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是一個權力的象征,是許多人可遇不可求的地位,古代皇帝擁有自高無上的權力,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旦獲得帝位就意味著你掌握著全天下的生死大權,更是擁有后宮佳麗三千,這也是為何每個人都有個皇帝夢的原因,但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可以享受這樣的權力,如果你只是末代皇帝,傀儡皇帝,你或許活的比貧民更卑賤,在世界歷史上,中國是朝代數量最多、更替最頻的國家。因之,末代皇帝也就有長長的一大串。接下去就讓我們一起盤點下吧:
夏啟
從某種意義上說,夏朝的啟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他的父親禹因治水有功,只是被部族推舉為帶有不固定性的首領,只有到了他兒子啟才是確立了國號“夏”且有血緣承襲性的王。夏啟一開始也曾仿效他父親的艱苦樸素之風,吃粗食,臥蒿褥,兼之敬老愛幼,且又多建戰功。但后來他卻受“權力慣性”的支配,大肆享樂起來,尤喜打獵和酗酒,不久便死了。他的大兒子太康,比他父親還腐敗,被夷族首領后羿趕走了,將太康的弟弟仲康立了傀儡王,此人也不久便病憂而死。而那個威風一時的后羿,也是個腐敗分子,因迷戀喝酒打獵、不理政事而被人用酒灌醉,殺死了。此種人大都不得善終,值得研究。
夏桀
夏啟那樣不中用,但夏朝畢竟延續了五百年左右。這樣的事貌似很奇怪,但細想起來自有其原因。只能讀完了中國歷史之后再去掩卷沉思。
夏禹的第十四代孫子叫夏桀。此人是十足的混蛋。單就一件事就可看出:他為了修建以玉為主體建筑的宮室,就占地十里,高十丈,費時七年。如此昏庸,安得不亡!
被夏禹賜給商地的頭領名字叫契,第十四代的孫子叫湯,頗有德才。曾被夏桀投進監獄,后來逃掉了,自然要搞垮桀。桀竟然只帶領了他的小姨子妹喜,最后雙雙餓死在安徽省的南巢山中。
商紂
商湯時頗有作為,畢竟只屬于個人行為。而商朝的第三十個王即商紂王(亦稱帝辛),就十分荒唐了。
紂青年時代是個了不起的人。不僅力大,模樣漂亮,而且頗有功績。尤其是攻打東夷,開發中國的東南地區,都有過不尋常的貢獻。但此人后來的行為,是人人都熟悉的。除了溺于酒色之外,還“發明”了剖心、挖肝、炮烙等酷刑。最后,落得穿上他的“寶玉衣”,大吃大喝一場自焚在鹿臺上。一個年輕時代曾經大有作為的“王”,何以最后有如此“歸宿”?我看不要只想到偶然,要從必然中去找原因。
周赧王
周朝(包括西周和東周)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朝代,延續了八百年。開國的文王、武王確實有異乎尋常的作為,但到了末代子孫周赧王就成了可憐蟲。他所管轄的,只剩了三四十座城池和三萬多人口。強大的秦攻打過來,這位執政五十九年的周赧王還想憑自己的“天子之威”拼搏一下。湊集了五六千人之后,便向許多富戶借錢,用來做為軍餉,并寫下了字據。結果,他湊集的那幾千個烏合之眾一遇上秦軍就潰散了。富戶們便聚到宮門大吵大鬧,索還借款。周赧王不敢見人,躲在宮后的一個高臺上發抖。后來人們稱那個臺子為“避債臺”。沒辦法,周赧王只好向秦稱臣。沒過一個月,這位可憐蟲就死了。
秦二世
正式以“皇帝”自稱的是秦朝。秦始皇的“始”字,大有“以我為始,承襲萬年”之意?上,建國只有十五年就被推翻了。秦始皇的次子胡亥在太監趙高的擺弄下當了皇帝,并治死了其兄扶蘇。隨后,趙高又派心腹殺掉了胡亥,假意立了胡亥的侄兒子嬰為皇帝。但趙高發現了子嬰的不馴,又派人把他騙進宮中殺死。
秦始皇被后來的某些偏愛此人的人仰慕為第一流的政治家,但此人非但稱帝不久,而且株連出二子一孫的慘死。導演此悲劇的,竟然是一個“下九流”式的人物趙高?磥碓诨实鄣“個人意志”之外,還有超于“人為能愿”的歷史時勢在起作用。
漢獻帝
取代秦而建立了漢,此后又使漢延續了近四百三十年,大不易也。這中間,出的亂子也不少。除了先后兩個外戚集團(分別以呂后、梁冀、何進為首)掌權,王莽篡政,宦官操縱之外,單是皇帝不足幾歲、十幾歲就死了的也有一大串。不過最終成了漢朝末代皇帝,且又忍下了一把鼻涕一把淚還要強作“禪讓”之態的是漢獻帝。
到了漢獻帝時,他早已不是唱出《大風歌》的劉邦的那種威風模樣,而是聽命于各種社會勢力的軟蛋,看來,任何人做的皇帝夢(特別是秦始皇、漢高祖等做的萬世永昌之夢),最終都會將美夢演化為惡夢,而又必然以末代子孫的慘劇做為句號。
曹操的子孫
曹操是絕頂聰明的人,他的權力是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仍然不公開地自當皇帝。但他的兒子曹丕卻等不及了,自己強迫漢獻帝讓了位,當了皇帝。但最終的結果怎么樣?魏僅僅存活了四十五年。自曹丕之后,做為接班人的曹睿、曹芳除了荒淫就是無能,大權早已落在司馬氏一族。曹芳被廢之后,繼承人曹髦是個“二百五”,除了寫一首只能授人以柄的《潛龍詩》之外,還發昏般地帶著幾百個兵卒去攻打司馬昭,結果只能被殺。換上去的傀儡曹奐,其實只是個活死尸而已。曹操文武全才,“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何等威風!無奈子孫不肖,有極大的必然性!
“后主”劉禪
“后主”是個不吉利的詞兒,往往與亡國之君同義,而且,在德行和才智上也頗差。歷史上的劉禪劉后主、陳叔寶陳后主、李煜李后主之流,雖然都凡庸,但有的還在弄文弄藝上有某種“雅趣”。唯獨劉禪,幾乎一無所能,是個十足的笨蛋、糊涂蟲兼花花公子。亡國之后被賜以安樂公,居然也無大憂愁。想起他爹劉備和一伙能人如“五虎上將”特別是諸葛亮的創業之功,最終敗在這樣的不肖孽子手里,真正的智者應以“必然”論之。“父傳子,家天下”的歷史法則之一就是一代不如一代。無論什么樣的能人想“突破”這樣的法則,越賣力氣就越近于悲哀。
司馬氏之后
中國歷史上有個怪現象,很多朝代大都興盛于西和北而衰亡于東和南。無論是西周變成了東周,還是北宋變成了南宋,都是不祥之兆。晉也不例外。司馬家族篡魏建晉,即西晉,也曾風光一世。一經南逃,稱之為東晉,就漸漸逼近了完蛋。雖有“竹林七賢”和陶潛等文人的文化潤色,有祖邀、陶侃等人的政治修繕,但高低無法逃避晉政權的終結。東晉的末代皇帝司馬德文只當了兩年的皇帝就垮臺了。一個人只當兩年皇帝就完蛋,而且成了亡國之君,司馬懿及其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在九泉之下,一經憶起當年篡魏時的神氣,不知有何感想?兩晉加在一起,僅僅一百三十五年,也應歸在短命之列。
“后主”陳叔寶
南北朝的陳朝,亡國之君陳叔寶被隋軍攻滅時與妃子一起跳井。后世人稱那口井為“胭脂井”,以此不難想出陳叔寶的荒淫生活了。
此人本來就是在兄弟之間的相互殘殺中僥幸登位的,稱帝之后昏庸得很。不過,除了十分迷信、溺于酒色之外,還有一點文藝才能。據說舞曲《春江花月夜》,就是他作曲兼導演的(詩是后人寫的)。
似那樣的亡國之君,跳井是必然的也是最佳的歸宿。和后來的另一位后主李煜做了俘虜還在以詩詞作秀相比,畢竟顯得有點“勇氣”。
他是南北朝結束時劃的一個句號。但“后主”做為一個不吉祥的名詞,又絕不少見。
隋煬帝
將南北朝混亂局面做了結束的隋文帝楊堅,絕對是高品位的政治家,在世界歷史上也有一定地位。他制定的《隋律》,特別是從嚴治理皇族、從寬對待百姓的條令很得人心。但最為悲哀的是,他的兒子楊廣卻干出了弒父之事。
楊廣即隋煬帝不是笨蛋,在未做皇帝時確曾有過戰功,而且詩文也寫得不錯。但一經成了皇帝,就像許多同類皇帝一樣,以荒淫無道為當然。而且,明知不會有好下場也要繼續干壞事。某次照鏡子時,指著自己的頭說:“這樣的好頭頸,不知該誰來砍它?”
他是被絞死的。
隋文帝那樣賢明,卻死在兒子手上;隋煬帝年輕時曾經有過作為,但當了皇帝后旋即惡貫滿盈,頗短命,說到根上,只是源于“帝制”二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36219.html
相關閱讀: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