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常遇春率訓隊進駐九華山時,適逢天旱無雨,士兵飲水困難。于是,他親自帶領將士在九華山下尋水,忽然在五溪橋南邊挖出了六股泉水,解決了部隊飲水的困難。這六股泉水泉水是否為常遇春所發現,無從查考。但是常遇春結寨六泉口,大戰九華山卻是千真萬確的。后人有詩可證:
偏仄旁山行,溪流咽不嗚。
何年留古砦,猶復說開平。
據史料記載,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初,朱元璋令常遇春與另一名大將徐達率重兵鎮守池州防備。陳友諒統其兵眾,部署襲取池州。徐達偵悉陳友諒的行動,令常遇春率精兵萬人,設伏于六泉口。陳友諒兵至,全力猛攻池州城,徐達率領守軍開城出擊,常遇春伏兵掩其后,大破陳友諒軍,斬首萬余,擒捉三千,陳友諒敗走江州(九江)。
這次戰役不僅恢復了皖南軍事要地太平縣,也使漢軍龜縮于武漢不敢再犯。論功行賞常遇春功勞最大。朱元璋夸贊他說:“當百萬眾,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
常遇春當年設伏的地方就在今天九華山的大古嶺、鳳凰嶺一帶,并在百丈潭前留有詩文:
赤汗透征袍,何如孝隱高。
結廬親冢側,只為報劬勞。
可惜,常遇春只活到40歲,就病死于柳河川。一生為將未曾敗北。自言能將十萬軍橫行天下,軍中有“常十萬”之稱,人每稱他為“天下奇男子”。死后,被追封為“開平王”,故六泉口又有“開平寨”之稱。當地村民為紀念常遇春智勇過人,還在大古嶺下的在百丈潭側建廟祭祀,當時稱將軍廟,廟址所在村落因此得名將軍村。該廟規模壯觀,翹檐飛角,廟內塑有常將軍全身像?谷諔馉幹袕R宇為日軍焚毀,但村民仍保留“拜將軍年”的舊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21901.html
相關閱讀: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明朝人的性觀念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李之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