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明英宗被俘之后 于謙是如何收拾這個爛攤子的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人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朝中前期,蒙古的瓦剌部興起,其首領也先統一了蒙古各部。瓦剌部統治著西起阿爾泰山,東到遼河,北至貝加爾湖,南抵明邊的廣大地區。這個野心勃勃的蒙古汗王一心想再建一個大元。正統十四年(1449),也先派2000人,詐稱3000人到明王朝貢馬,宦官王振嫌他以少冒多(因要按人頭賞賜),減其馬價。也先便以此為借口,于七月十一日入寇明境,主力攻入大同。明兵戰守失利,不久,塞外城堡皆失,要塞大同多次告急。消息傳到京城,王振主張英宗親征。于謙和兵部尚書力言不可,但最終他們的意見未被采納。十五日英宗下詔親征,十六日就出發了。這是一次名副其實的倉促應戰。

  英宗親征之時,于謙奉命留京以兵部左侍郎理部事。出征人馬在路上,學士曹鼐與都御史等商議,要殺掉宦官王振,停止親征,但沒有成功。十九日至居庸關,兵部尚書請回鑾,王振大怒,將其罰跪,同時下令大軍急進。二十三日至宣府,諸臣又請留,王振更怒,命一批大臣跪于帳外的草中。這樣,弄得人人危懼,無人敢諫。八月一日至大同,王振還想北行,前線敗報傳來,加上宦官郭敬以前線多次戰敗而謊報取勝的實情報告,王振才有了還意。三日,留下總兵官劉安鎮守大同,其余的人返回。王振的老家在山西蔚州,他原想從紫荊關經蔚州,讓英宗到他老家,以示炫耀,后他又怕大軍所過,騷擾鄉里,更怕正值夏季,踐踏了那里的田禾,遂又命大軍轉而東行,這樣,便又多耽誤了幾天時間。也先得知明帝親征的消息,迅速率軍追來。諜報報也先追兵在后,明軍即派后隊阻止,但屢戰屢敗,而王振又封鎖軍情,不讓英宗知曉。

  十四日明軍至土木堡。尚未過午,離懷來只有20里,大軍本可直驅入城,但王振輜重車輛未至,命停軍等待。兵部尚書再請軍急入關,遭王振痛罵。這時也先大兵奔馳攻來,四面合圍。此地無水泉,掘井二丈不見水,其南15里有河,卻早被也先派兵占據了。相持一段時間后,雙方經過談判,也先答應明軍可以取水。然而,也先趁明軍移動就水,大營陣腳混亂時,以萬余騎兵發起沖鋒。明軍隊伍大亂,蒙旗大喊:“解甲投刃者不殺!”明朝軍士毫無斗志,紛紛解甲投降。然而也先部隊并未停手,仍然狂殺濫砍,明軍死者蔽塞川野,宦官及衛士被箭射得如刺猬一般。英宗與親軍突圍不成,只得下馬就地被俘。這就是“土木之變”。

  此戰,明軍死傷數十萬,文武公、侯、尚書、侍郎、內閣學士等以下共百余人罹難。罪魁禍首王振也在這次事變中被殺。八月二十七日,噩耗傳至北京。代理監國的?王朱祁鈺聞知,與眾臣抱頭痛哭。

  正在君臣徨無計之時,于謙大喝道:“事已至此,哭又何用?還是暫緩悲痛,獻計獻策,救國救君才是正理。”眾人止住悲聲,?王道:“此言有理,如今大敵當前,還望大家集思廣益,群計獻策!

  這時,翰林院侍講徐有貞啟奏道:“臣夜觀天象,熒惑星侵入北斗,我朝氣數將盡,勢難挽回。依臣之策,只有遷都江南,方能免此亡國之禍!贝搜砸怀,堂上立時人心浮動,君臣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年已78歲的禮部尚書胡瀅顫巍巍地說道:“成祖(永樂帝朱棣)建陵北京,意即不愿子孫南遷。先祖之言,存者敢違否?”

  于謙身為兵部左侍郎,深感自己責任重大。于是厲聲道:“倡議南遷者當斬首!京師乃朝廷之根本,一動則大勢去矣。殊不知宋朝南渡之禍?臣請立刻調動四方軍隊勤王,誓死守衛京師!”于謙的提議得到多數大臣的贊同,他當即被晉升為兵部尚書。心中無主的?王和皇太后把守衛京師的重任全部交給了于謙。

  土木之變示意圖八月十九日,于謙奏請?王,命調各地勤王軍隊火速入京,充任守衛。當時,通州官倉存糧數百萬石,恐被敵軍奪去。應天巡撫周忱建議,可令駐京臣僚軍隊各自運進城內。于謙立刻奏請?王,宣布京城文武百官,可預支本年九月至明年五月的俸糧,軍士各預支半年餉,各自到通州倉領取。他又征用順天府大車500輛,起運通州官糧進京,同時,號召百姓有車之家,能運糧20石納京倉者,官府給腳銀一兩,特派都御史陳鎰總管運糧事。此外,于謙還請命賞給新選余丁官軍和舊操舍人及應募新兵每人銀一兩、布兩匹,守城匠人、守門軍火夫和皇城內外官軍每人布兩匹。于謙如此布置守城,人心暫時安定下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25629.html

相關閱讀: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
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
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