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被稱為“千古一帝”,實行“慎刑寬法”的清明政治。他在位期間,朝廷每處決一名重囚犯,他都要求“三覆五奏”,并把死刑的終審權收歸中央,以免出現冤假錯案。他還一再告誡大臣們說:“死者不可復生,用法務在寬簡!睆呢懹^六年(632年),他讓近400名死囚犯回家過年的創舉中,我們就可以領略到他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犯人的關懷。對犯人尚且如此,那么對開國功臣和社稷重臣更應當珍惜呵護,但李世民卻多次制造冤假錯案,讓一些有功之臣蒙受不白之冤,不少賢能之士遭受無妄之災。
盛彥師是一員武將,他剿滅李密、平定王世充,是難得的軍事奇才,但如果讓他當勸降的說客,那他可就是門外漢了。徐圓朗叛亂時,李世民有意選派盛彥師為安撫大使,目的是想借助他的威名讓徐圓朗束手就擒,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理想效果。不料盛彥師話還沒說上兩句,就被徐圓朗活捉。
據《舊唐書·盛彥師傳》記載,盛彥師被俘后,面對徐圓朗的威逼利誘,始終大義凜然,表現出了對李世民的耿耿忠心。然而,“賊平,彥師竟以罪賜死”。盛彥師落入敵手,有辱使命,罪過不小,但李世民策略失準,用人不當,其罪更甚。李世民賜死盛彥師,與其說是為了發泄對盛彥師的不滿,倒不如說是為了推脫自身責任,掩蓋自身失誤。
如果說盛彥師被賜死,有其自身過錯的因素,那么李君羨的死就不可思議了。一句疑神疑鬼的讖語,一道無中生有的讒言,就輕松地讓久經沙場、戰功赫赫的李君羨斷送了性命。據《資治通鑒》記載,貞觀初年,一句“唐三世之后,則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讖語,引起了李世民的高度警惕和對大臣們的猜疑。
當他得知李君羨小名叫“五娘子”,其武連郡公、左武衛將軍、玄武門守將等一系列封號官職中皆帶有“武”字,正好與“女主武王”暗合時,李君羨的霉運便接踵而至。
他先是被皇帝“深惡之”,接著被調出京城,不久就被御史彈劾“與妖人交通謀不軌”,最后李世民連審都不審,就下詔“君羨坐誅,籍沒其家”。
厄運來得如此迅速,如此連貫,恐怕李君羨至死也弄不清楚自己怎么得罪了李世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00053.html
相關閱讀: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
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