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曾是叱咤風云的沙場戰將,他們曾為革命立下功勛,但是后來,他們卻神秘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是什么,讓他們的人生如此波詭云譎?
一 陳昌浩:為張國燾所累
密電事件
1935年,毛澤東、朱德等率領第一方面軍與四方面軍的張國燾、陳昌浩會合。當時中央紅軍經過長征,僅剩下1萬多人,到達陜北后僅剩下約8000人,而第四方面軍尚有8萬之眾,且武器精良,裝備整齊。
當時張國燾與毛澤東的分歧與斗爭加劇。毛澤東要求張國燾率部“北上”,而張國燾則意欲“揮師南下”。張國燾曾拍發了一份密電給陳昌浩,指示陳昌浩勸毛澤東與其一并南下,“如他們不聽勸告,應監視其行動。若堅持北進,則應開展黨內斗爭,徹底解決之”。這份電報流露出的“殺機”是顯而易見的。
當時的“左路軍”參謀長葉劍英截獲此“密電”后,立即連夜策馬飛奔,前往毛澤東駐地密報。毛澤東大驚失色,當夜即率黨中央及部隊秘密北上,迅速撤離“險境”,這就是黨內傳聞的所謂“密電事件”。毛澤東曾稱贊葉劍英每逢大事不糊涂,指的就是這件事。毛澤東與陳昌浩的嫌隙,恐怕出于此。
但這一事關重大的“密電”,在事件發生后竟不翼而飛,而與此案有關的當事人,亦都先后作古,使之變得疑竇叢生。陳昌浩本人生前則曾對兒子陳祖謨滿含冤屈地表示,從來沒有見過這樣一份“密電”。多年來,一些當時的四方面軍將士和黨史研究者亦發表公開談話和文章,斷然否認“密電”的存在。
陳昌浩之所以在“密電”一事上大喊冤屈,用他的話來說根本就不曾見過這份密電。陳昌浩曾言及自己也是共產黨的高級領導人,決不會做出自相殘殺的糊涂事來,再說陳昌浩在四方面軍也是“黨指揮槍”,重兵在握,擁有8萬人馬,加上精良的武器和大片根據地,要想置毛澤東于死地,易如反掌,可是陳昌浩根本沒有對毛澤東下毒手的意思。即便當時沒有“密電”一事,陳昌浩也不可能成為毛澤東信任的人,概因陳昌浩已經卷入了毛澤東與張國燾之間的激烈路線分歧斗爭。
兵敗河西
西路軍幾萬人馬西渡黃河后兵敗河西走廊,是陳昌浩人生中最大的一個轉折點。此后的陳昌浩在中國革命的舞臺上銷聲匿跡,漸漸為歷史所湮沒。
1937年,紅軍西路軍主力兩萬余人在甘肅一帶被馬家軍圍殲,全軍覆沒,成為紅軍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慘敗。只有數千幸存者僥幸逃脫,他們以后成為新組建的由鄧小平、劉伯承指揮的“第一野戰軍”的骨干,而陳昌浩和徐向前均靠化裝行乞才脫離危難。
半個多世紀以來,幾乎所有過去出版的“黨史”都異口同聲稱,這是由于該軍領導人錯誤地執行了張國燾的“逃跑主義”和“分裂主義”路線的結果。
徐向前在其回憶錄中暗示,陳昌浩的責任只是在于,由于擔心再犯“路線錯誤”,未能及時反抗中央軍委的指揮,而是逆來順受、唯命令是聽。中央軍委應對此承擔主要責任,而不應將責任推到西路軍領導人之一的陳昌浩一個人身上,這已經成為目前黨史界的共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87363.html
相關閱讀: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