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公元1457年 于謙被害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明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天順元年(1457)正月,兵部尚書于謙在奪門之變后被誣陷殺害,終年60歲。于謙為永樂十九年進士,先后任監察御史、兵部侍郎、大理寺少卿及山西、河南巡撫。土木堡之變后升任兵部尚書。曾率重兵在北京城外擊退瓦剌軍,迫使瓦剌于景泰元年釋放英宗。又說服景帝迎英宗歸國。他努力整飭亦營軍制,創立團營,總督軍務,加強訓練,毫不松懈。他本人才識過人,憂國憂民,深受景帝器重。憲宗即位后,為于謙平反,恢復官銜。孝宗即位后,又追贈太傅,謚肅愍,為他建“旌功祠”。后來,神宗改謚為“忠肅”。

于謙(1398~1457),字廷益,錢塘人。永樂十九年進士,景泰時為兵部尚書,加少保。天順元年(1457)被誣殺。于謙留下了“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著名詩句,不料竟成他自身的寫照。后人輯錄這位民族英雄的詩文為《于忠肅集》。
中國火炮開始大量裝備軍隊
明代,火炮已大批生產并開始大量裝備軍隊。明初火炮基本上是改進發端于元代的大碗品銃和盞品銃,針對元代火炮身管短、口徑和彈藥沒有嚴格的統一標準、裝填和發射速度慢、射程近等缺點,加以改進,普遍在炮身上加鐵箍,以增強炮身的抗爆力,防止炸裂。這樣,明朝前期,火炮已成為軍隊攻城略地的主要重武器,開始大量裝備軍隊。明代的火炮種類多,經常進行重大改進。明朝前期,軍器局和兵仗局所制造的火炮有盞口炮、碗門炮、神機炮、旋風炮、將軍炮等十余種。明代火炮大量裝備軍隊,提高了軍隊的作戰能力,在鞏固邊防,維護明朝統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明牙雕發展
牙雕是雕刻工藝的一種。雕刻工藝所用的材料有玉、象牙、犀角、竹、木等。明代前期工藝大多集中在宮廷,以貴重材料雕刻為主。中期以后民間雕刻工藝大發展,一般材料逐漸取代貴重材料,并出現一些著名的雕刻工藝師。在明代,象牙雕刻與犀角雕刻藝術一樣,已出現新的風尚,和竹、木、金、石等雕刻小型器物,當做案幾上與文房四寶一起陳設的珍玩。牙雕藝術品以及其他工藝美術品,當時有官方的手工藝制作,有民間作坊,也有個人手工藝者以及文人中工藝愛好者。他們之間有明顯的影響,有的文人雅士,把犀角、象牙、竹、木雕刻作為一種愛好,因而常常出現一些立意清新的作品,在社會上產生很大的影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13447.html

相關閱讀:李之藻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明朝人的性觀念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