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會的地方官,是地方最高行政長官,凡宣布國家政令、治理百姓,審決訟案,稽察奸亢,考核屬吏,征收賦稅等一切政務皆為其職責。能否斷案,能否公正執法,是老百姓評價官員好壞的一個重要條件。中國歷史上涌現了一大批秉公執法,清正廉潔,不畏權貴,廉己恤民,剛正不阿,身體力行,勤于政事的官員,他們所到之處惠及一方,在民眾中極富威望,深受民眾愛戴,在民間素有“青天”之譽。中國的歷史之所以能延續至今,中國的文化之所以能保存至今,這樣的官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Top1 獨到計策——趙廣漢
【人物簡介】
趙廣漢,字子都,西漢涿郡蠡吾縣(今河北博野縣)人,一代名臣.執法不避權貴,生活的年代大致在漢昭帝后期及漢宣帝前期(公元前73年前后)。《漢書》說:“廣漢為人強力,天性慧于孝職!彼麨楣倭疂嵡迕,威制豪強權貴,嫉惡如仇,以強有力的手腕治理地方治安,處置豪門權貴,深受百姓愛戴,同時,善于思考,非常講究策略和方法,他的一些辦案和懲惡計策獨到而有效,深得百姓贊頌。趙廣漢身為京兆尹,清正廉明,威制豪強,由此得罪了皇親貴戚。后來,趙廣漢又因辦案得罪了當朝丞相和司直,他們羅織罪名,誣陷趙廣漢,最終使得趙廣漢慘遭腰斬。臨刑時,長安的無數百姓和官員,自發聚集在皇家宮殿前,齊齊跪下,他們有的神情肅穆,有的低泣,有的則大哭,前來送別廣漢,出現了萬人集結為之送行的動人場面。其最終遭朝廷腰斬處死的結局,更為其不平凡的經歷增添了一層迷離的色彩。
趙廣漢年輕時做過郡吏、州從事,以廉潔和禮賢下士出名,先被推舉為秀才,擔任管理物價的平準令,后又被察廉為陽翟縣令,因政績突出,遷為京輔都尉,不久擢升為守京兆尹(代理京兆尹),之后調任為潁川都的郡守,約兩年后調回長安任守京兆尹、京兆尹,直至被朝廷腰斬。
在潁川郡任太守期間,是趙廣漢前期治理的最佳階段,他不畏強權,精明強干,剛到任的幾個月時間,就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打擊豪門大族的勢力,緩和社會矛盾;二是加強地方管理,轉變當地的不良風氣。其威名由此流傳,《漢書》本傳中就把擅長處理政務說成是他的天性。
趙廣漢在擔任京兆尹時,表現出高度的責任心,處理各項公務,往往通宵達旦。并且善于思考,講究辦事效率。在其治理期間,京兆地區政治清明,官屬和百姓無不交口稱贊。趙廣漢為官廉潔清明,威制豪強,深得百姓贊頌!顿Y治通鑒》所記“京兆政清,吏民稱不容口”,是對趙廣漢最好的評價。
【斷案經歷】
宣帝登基的第一年(公元前73年),趙廣漢被調往潁川郡擔任太守。潁水郡治所大致在今河南省范圍,因境內有潁水而得名,陽翟為郡治所,趙廣漢曾做過陽翟的縣令,對那里的情況較熟悉。潁川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需要一位政績優良、作風凌厲的官員前去治理整頓,趙廣漢無疑是一位合適的人選。
誅殺首惡,峻邢立威。初到潁川任上,便著手調查研究,發現不少豪強貴族勢力交結龐大,官員與地方富豪結為朋黨,社會烏煙瘴氣。惡名昭著的原氏、褚氏兩大家族,更是結為姻親,胡作非為。趙廣漢經過明察暗訪,搞清了本郡豪門大族的基本情況,果斷采取“擒賊先擒王”的方法,把原氏、褚氏兩大家族中作惡的頭領抓了起來,在公布了他們行盜全賊、為害一方的罪狀后,立即斬首。趙廣漢誅殺首惡,一時威震全郡。趙廣漢手下的官員杜建,資格老,根基深,為人一向霸道。他參加昭帝陵墓的預建工作,指使門客從中非法牟取暴利。趙廣漢根據舉報掌握了這些事實,他先是警告杜建懸崖勒馬,但杜建當面唯唯諾諾,背后不思悔。趙廣漢見規勸無效,便將杜建逮捕歸案。這下為杜建說情的人便紛至沓來,其中有宮廷太監,有豪紳官員。趙廣漢知道處置杜建會有很大的阻力,但為了維護國家法紀,他毫不留情。趙廣漢通過內線掌握了杜家人劫獄的密謀,先派出手下官吏去警告主謀者:“如果你們真的想這樣干,將依法把你們滅門!”然后,趙廣漢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果斷將杜建斬首棄市。此招震懾力不言而喻,百姓交口稱贊。
發明了中國最早的舉報箱。據《后漢書》記載:“又教吏為?筒,及得投書……吏民相告訐,漢得以為耳目!。為了有效地抑強懲惡,為民除害,趙廣漢受“存錢罐”的啟發,他令手下人制成瓦質的“?筒”,獎賞告密!?”筒,類似古代儲錢或接受告密信件的器具,形狀如瓶,有小孔,口很小,投放簡牘,可入而不可出,謂之“受吏民投書”,這種“?筒”,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舉報箱。有了這種舉報箱,官吏、民眾相互揭發,趙廣漢擴大了視聽,社會上各種消息都能很快地傳到他的耳朵里,根據得到的線索,組織力量及時查處,極大地穩定了社會治安。
巧用“離間”法,瓦解強豪。潁川的豪強既與官府勾結,又互相連姻,結成幫派。趙廣漢巧用離間之法,分化瓦解豪強權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后漢書》中所說:“厲使其中可用者受記,出有案問,既得罪名,行法罰之,廣漢故漏泄其語,令相怨咎。”趙廣漢獎勵一些可利用之人,讓他們接受自己的指令舉告不法,在收到告發信以后,一經核實,便依法治罪。趙廣漢還故意泄漏一些揭發材料,同時故意隱去揭發者的姓名,一旦有人投書揭發,就削去揭發者的名字,而假裝成某一豪強大族子弟所寫,讓大族間互相猜疑埋怨,相互告發,以引發他們的內訌。自此后,豪強內部果然出現了分裂,這樣,一個個地擊破,從而使奸黨散落,風俗大改。由于趙廣漢實施了各種強有力的監管措施,一些不法分子也因此再不敢頂風作案,因為一旦作案,趙廣漢也很快就能把他們抓獲。
公元前72年,宣帝重新任命趙廣漢為守京兆尹,一年后,轉為正式京兆尹。趙廣漢聲名在外,這次復任京兆尹,京城百姓很是高興。趙廣漢精力充沛,辦事認真,接見百姓廢寢忘食。趙廣漢治理京兆六年,執法如山,連皇親國戚對他也有所畏懼,不敢造次,因而轄區內豪強斂跡,治安狀況良好,政清民和,百姓安居樂業,各得其所。官員及百姓皆稱他“發奸摘伏如神”“以為自漢興,治京兆者莫能及”。
運用“鉤距”法推問破案。他善于運用“鉤距法”尋找線索、靈通信息。據《漢書·趙廣漢傳》記載》:“?廣漢?尤善為?距,以得事情。?距者,設欲知馬賈,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后及馬,參伍其賈,以類相?,則知馬之貴賤不失實矣!,所謂“鉤距”就是旁敲側擊,輾轉推問,被問的人都稀里糊涂的了,趙廣漢卻腦子轉得飛快,馬上就判斷出打聽出來的結果是不是合理準確。運用這種方法,使趙廣漢對不軌之人的來歷、根基、巢穴都清楚了解,對官吏收取、貪污的不義之財的來歷和數量,都細致掌握。別人都想學他這一招,但沒有一個人能學得像他那樣精通。
趙廣漢最讓人吃驚的是他的信息非比尋常地靈敏。經常能把藏匿的壞人壞事揭露出來,就連一些隱藏得很深的情況也能了解得非常清楚,上上下下對此都非常佩服。
【斷案故事】
運用“鉤距”法推問,蛛絲馬跡破綁架案
有一次京城發生了一起綁架案:有兩個劫賊了解到宮中侍衛蘇回很有錢,便在半路將他劫持,接著向他的家人敲詐勒索。
接到報案,趙廣漢從蛛絲馬跡中尋找線索,最后找到了劫賊的住處,馬上帶著官兵趕去。他想到硬沖進去抓人可能使人質受傷,為了穩住罪犯,趙廣漢自己在庭院站下,叫長安丞龔奢敲門通告。龔奢敲門后對里面的劫賊說:“里面的人聽著,京兆尹趙君要我傳話,勸你們千萬不要殺害人質。他是皇帝的侍衛,殺了他,你們也完了。如果你們現在自首,將得到良好的待遇,萬一有幸碰到大赦的機會,說不定還可以獲得寬大!”兩個劫賊素聞趙廣漢威名,想想也沒其他出路,知道無法逃脫,被迫放了人質,開門叩頭請罪。趙廣漢也有禮貌地說:“幸好你們讓人質活了下來。”他們被關進監獄后,趙廣漢實現諾言,叫看守好好對待他們,并送酒肉給他們吃。
按當時法律,犯這種大罪的人要被處死,行刑時間在冬天。趙廣漢就為他們預先安排好了棺材以及安葬用品,并派人告訴他們安心服刑。兩個劫賊被趙廣漢的舉動所感動,嘆服:“死無所恨!”表示死后決不怨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794327.html
相關閱讀: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