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楊嗣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清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1588~1641年),字文弱,明武陵縣碴口坡人。出生于書香門第,祖父楊時芳為武陵名士,重視地方文化建設,曾自資在德山孤峰嶺修建石塔和八方樓;父親楊鶴(?~1635年),萬歷三十二年進士,詩文俱佳。楊嗣昌晚父六年,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中進士。因處亂世,楊嗣昌及其父親楊鶴均以督兵著世。楊鶴官至兵部右侍郎,總督陜西三邊軍務。
   步入仕途后,楊嗣昌歷任杭州府教授、南京國子監博士、戶部郎中。天啟三年(1623年),受閹黨排擠,稱病辭職歸里。崇禎元年(1628年),起為河南副使,加右參政。后升任右僉都御史,巡撫永平、山海關諸處,以知兵聞名朝野。今山海關顯功祠內有楊嗣昌塑像,稱贊他整飭防務、修筑山海關兩翼城,抵御后金入侵有功。崇禎七年,授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旋以其父母相繼去世而回家丁憂。崇禎十年,農民起義席卷中原,他受命為兵部尚書,主持鎮壓起義,制定“四正六隅十面網”的圍剿計劃(陜西、河南、湖廣、江北為四正,四巡撫分剿而專防;以延綏、山西、山東、江南、江西、四川為六隅,六巡撫分防而協剿;是謂十面之網)。一年之間,農民起義遭受嚴重打擊,李自成敗匿商洛山,張獻忠谷城受撫偽降。次年六月,楊嗣昌被任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人參機務,仍掌兵部事”,成為明末權傾一時的宰相式人物,武陵民間有“楊閣老”、“楊相”之稱。崇禎十二年五月,張獻忠谷城再起,各地農民起義烈火復燃,崇禎帝“命楊嗣昌督師,賜尚方寶劍”進行鎮壓。十四年初,張獻忠奇兵出川,東取襄陽,殺襄王;李自成也于此時攻陷河南洛陽,殺福王。楊嗣昌追剿農民起義失敗憂懼交加,舊病復發,是年三月,多日不食而死于湖北沙市(一說為自殺)。崇禎帝臨朝嘆息:“自楊嗣昌歿,無復有能督師平賊者。” 定國公徐允禎等請以失城寨律議斬。上傳制曰;“故輔嗣昌奉命督剿,無城守專責,乃詐城夜襲之檄,嚴飭再三,地方若罔聞知。及違制陷城,專罪督輔,非通論。且臨戎二載,屢著捷功,盡瘁殞身,勤勞難泯!蹦苏蜒┧貌,賜祭,歸其喪于武陵。嗣昌先以剿賊功進太子少傅,既死,論臨、藍平盜功,進太子太傅。廷臣猶追論不已,帝終念之。后獻忠陷武陵,心恨嗣昌,發其七世祖墓,焚嗣昌夫婦柩,斷其尸見血,其子孫獲半體改葬焉。《明史》稱楊嗣昌“積歲林居,博涉文籍”。他在常德居住時間比較長,與來游的公安派文學家袁宏道、袁中道兄弟,竟陵派文學家鐘惺等人,有詩文酬答。他諳悉先朝故事,工筆札,詩文奇 辟,刊有《楊文弱集》。楊嗣昌在常德歷史上也有一定影響。他于崇禎十一年,奏請修繕常德府城,“三年而完工,撤舊易新,極其壯固”(嘉慶《常德府志?城池》),至今常德仍有楊閣老“城加三尺,橋修七里,街修半邊”的傳說;他根據酈道元的《水經注》實地考證了桃源境內沅江的各個風景點,為深度開發桃花源做出了貢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15871.html

相關閱讀: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