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這首寄情于南國紅豆的《相思》五言詩讓世人對它的作者唐代大詩人王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相思之情,人所共有,卻難于表達。而王維托紅豆,寄相思,風神搖曳,情思纏綿,不僅讓南國的紅豆登上男女愛情的大雅之堂,而且也讓自己的綿綿情思大白于天下。
王維,字摩詰,人稱“詩佛”,是大唐時期出色的畫家,還擅長音樂,成為大唐王朝少有的全才,因此文名盛極一時。由于長年在京師做官,又多與親王貴主交接往來,故此他的作品里也有很多事歌功頌德的應制詩、阿諛奉承的唱和詩和直接宣揚佛理的文字。王維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由于他能寫一手好詩,工于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賦,所以少年王維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有關他在音樂上的天賦,曾有這樣一段故事:一次,一個人弄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為何題名。王維見后回答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請來樂師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在那貴族世襲的社會中,像王維這樣多才多藝的資質,自然會深受贊賞。王維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年間,受到諸王駙馬貴勢之人歡迎,因此在二十歲以前,他就是一位有名的詩人了。后來,他依附在寧王李憲、薛王府上,并做了寧王府上的多年門客,直到二十一歲時才考中進士。身為文人,他和李白一樣,都是追求功名,但是又因為自己的才華而清高,屬于徘徊在矛盾之中的文人。對待愛情,似乎也有相似之處。李白曾經愛慕過楊貴妃,王維更是暗戀過聰明美貌的唐玄宗李隆基寵妃武惠妃。這武惠妃就是武則天的侄孫女,壽王李瑁的母親,楊玉環曾經的婆婆。只不過這位美人長王維一歲,也就是說,當十五歲的王維走進皇宮,所看見的是十六歲的武惠妃。開元十二年,即公元724年,唐玄宗廢王皇后以后,冊封二十五歲的武氏為惠妃。當時風情萬種的武惠妃萬千寵愛于一身,成為楊貴妃進宮之前唐玄宗最寵愛的女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790037.html
相關閱讀: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