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唐朝諫臣魏征有多富?腰纏萬貫良田幾千公頃!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唐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唐代諫臣魏征對唐太宗的提醒,也是對自己要求。魏征一生節儉,生活清貧,宅無正寢,素褥布被,他沒有妻妾成群而獨善夫人,他沒有花天酒地而獨愛醋芹,他的妻子裴氏曾用“征平生儉素”評價自己的老公,可見魏征的日常生活是極為儉樸的。他這樣做,是真沒錢還是假裝窮?翻開歷史讓人發現,作為朝廷重臣,魏征除了工資性高收入外,工資外的隱性收入也是相當驚人的。

  進諫也能拿外快?

  “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唐代很多高官都有潤筆費之類的外快收入,魏征與眾不同,他的工資外收入則大多靠自己進諫的硬功夫,擊中唐太宗的要害,得到皇帝的欣賞,在收獲政治榮譽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經濟實惠。從《資治通鑒》、新舊《唐書》、《貞觀政要》、《魏鄭公諫錄》等可靠的歷史資料中發現,魏征前前后后得到的賞賜有十余次,少則百匹絹,多則得錢四十萬、絹四百匹,林林總總,掐指算來,這的確是一個令人眼紅的數字。

  魏征進諫嘗到的第一份甜頭,是勸說唐太宗停止征招未成年男人當兵。武德九年(626年),右仆射封德彝上奏要征招未滿十八的壯男當兵,太宗同意。敕令傳出,魏征固執己見加以反對,不肯簽署。太宗大怒,將他召進宮中責備道:“中男中魁梧壯實的,都是那些奸民虛報年齡以逃避徭役的人,征召他們有什么害處,而你卻如此固執!”魏征以征點兵員、懷疑使詐、失信于民為由,制止唐太宗征點中男做兵員,為此得到一只金甕。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嶺南部落首領馮盎、談殿互相爭斗,很久沒有入朝。各地方州府前后十幾次奏稱馮盎謀反,太宗命令大舉討伐。魏征分析了嶺南的地形、氣候及形勢后,認為馮盎反叛尚未成形,不宜興師動眾,建議太宗派使臣前往安撫,避免兵戎相見。十月,太宗派人持旌節往嶺南慰問馮盎,馮盎則讓他的兒子馮智戴隨著使臣返回朝廷。太宗說:魏征讓我派遣一個使者,嶺南就得以安定,勝過十萬大軍的作用,不能不加賞。于是賜給魏征絹帛五百匹。

  貞觀二年(公元629年),有人告發右丞魏征偏袒他的親屬,(太宗派御吏大夫溫彥博查問,結果查無實據。此次事件中,魏征向唐太宗灌輸了君臣一體論,要求之間應彼此竭誠相待。魏征說,很榮幸能為陛下做事,愿陛下讓臣做良臣,不要讓臣做忠臣。太宗問:“忠、良有什么區別嗎?”魏征回答道:“后稷、契、皋陶,君臣齊心合力,共享榮耀,這就是所說的良臣。龍逄、比干犯顏直諫,身死國亡,這就是所說的忠臣!碧诼牶笫指吲d,賜給絹五百匹。

  貞觀五年(公元631年),侍御史權萬紀與李仁發因告發別人而得到太宗寵幸,諸位大臣多次被遷怒。魏征勸諫道:“權萬紀等小人,不識治國大體,以告發別人當做直言,以進讒言當做忠誠。陛下并非不知道他們使人無法忍受,只是取其講話無所忌諱,想以此警策眾大臣,然而權萬紀等人挾皇恩依仗權勢,使其陰謀得逞,凡所彈劾,均非真有罪。陛下既然不能標舉善行以激勵風俗,怎么能親奸邪以損害自己的威信呢!”太宗默不作聲,賜給魏征絹五百匹。后來,權萬紀等人奸狀自行暴露,均獲懲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96999.html

相關閱讀: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