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唐朝男人為什么比女人還愛美?唐朝的美男子們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唐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唐朝男人為什么比女人還愛美?現代女人從頭到腳整個身體都生活在“面具”下,頭發上蓋著鋦油膏,臉上涂著面霜,眼睛周圍擦著眼影,指甲上還有一層指加油,就連個頭都是高跟鞋頂起來的,可以說形象工程在女人的生活里無所不在。然而,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男人們的身體也大都生活在一層層“面具”下,原本是女人專用的簪花、唇膏等等臭美用品,反而成為他們的最愛。他們整天搽脂抹粉、香氣薰天,偉大領袖毛主席教育我們應該“不愛紅裝愛武裝”,而他們恰好相反,完全是一副“不愛武裝愛紅妝”的中性人德行。

  唐朝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和那個時代高度開放的社會風氣有直接關系。唐朝是個從不排外的王朝,對外來文明和文化總是持兼容并包的態度,加上當時周邊異族勢力的頻繁交替,所以,整整290多年的時間里,民族融合的進程一直沒有停止。從最初的鮮卑人、突厥人,到后來的回鶻人、沙坨人,甚至非洲黑人(即唐朝的昆侖奴),可以說“胡人”的思想、文化無時無處不在融入大唐的同時,影響和改變著這個繁榮的大帝國。盛唐時期的長安、洛陽就曾滿大街是“回鶻衣裳回鶻馬”。由此造就出了一個非常叛逆的帝國,譬如當時的離婚、婚外戀等現象非常普遍,就連唐明皇明搶兒媳楊玉環這樣的亂倫之事都被人們認可,可想而知,男人使用唇膏是一件多么再正常不過的事。

  對于男人中性化的現象,唐朝的文學作品是這樣評述的:“婦人為丈夫之相,丈夫為婦人之飾”。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女人的穿著一個個都是男子的模樣,男人們為了不甘示弱,也都一個個穿戴女人的服飾。星星還是那顆星星,而男人早已不是男人,女人也早已不是女人,這就是所謂的來而不往非禮也。從各種記載來看,唐朝的男子平時非常熱衷于使用類似于今天面霜和口紅之類的面脂、口脂等化妝用品,他們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坐在鏡子前,先在自己紅撲撲的小臉上來個火山蓋雪,再把小嘴涂紅,然后弄一朵漂亮的簪花插在頭頂,最后對著鏡子里的那張白骨精臉微微一笑,我好美呀。

  有一個叫衛?的美男子,他的人生信條是世上沒有臭男人,只有不會打扮的笨男人。此人出身豪門,人長得要多秀氣有多秀氣。為了不浪費自己的美,他拋棄常人的發髻式發型,改留一頭五尺的披肩長發,整天把鬧市當T型臺,在大街上招搖過市。而且他對自己的頭發非常的愛護,每天洗完澡都把頭發放在金盤子里,由兩個丫鬟小心翼翼給他梳頭。此外,為了保養皮膚,他還自己研制了“化玉膏”(類似現在的洗面奶),每天用這個前衛的玩意兒洗臉。在當時沒有美容院的情況下,他自己動手把芹菜搗成泥,敷在臉上做面膜。在一番精心護理下,他的小臉濕濕嫩嫩,光華透亮,而且沒有一絲皺紋。

  還有一位叫韋?的臭美專家,愛美的程度比衛大美男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一次他的朋友娶了一位極品美眉,邀請他參加婚禮。醋意頓生的他先洗澡,再薰香,然后嘴上抹上唇膏,頭上戴上一條漂亮的絲巾,最后花枝招展地去恭賀他的朋友和新娘。這就是傳說中的“須眉不讓巾幗”。

  除了唇膏、面膜,唐朝的男人們還酷愛戴花。譬如唐朝末年的著名帥哥李夢符,“短小而潔白,美秀如玉人”,是嬌小可愛、皮膚白皙的美男子。男人美麗不是錯,但如果風流起來就是大錯特錯。他平時拈花惹草不算,還經常搞行為藝術,在全身插滿花,像棵圣誕樹一樣一年四季在洪州的大街小巷招搖過市。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插花飲酒無妨事,樵唱漁歌不礙時!

  看了上面這么多內容,你一定對唐朝男人的愛美之心刮目相看了吧。別急,還有呢。在唐朝中后期,他們特別熱衷于刺青,而且所刺的內容千奇百怪。家住長安大寧坊的張干是有名的市井之徒,他唯恐別人不知道自己有多無賴,專門在自己的左臂上刺上“生不怕京兆尹”,右臂上刺著“死不怕閻羅王”。京兆尹大致相當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長,連市長、閻王都不放在眼里,可見此人有多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89496.html

相關閱讀: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