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總有這么一種人,他們奉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說為佳;明哲保身,但求無過”的處世原則,這種人大多數生于幽谷,存于喬木,閑云野鶴般餐風露宿。能在正史中能博得一席之地的更是少之又少。那位有名的山中宰相陶弘景是一位,那馮道便是另一位了,然而這后者卻是個毀譽參半的人物,其實讓小編來說,這后者最會做人了。
這位馮大人號稱史上最強官場“不倒翁”,五代十國里歷事八姓十二帝的奇人,俗話說得好,文人總相輕,司馬光罵他“奸臣最大”,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這啊,都是后世給的評價,下面,小編就帶諸位看官來揭開這位馮大人的神秘面紗。
眾所周知,五代十國是個你打我,我打你,你還手我還打你,你不還手我更要打你,而且還要叫上一大幫子人揍你個乖乖的草泥馬的時代,然而就是在這個時候,馮道馮大人自帶豬腳光環瞬間閃瞎一大票人的鈦合金狗眼橫空出世。
當然了,大人物一開始也是個默默無聞的主,自古以來,北方地區因地光人多,且與少數民族為鄰,紛爭連綿,戰火不斷。而黃河以北的地區更成為游牧民族進軍北方的門戶,更是中原政權北境的天然防御陣地。五代十國時期,后晉高祖石敬塘反唐自立而契丹扶植,作為條件,石敬塘便是答應在建國之后把燕云十六州割與契丹,何為燕云十六州?也就是今天津、北京、山西、河北等地,共計十六州,割讓后的中原地區門戶大開,農耕與游牧民族開始了長期的對峙。下面言歸正傳,我們的主角馮道便是生在兵家必爭之地——瀛洲景城(也就是今河北河間)的一號人物。
那時候十六州還沒有割讓,馮道出生于一個“以農為儒,不恒其業”的家庭,安貧樂道,飽讀詩書,信而好古,這也為他后來的為官之道打了個很好的基礎。
中國古代奉行中庸之道,這做官啊,要張弛有道,圓滑有度,太耿直了吧,容易惹怒老板,這太畏縮了把,也不好,拉低了整個集團的效益,這馮道便把二者拿捏得很好。老話講“孝子不辭勞,忠臣不避死”,在晉王帳下任河東節度掌書記時,晉王與梁軍對壘,郭崇韜要求裁員,這下子當老大的李重勖不樂意了,然后矛盾最大化。擱現在也就是少東家與總經理之間的仇恨,但那是王子和臣子,二虎相斗非死即傷,沒人愿意去撩虎須。但有些結如果不解,那就是死結。這不,馮道知道,偏偏迎難而上,李存勖讓他寫詔文讓三軍令擇主帥的時候,馮道執筆不書,為陳利弊,不久郭崇韜又主動跟李存勖求和,把未來的君臣失和失和扼殺于搖籃之中,不得不說手段高明,無人不服他的膽識就連李存勖也是。這不,從李存勖稱帝后,破格提馮道戶部侍郎就可以看出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25626.html
相關閱讀: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
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
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