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清朝的炫服與辮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清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原文標題:王彬:怡紅公子的炫服與辮子(上)

清代《乾隆雪景行樂圖》(上圖)里的人物,是由意大利來的宮廷畫師郎世寧所畫,在這幅畫中乾隆帝和皇子們皆剃了周圍頭發,露著碧青的頭皮,戴紅絨簪纓的束發冠。在晚明陳洪綬的《嬰戲圖》(下圖)中,幾個孩子皆剃了發,其中一個,頭上戴著大紅抹額。所以,寶玉的發型冠戴,其實就是明末清初時流行的兒童發式。這跟黛玉進府時,寶玉七歲左右的年紀也比較相符。

在《紅樓夢》中,寶玉的辮子是一個引人注目的話題。寶玉為什么要梳辮子,而且要像維吾爾族姑娘那樣打理出那么多的小辮,這里面投映出什么道理呢?而在把辮子說清之前,我們不妨先看看寶玉的服裝,也就是題目中提到的炫服。把寶玉的服裝分析清爽了,寶玉的辮子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寶玉的服裝描寫始見于第三回。在那一回,黛玉離開揚州來到榮國府,拜見了賈母之后,只聽得院外一陣腳步響,丫環進來笑道:“寶玉來了!”黛玉早就聽母親說過寶玉,心內想到這個寶玉不知是怎樣憊懶人物,不見也罷,正在疑惑之間,已經進來一個年輕公子,這就是寶玉。只見那寶玉:

頭上戴著束發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絳;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緞排穗褂,蹬著青緞粉底小朝靴。

紫金是一種合金,含有金、銅、鐵、鎳等多種元素。寶玉的紫金冠嵌有珠寶,故曰嵌寶紫金冠。抹額,也稱額帶、發箍、眉勒等,寶玉所戴的抹額是金色的,而且繡有二龍搶珠的紋飾。抹額原為避寒之物,明清以后多用于女性。箭袖,是一種特殊服裝,其形態是從袖根到袖口逐漸收緊。寶玉所穿的箭袖是大紅色的,用兩種顏色的金線繡出蝴蝶在花叢中翻飛,故曰百蝶穿花。絳,是用絲線編織成的花邊或扁平的帶子。宮絳,指宮中制造或者仿照宮中樣式所制的絲帶。寶玉佩戴的宮絳有五彩絲攢花結和長長的穗子。排穗,指衣服下緣綴有成排下垂的穗子,也稱排須。倭緞又稱東洋緞,原系日本織造,后來福建的漳、泉等地仿造日本織法制成的緞子也叫倭緞。倭緞在當時只被貴族使用而與平民無緣。石青,是黑中透紅的顏色。在清代的禮儀場合,男性的制服是一袍一褂,女性也是如此。褂的顏色,無論男女都是石青色。袍的顏色,男性有藍、醬、駝、灰四種顏色,女性則是大紅的顏色。八團,指八個團花圖案。由于八團凸出衣面,故曰起花。根據清末崇彝《道咸以來朝野雜記》所載,男性的袍“以二則團花為敬”。“二則團花為大光,四則團花為小光”。女性的褂子,“亦天青色”,八團的位置是:“前后胸各一,左右角各一,前后襟各二。”兩相對比,寶玉箭袖的顏色與褂子的圖案與女性相符,不符合男性。這是為什么呢?我們在后面解釋。

簡之,寶玉的裝束是:紫金冠、金抹額、大紅箭袖,黑中透紅的褂子和黑色白底的方頭小靴子。衣著高貴,色彩華麗,而又不失沉穩。對于束發冠、抹額與箭袖,寶玉似乎情有獨鐘,第十五回,北靜王水溶召見他的時候,因為是參加秦可卿的喪儀,故而寶玉的服裝不同于常日,只見:“寶玉戴著束發銀冠,勒著雙龍出海抹額,穿著白蟒箭袖,圍著攢珠銀帶!惫谑倾y冠,箭袖是白蟒,腰帶是銀帶,只有抹額沒有交代顏色,也應該是白色的吧。第十九回,寶玉來到襲人家,“穿著大紅金蟒狐腋箭袖。外罩石青貂裘排穗褂!边是箭袖,只是顏色與圖案不一樣了。前兩次,一次是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一次是白蟒箭袖,而這一次是大紅金蟒狐腋箭袖。截止到第十九回,《紅樓夢》三次出現了寶玉的服裝,三次出現了箭袖。箭袖起源于北方民族,由于地處高寒,袖緣大多寬厚而容易上翻,從而簡潔便利,利于騎射和勞作。而寶玉所穿箭袖的顏色,一次是白色,兩次是大紅;兩次出現了蟒的圖案。蟒是傳說中類似于龍的動物,一說似龍而無角,一說似龍而少一爪。民間的說法是,龍五爪,蟒四爪,以爪的多寡作為判斷是否為龍的標準。在明代,蟒袍并不在官服之列,只是內監、宰輔蒙恩特賞的賜服。入清以后,限制放寬,上至皇子下至未入流的官員都可以穿了,只是在顏色與蟒的數量上有所區別而已。無論是明或者清,兩朝的官員們都將蟒袍作為參加禮儀活動的吉服。這一現象在《紅樓夢》中也有曲折的反映。第十九回,寶玉去襲人家之前,參加了寧府在年底舉辦的看戲與觀燈活動,這是一種禮儀活動,因此要穿大紅金蟒箭袖與石青貂裘褂。清朝早期因為主張“不廢騎射”,故而箭袖也被當時的男性所喜愛。在《紅樓夢》中將以蟒為圖案的箭袖設計為寶玉的吉服,是有時代背景而可以理解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15873.html

相關閱讀: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