給國防部第四廳去辦,第四廳的幕僚就不能簽不準的意見,而蔣介石也就酌量批準了。

  【白崇禧到九江指揮--由集中地推進】

  集中間的“敵情判斷”

  及集中態勢 11月中旬參謀長徐祖詒率領九江指揮部人員由南京乘輪船到九江后,白崇禧即由合肥飛九江(趙援和我等人隨行)。從到九江之日起,每日白崇禧均主持作戰匯報,主要是研究情報,判斷大別山區解放軍各縱隊的位置和行動。當時所知道的情況是很模糊的,綜合所得情報判斷,約有3~4個縱隊在鄂東的浠水、麻城、白果市地區,有2~3個縱隊在豫南沙窩、白雀園、新集、宣化店地區,有少數部隊在英山、羅田、金家寨等附近地區。潛山、太湖、廣濟、黃梅、蘄春、黃岡等地區沒有解放軍野戰部隊。

  國民黨軍集中態勢:整四十八師、整七師已在六安、桐城、高河埠集中完畢;整二十八師的一部已在廣濟、黃梅附近占領陣地,其主力正在廣濟、黃梅集中;整十一師已在潢川、寨河一帶集中;整十師正向竹竿鋪(羅山與潢川之間)附近集中;安慶、望江一帶有青年軍王大鈞旅據守;蘄春有桂系整七師的一個營據守(待整二十八師派隊接防后歸還建制);黃岡有地方團隊據守;長江南岸沒有正規軍,僅有各專區各縣的地方團隊警戒;長江水面上有海軍江防艦隊巡邏。為了防范解放軍渡江,白崇禧、徐祖詒指示安徽、江西省保安司令部加強地方團隊之守備,并加強控制長江和由蘄春通長江的小河的船只。并命令整四十八師、整七師各派一部向霍山、岳西地區“搜剿”。

由集中地推進的部署

  白崇禧到九江后經過兩天匯報和討論,對原定的方針沒有變更。我在匯報中提出整四十八師、整七師、整二十八師由集中地推進的部署的意見概要如下:

  一、整四十八師由六安附近集中地以主力經葉家集、方家集向商城推進。

  二、整七師由桐城、高河埠附近集中地以主力經潛山、太湖、洗馬畈、蔡家河、團陂向白果市、麻城推進。

  三、整四十八師、整七師各派一部南北互相策應,向大別山區的內部索“敵”而攻擊之。整四十八師所派出的部隊應向流波疃、金家集及其以南大別山山脊坳口前進,整七師派出的部隊應向英山、羅田及其以北的大別山山脊坳口前進(并規定到達山脊坳口聯系的地點和日期,具體的日期地點已忘)。

  四、整二十八師由廣濟、黃梅集中地,經蘄春、浠水、上巴河向歧亭、宋埠推進。

  3個師推進的路程遠近不同,因此規定出發的日期是整七師先走,整二十八師后走,使推進中3個師保持齊頭并進、互相策應的態勢。

  五、規定商城、麻城、歧亭、宋埠之線為統制線。各該師到達這條線后,即加強偵察、搜索“敵情”,迅速整理、補給,完成戰斗諸準備,攻擊前進時機待命。

  六、上述各師向西推進的期間,由空軍第三軍區派飛機去偵察“敵情”,視察各師前進的狀態,保持各該師的聯系,特別是整四十八師與整七師之間的聯系,如果發生戰斗,并直接協同地面部隊攻擊“敵人”。

  為什么要規定商城、麻城、歧亭、宋埠之線為統制線呢?因為解放軍的慣用戰法之一是利用內線作戰,機動靈活的有利條件,各個擊滅“國軍”,判斷到達這一條線后可能發生重大的戰斗,為預防劉鄧大軍主力在這個時候企圖乘國民黨軍各師分離的時候對某一個冒進的部隊圍攻,同時也為了要以齊頭并進的態勢,使整十一師、整十師、整四十八師、整七師、整二十八師互相聯系互相策應地向劉鄧大軍主力包圍。上述意見經過討論后,白崇禧和參謀長徐祖詒表示同意,作戰計劃的主要部分就確定了。于是按照計劃下達電令和命令。

  由集中地推進后的“敵情判斷”及作戰指導腹案

  整四十八師、整七師、整二十八師按照預定日程推進,沿途未遇到解放軍,到達葉家集、金家寨、英山、洗馬畈、浠水之線。綜合幾天來空軍偵察,部隊情報和諜報報告,劉鄧大軍主力部隊逐次向大別山西北部的麻城、白果市、黃安、七里坪、新集、沙窩、白雀園附近地區移動。這時,九江指揮部作戰匯報中所做的“敵情”判斷和作戰指導腹案(對策),經白崇禧點頭表示同意的如下:

  一、劉鄧大軍集中兵力實行內線作戰,企圖乘“國軍”分離的機會各個擊破。這種可能,由于“國軍”齊頭并進,互相呼應,以及空軍協同,可以使這種企圖不能實現。

  二、劉鄧大軍集中兵力后,相機由“國軍”的間隙轉出外線,旋磨打圈,主力不離開大別山。如果解放軍采取這種行動,“國軍”后續兵團越來越多,可以調整部署“包圍殲滅”。

  三、劉鄧大軍以主力轉出外線機動作戰,吸引圍攻大別山的“國軍”追隨行動,留置一部在大別山繼續建立根據地。對于轉出外線所取的方向,判斷有二:向西越過平漢鐵路到桐柏山去和向北越過淮河到淮北去。并認為主力向西到桐柏山去的可能性較大(實際上這種判斷是錯誤的),理由是:劉鄧大軍在淮北平原建立根據地困難,“國軍”的整十一師等重裝備部隊在那里發揮力量;同時認為在信潢公路上有整十一師及整十師“堵截”,信潢公路的北面又有淮河,劉鄧大軍主力如果由這方面向北轉移,既要突破信潢公路“國軍”的防線,突過后又馬上要渡淮河,渡河在時間上總不免要受到遲滯,信潢公路線上的“國軍”就可以追擊到淮河南岸捕捉殲滅(我當時對于淮河能徒涉的情況是不清楚的,更不知道息縣附近能夠大正面的徒涉)。至于對解放軍向西越過平漢路到桐柏山去的對策如何呢?認為堵截的任務在武漢行轅方面。信陽以南平漢路線上的兵力薄弱,這就決定于后續兵團是否及時到達了。

白崇禧由九江飛漢口

  整四十八、整七師、整二十八師大概到達到葉家集、金家集、英山、洗馬畈、浠水之線時,白崇禧認為隨著情況的發展戰場的重心已經西移,必須到武漢去指揮才能捕捉戰機。因此他率領副參謀長趙援、第三處代處長戈鳴、隨從秘書楊受瓊、無線電報話機一班和幾個警衛人員從九江飛往漢口,九江指揮部由參謀長徐祖詒負責。白崇禧到漢口后由武漢行轅招待,駐在經常為蔣介石準備的但不怎么大的樓房里,這里就成為“國防部九江指揮部”暫時的前進指揮所,由這里可以用長途電話與南京、九江、合肥、信陽、徐州……聯絡,用無線電報話機與整四十八師、整七師等作戰部隊聯絡。而九江指揮部可用無線電與所屬作戰部隊旅以上的司令部和個別獨立行動的團部聯絡。徐祖詒在九江經常將九江指揮部所得的重要情況和幕僚對作戰指導上的意見用長途電話向白崇禧匯報。在這里和武漢行轅的聯系是很密切的,武漢行轅主任程潛對白崇禧的態度是很和順的,白崇禧要武漢行轅所屬的部隊怎樣辦就怎樣辦,干脆叫他的主要參謀人員去參加白崇禧所主持的作戰會報,聽白崇禧的指示辦理,完全符合白崇禧把武漢行轅的作戰指揮權逐次抓過來的打算。

  國民黨軍隊按照預定計劃到達統制線形成包圍態勢

  整四十八師和整七師的西進,如果不能保持齊頭并進互相呼應的態勢,就有被各個擊破的危險,特別是整七師落后而整四十八師冒進時更加危險。而是否能保持齊頭并進的態勢,一方面決定于解放軍抗擊的情況,另一方面決定于整七師的糧食補給的問題。按照補給計劃,整二十八師由黃梅到宋埠的距離近,補給方便,不成問題;整四十八師由六安到商城距離雖較遠,但可由第八綏區征工征料修通六安至葉家集的汽車路,用汽車運輸并征夫挑運補給,問題也能夠解決;唯整七師由桐城、高河埠經鄂東的英山、羅田、洗馬畈、蔡家河、團陂向麻城推進的距離更遠,又沒有汽車路,可以說是沒有后方補給的,糧食是強迫士兵盡量多帶和就地強迫征購來應付的。但是到洗馬畈附近時,攜帶的糧食吃光了,攜帶的鈔票也用完了(事前請領經費,補給機構不肯多發,因為多抓錢在手上可以多做投機生意),該師師長鐘紀用無線電報話機向白崇禧叫喊請求空投糧食,以免因補給耽誤行程影響預定計劃。白崇禧對鐘紀說:“鄂東是產糧區,空投鈔票就地征購行不行?”鐘紀叫他的軍需人員去調查后說:“行!”隨后我與空軍第三軍區聯絡,約定空投時間地點(蔡家河附近)及空投場的煙火信號,并通知整七師照辦。結果整七師和整四十八師、整二十八師均按預定計劃到達前述的統制線,沿途沒有戰斗。整七師能夠在鄂東就地征購糧食,除了鄂東是產糧區之外,還因為人民解放軍到達這個地區時間不久,地主階級的勢力還殘存,整七師一到,這些勢力就出來幫助他們。

  這時(1947年11月下旬),國民黨軍對劉鄧大軍主力大致形成了如下的態勢:

  一、解放軍方面:劉鄧大軍的主力6~7個縱隊在光山、白雀園、沙窩、黃安、七里坪、陡山河、宣化店之間的地區。

  二、國民黨軍方面:

  白崇禧所部:整十一師及整十師在潢川、寨河、竹竿鋪一帶。整四十八師在商城附近。整七師在白果市、麻城附近。整二十八師在歧亭、宋埠附近。后續兵團的一部--整九師(王凌云)的整九旅(陳克非)到達武漢。

  程潛所部:整五十二師在平漢鐵路南段的橫店、孝感、花園、廣水一帶,交通總隊的大半部在武勝關、柳林一帶,均擔任鐵路交通守備。川軍的兩個獨立旅在黃陂以北的長軒嶺、河口、禹王城一帶。武漢行轅信陽指揮所主任張軫(同時是第五綏靖區司令官歸白崇禧指揮)有一個獨立步兵團及一些炮兵、工兵部隊和地方團隊在信陽,并指揮有鐵甲列車一列擔任鐵路線上的巡邏。

  【白崇禧的圍攻和劉鄧大軍的反圍攻】

  白崇禧的決心和圍攻部署白崇禧在前述態勢之下決心以“包圍殲滅”劉鄧大軍主力之目的,命令所屬部隊以經扶(今新縣)為中心目標,齊頭并進,縮小包圍態勢,索“敵”而猛攻之。

  我和副參謀長趙援根據白崇禧的決心,研究圍攻部署,草擬圍攻電令,經白崇禧同意后發出。電令指揮各部隊的進攻目標如下:

一、整四十八師由商城向白雀園、沙窩進攻。

  二、整七師由麻城經福田河向小界嶺進攻。

  三、整二十八師由宋埠向黃安(今紅安)、七里坪及其北方附近進攻。

  四、整十一師由潢川、寨河經光山附近向潑陂河及其南方附近進攻。

  五、整十師由羅山、竹竿鋪附近向周黨畈、晏家河進攻。

  六、整九旅由武漢坐火車到橫店下車開長軒嶺、河口,準備機動使用。

  七、空軍第三軍區偵察“敵”的動向,視察“國軍”地面部隊的前進情況,協助保持各師相互間的聯系,并隨時協力地面部隊的戰斗。

  商城方面整四十八師被解放軍牽著鼻子來回走-

  整四十八師照白崇禧的命令,由商城向白雀園、沙窩小心翼翼地搜索前進。第一天到達商城與白雀園間的半途中宿營(整十一師的一個旅到達光山)。第二天天明前整四十八師的參謀長林科連用無線電報話機報告情況,我去接他的電話(用規定的代碼通話,并用粵語來補其不足)。他說:“敵萬余已竄到整四十八師背后包圍商城,城內有地方團隊一個團防守。”我判斷這是劉鄧大軍主力由內線轉出外線的開始,其主力尚在“國軍”的包圍態勢中。已轉出外線的是他的一部,可能是一個縱隊。并判斷這個縱隊是企圖用牽制戰術(牽牛戰術)來把整四十八師拉回頭走,把“國軍”的整個包圍的大網拉開一面,使其主力得以從商城與潢川之間(即整四十八師與整十一師的間隙)順利地轉出包圍圈外的。我建議還是貫徹原來的計劃,要整四十八師繼續向白雀園、沙窩進攻。林科連和他的師長張光煒不同意我的主張,他們認為“敵人的大部隊已經繞到自己的后背,如果繼續向白雀園、沙窩進攻,將受敵人前后夾擊”,并堅決要求“先解商城之圍,將敵人驅逐后再轉師西向,向白雀園、沙窩進攻”。

  我認為這樣一來,“包圍殲滅敵人的主力”的計劃將完全落空。因為以最快的速度計算,去解商城之圍又轉回頭來,最少要兩天,“敵”的主力還不溜光嗎?整四十八師雖有被夾擊的可能,但不會被吃掉,因為“敵”的主力戀戰,就會被“國軍”四面圍攻,不可能集中兵力來吃整四十八師。林科連說:“不先解商城之圍很危險。”我把兩人不同的意見報告白崇禧。白崇禧同意整四十八師的意見,因為他考慮到整四十八師是他的基本部隊,不能讓它去冒險,寧肯不打勝仗,首先不要犧牲自己的老本。這樣,明知是被劉鄧大軍牽著鼻子走的,也只好乖乖地去走。等到整四十八師解商城之圍轉回頭再向白雀園、沙窩進攻,已經花去兩天的時間(圍商城的解放軍于整四十八師到商城之前已經主動撤圍向郭陸灘方向轉移),結果是兩頭撲空。僅僅李祖霖的一個團在白雀園附近遇上解放軍的一個營,這個營顯然是后衛性質的最后的掩護部隊,且戰且退,受到相當大的傷亡,最后化整為零了,而整四十八師再也搜索不到解放軍的蹤影了。

信、潢公路整十一師、整十師的間隙被突破,劉鄧大軍一部勝利轉移淮北

  在整四十八師到商城去的期間,據諜報稱:“劉伯承于11月某日黃昏前在白雀園召開重要干部會議,開會的時間很短,到會的人員連夜趕回部隊,情緒很緊張,有突圍模樣。”又據張軫由信陽電話報告:“劉伯承的部隊利用夜間由寨河與竹竿鋪之間向北'突圍',寨河和竹竿鋪的部隊受到'敵人'的攻擊,發生劇戰。”判斷“敵人”的兵力為兩萬左右。

  我和趙援就十萬分之一圖判斷:認為已經“突圍”轉移到外線去的解放軍最多不過半數(實際上是主力),最少還有一半(實際上不到一半)尚在包圍態勢之中。由寨河、竹竿鋪之間“突圍”越過信、潢公路向淮北轉移的“敵人”不可能一夜之間全部渡過淮河。白崇禧同意這種判斷。

  因此,命令整十一師迅即派追擊部隊“跟蹤追擊”,在淮河南岸捕捉殲滅之。同時命令整四十八師立即由商城轉回頭來向白雀園、沙窩方向索“敵”而猛攻之。命令整七師、整二十八師迅速向經扶(今新縣)方向前進,索“敵”而猛攻之。整四十八師方面的戰斗經過如前述,整七師及整二十八師完全撲空。同時,還命令空軍第三軍區派出飛機偵察轟炸由息縣附近渡過淮河的解放軍,偵察其主力所在及行動方向,協同地面部隊的攻擊。

  整十一師的追擊部隊于解放軍越過信、潢公路的次日上午趕到息縣附近淮河南岸的時候,解放軍早已渡河完畢(后來才知道息縣附近能徒涉的地方正面很寬,所以過河很迅速),而且飛機到息縣附近淮河北岸偵察,一個解放軍的影子也沒有發現。這不僅說不上追擊,就說是送行都嫌太遲了。趙援和我都認為像整十一師這樣重裝備的部隊,行動太遲鈍了,對于機動靈活的“敵人”,難以捕捉戰機。更使人驚奇的是,后來第二天(或第三天)的夜里,又有解放軍的部隊由寨河與竹竿鋪之間越過信、潢公路,并在息縣附近過淮河的。

  綜合情報判斷,轉移到淮北的解放軍不下3萬人,可能是劉伯承直接掌握在手上的戰斗力最強的3個縱隊。白崇禧大傷腦筋地說:“這些'國軍'部隊,夜晚不能打仗,就縮在工事里,讓'敵人'大搖大擺地來來往往。”我說:“像整十一師這樣的美式裝備,反而不能捕捉有利的戰機。白天有飛機、大炮、坦克協同作戰方能打,但行動又遲鈍;夜里,飛機、大炮、坦克不能支援,就干脆縮在硬殼殼里。這樣,戰斗不能達到戰術、戰略的要求,什么計劃也會落空。”

  劉鄧大軍第十縱隊在柳林、譚家河間奮戰,第十二縱隊越過平漢路

  11月底或12月初,白崇禧的漢口指揮所兩三天接連地得到便探報告:有解放軍兩三萬人經宣化店與周黨畈中間向九里關方向西進。我判斷其企圖是將由信陽與武勝關之間的柳林附近越過平漢路向桐柏山去的。這個判斷白崇禧、趙援、張軫(在信陽)、徐祖詒(在九江)都同意。我和趙援建議:“以擊滅企圖向桐柏山'逃竄'之敵的目的,以整十師由竹竿鋪、羅山附近晝夜兼程向柳林急進,向解放軍的右側背猛烈攻擊;以新到信陽下車的整二十師(師長楊干才,兩個旅共4個團)迅速秘密開到柳林西方附近地區占領伏擊、堵擊陣地,堵截解放軍去路并與整十師前后夾擊,包圍殲滅之。”趙援和我就十萬分之一地圖計算時間空間,考慮地形和道路等條件。白崇禧用電話與在信陽的張軫和在九江的徐祖詒研究,大家一致地認為整二十師的陣地應該選擇在信陽西南約30華里(柳林西方30余華里)的吳家店、譚家河附近。

理由是:一、由柳林越過平漢路的解放軍計算時間在整二十師由信陽出發時可能已到達柳林附近,因此不能用火車運往柳林下車再去占領柳林西側附近的陣地,必須將陣地位置選擇在柳林西方較遠的地方,才能及時趕到并預先秘密地占領好陣地,以逸待勞,以有準備打“敵”的不意。二、吳家店、譚家河附近是西進的解放軍必經之路(尤其是在夜間行軍非走這條路不可,而解放軍越過平漢鐵路又必定是利用夜間的),又有良好的地形適于作為堵擊、伏擊的陣地。白崇禧決心照上述的意見實施,并指示說:“羅廣文、楊干才兩個部隊都歸張軫(在信陽)就近指揮。”我和趙援草擬電令發出去。白崇禧用電話與張軫研究把整二十師開往吳家店附近的具體措施。張軫決定用控置在信陽的汽車連夜分批趕運往吳家店附近。整二十師到達后就在譚家河附近占領陣地。張軫又把他的直屬部隊張旭東獨立團控置在信陽與譚家河之間,把其直屬的炮兵、工兵部隊的一部配置于信陽與柳林之間的東雙河車站附近。第四**總隊(大半部)照原來的配置在武勝關至柳林的鐵路線上。

  整二十師在譚家河附近占領陣地后的一個白天過去了。到晚上,夜半過后,譚家河附近的戰斗開始了。顯然解放軍是出乎意外地遭遇到整二十師的阻擋的。因為這個地區離信陽很近,在政治上是受反動勢力的嚴密控制,在軍事上是嚴密封鎖情報的;而且整二十師是剛到信陽后就連夜開往吳家店的;同時越過平漢路西進的解放軍是連日從大別山區趕路來的,在時間上也來不及偵察鐵路以西的國民黨軍新變化的情況。整十師經過兩夜兩天的兼程急進也趕到柳林附近打上了。這時被前后夾擊的人民解放軍工宏坤縱隊(第十縱隊)奮勇地抗擊,企圖實破整二十師的陣地。白崇禧命令空軍第三軍區派飛機前往直接協同地面部隊的戰斗,但天陰云低,飛機看不到地面不能執行任務。我判斷第十縱隊可能于夜間從整二十師的右翼向西南方平靖關方向跑掉,因為這一方面是敞開的。白崇禧命令整九旅(3個步兵團、1個山炮營,美械裝備)從長軒嶺開橫店上火車連夜運到武勝關下車,使用于武勝關與吳家店之間,企圖對第十縱隊四面包圍。第十縱隊打了一天,到夜里繼續奮戰,并沒有乘夜擺脫包圍。第二個白天這個縱隊仍在整二十師及整十師的夾擊中苦戰。

  整九旅到達武勝關后因地形不熟,戰場情況弄不清楚,糊里糊涂地展開在山地里,展開線離開戰斗前線太遠,展開的方向又發生錯誤,步兵在山地里、在山頂上亂轉,它的炮兵又因為山高云低,無法觀測;飛機仍然無法協同地面部隊戰斗。而這個美械裝備的整九旅的步兵受的是美式戰術、戰斗的訓練,沒有飛機大炮的掩護是不敢去向人民解放軍近戰搏斗的。因此,第二個白天,整九旅并沒有進行有效的戰斗。我一再用電話催促這個旅一面向前推進,一面向西延伸,以便在天黑以前把戰場西南面的口子堵塞,但結果并沒有堵上,這一天的晚上,第十縱隊就突圍,進入桐柏地區。由于這個縱隊在被夾擊中打了兩天兩夜,所以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僅被俘的指戰員就有2000余人(內有團指揮員一人),犧牲和受傷的估計可能在2000人左右。

由于第十縱隊的英勇頑強的戰斗,把白崇禧方面的注意力都吸到柳林方面,就沒有注意到九里關方面還有解放軍一萬余人,他們秘密地向南移動,在兩天之后的一個夜晚,從廣水附近越過平漢線進入江漢地區。通過時既沒有破壞鐵路,也沒有破壞電話電線,直到全部通過之后,白崇禧的漢口指揮所方知道。據后來的情報說這一萬多人是劉鄧大軍的第十二縱隊。

  劉鄧大軍兩個縱隊分向桐柏山、大洪山展開后,平漢路南段東面的大別山和西面的桐柏山、大洪山都成為人民解放軍廣大的游擊根據地,牽制了國民黨軍大量的兵力,迫使其進行曠日持久的、疲于奔命的“清剿”,同時使平漢路南段國民黨軍的戰略運輸的大動脈成為隨時可以被截斷的一根蛛絲,使在華中指揮反共戰爭的白崇禧處于顧此失彼完全被動的地位。

  主動和自由就是勝利,被動和挨打就是失敗?v觀大別山戰役,主動和自由始終都在人民解放軍方面,而蔣介石、白崇禧一直是被動挨打的。雖然國民黨軍也曾使人民解放軍受到一些損害和一定程度的困難,但付出的代價是很大的。整四十師、整三師等8個整編旅以上的兵力被殲滅;約40個整編旅的兵力被牽制在中原戰場;華中、華東戰略大動脈的平漢路(鄭州、駐馬店段)被截斷;大別山、桐柏山、大洪山成為人民解放軍和游擊隊的廣大游擊區;南京、武漢受到威脅;長江中游的交通和平漢路信陽、孝感段有隨時被截斷的可能。從此,蔣介石的全盤戰略更加陷入被動挨打的地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87368.html

相關閱讀: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