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大捷給南宋帶來了希望
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恥,是宋人心里揮之不去的隱痛。13年后,岳飛與中興諸將大破金兵于中原,還我河山,指日可待。但是轉眼之間,趙構、秦檜遵照金國的意旨,勒令岳飛退兵,訂立了喪權辱國的紹興和約,趙構“去帝號,去國號”,把堂堂的宋朝皇帝自貶為“江南國主”。以后又謀殺岳飛。到1161年采石大捷為止,這種奇恥大辱壓在全國軍民的心里已經壓了20年之久,一旦爆發起來就成了一股難以抗御的力量。1161年的采石大捷還有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金帝完顏亮舍己之長,用己之短,自討失敗。自古天限南北,各有特長,北人騎馬,南人駕船。北方的軍隊跑到南方的水鄉來較量,哪有不失敗的!完顏亮兇殘暴虐,于1161年冬傾全國之兵,來犯長江,竟在長江南岸的采石磯被宋方的一個文官虞允文率領的臨時編組的雜牌軍所擊敗。凡是渡過長江的金兵,全被殲滅,無一生還。完顏亮大怒,率領殘軍順長江北岸東下,駐扎在揚州之南的瓜州,召集部下幾十個將領,下達軍令:限三日之內,必須搶渡長江,如果違令,一律斬首。諸將議論紛紛,覺得長江難渡,與其等到三天之后你來殺我們,不如眼前我們殺了你。于是,諸將一舉擁人大營,把完顏亮亂刀砍死,然后拔營歸國。金兵撤退之后,邊疆出現了一片真空。各地宋軍紛紛乘機收復失地。不到一個月,江北失地完全恢復。
1161年底,南侵金兵退盡,失地完全收復。到了第二年,趙構就有禪位給太子的想法。這是為什么?原來趙構的思路與一般人不同。一般人是前線打了勝仗就安心了,趙構是前線打了勝仗就擔心了。擔心什么?因為我方打了勝仗,對方不會甘休,從此兵連禍結,危險一直存在。如果訂了喪權辱國的和約,我方雖然吃了一點虧,但是沒有戰爭,沒有危險,日子就要過得舒心得多。當年虞允文打出了一次采石大捷,朝野上下萬眾歡騰。他不便反對,如果反對了,會被人罵為賣國,但是卻在打自己的小算盤,這時把帝位傳給兒子,戰爭發生,他隨時可以無牽無掛地下海逃難。戰事不發生,就安安穩穩當太上皇。歷史事實的發展,確也如他的預料,他當手握實權的太上皇一直當了26年才壽終正寢。
1162年6月,身體健康,還只有55歲的趙構下詔宣布退位,由太子趙?繼位。在此禪位儀式上,趙構公開地向群臣表示感謝,他說:“這些年來,我在位時多有失德之處,還承各位幫忙關照遮蓋!”看來他還頗有自知之明。他這一輩子所利用過的人,所對不起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曹操說過:“寧使我負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負我!”趙構的一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
趙奮對于趙構已經是夠順從夠孝敬的了,但是他在繼位之后所表現出來的工作作風,還是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首先是為岳飛平反的問題,他明知道岳飛的冤案是趙構一手制造的,但是假裝不知道,卻在有意無意之間把責任一起推給秦檜,這樣就更有利于表揚岳飛。他封岳飛為鄂國公,謚號“武穆”。他最有魄力的一招,就是趁給岳飛平反的東風,把所有秦檜執政時期的一切冤假錯案一起平反,掀起了一個平反高潮。這中間肯定有不少案子是趙構定的。但是當今皇帝決定平反,太上皇也不好反對,只有算了。
北伐受到掣肘,壯志難酬
趙奮在繼位后的5年中,舉行了三次全國性大閱兵,選拔將領,整軍經武,自己也下校場學習騎射,有一次還為射箭斷弦而弄傷了自己的眼睛。他一天也沒有忘記過北伐中原,洗雪國恥。許多正直的官員看到這位新君朝氣蓬勃,深感欣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92006.html
相關閱讀:北宋史上的傳奇名臣包拯:是清官能臣更是個錚臣
宋朝歷史事件之澶淵之盟
岳飛的妻子李孝娥簡介 歷史上的李孝娥原型李娃
王安石變法的內容
宋朝人吃喝趣事:實行分餐制 吃飯不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