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步軍統領衙門是干什么的?步軍統領衙門全稱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是京師衛戎部隊。掌京城守衛、稽查、門禁、巡夜、禁令、保甲、緝捕、審理案件、監禁人犯、發信號炮等要職。
九門指的是東邊的東直門、朝陽門;西邊的西直門和阜成門;北邊的德勝門、安定門;南邊的崇文門、正陽門(前門)和宣武門。統稱"內九""內城"而九門提督權力可不小,相當于衛戍區司令,就是掌管內城的負責人。
以前的九門提督衙門就設在崇文門里頭。辛亥革命后仍沿用。1924年其職權歸京師督察廳。
北京城有“內九外七皇城四”的說法。內城九門比較重要,也各自有各自的用途。用老北京的話兒來說,叫做“九門走九車”。您別急,咱們吶,繞著北京城東南西北地走上它一圈兒,我跟您一個一個說。
朝陽門:走糧車。過去那陣子,沒有鐵路交通。南方出產的糧食往北京調運,必須走通惠河,通過水路運到北京東邊的通州(就是現在的通縣)。順便說一句,通州又分南通州和北通州,有個著名的對子“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說的就是這檔子事兒。糧食到了通州以后,再裝車進城。進城走的就是朝陽門。所以,朝陽門的城門洞頂上,刻著一個谷穗兒。糧食進了朝陽門,就存放在附近的糧倉之中,F在朝陽門內的地名還有“祿米倉”、 “海運倉”、“新太倉”等,那都是當年存放糧食的倉庫。
崇文門:走酒車。崇文門又名哈德門,城外是酒道,當年的美酒佳釀大多是從河北涿州等地運來,進北京自然要走南路。運酒的車先進了外城的左安門,再到崇文門上稅。清朝那時候京城賣酒的招牌得寫“南路燒酒”,意思就是說,我上過稅了,我的酒不是盜版,當然,那時候還沒有產權一說呢,呵呵。清末的楊柳青年畫,有一幅叫做《秋江晚渡》。它的畫面上畫著酒幌,上面寫著“南路”、“于酒”等字樣,反映的就是這種全民納稅的良好風尚。以前的崇文門外,東北方向有一只鐵龜,造型很是古樸,據說這一段兒護城河的橋下有一個海眼,于是人們就用一只烏龜來鎮住海眼,保護北京城的平安。
正陽門:走“龍車”。正陽門位于內城南垣的正中,是皇帝專用的,皇上每年兩次出正陽門,一次是冬季,到天壇祭天,另一次是驚蟄,到先農壇去耕地。這兩次出行,都是要走正陽門。正陽門也叫前門,1949年2月3日北平解放,人民解放軍舉行入城式就是在這里。“大前門”香煙也是由此而得名,您還記得那煙盒上的圖案嗎?對,那就是威風凜凜的正陽門,反面的圖是建于明正統4年(1439年)的箭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42654.html
相關閱讀: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