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長孫氏為李世民奪嫡走的第一步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唐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當時,長孫氏的兩個孩子一個一歲一個兩歲(武德三年)。但是,長孫氏和李世民僅僅在一起不到仨月,李世民就遵從皇命,再次率軍出征王世充。
  
  對于長孫氏來說,這次出征,經常傳來的是令她心驚肉跳的消息。有一次李世民是五百人對一萬人、還有以數十騎對抗數千騎,幾次都是命懸一線。在洛陽外圍,已經被單雄信刺下馬來,幸虧尉遲敬德及時趕到……更驚人的是,往往在身陷重圍的時候命令部下先走,而自己孤身殿后。
  
  到了武德四年,勢力更大的竇建德率領十萬大軍,前來增援王世充,兵臨虎牢關。而在虎牢關更加危險,李世民只率領三千五百唐軍,去迎擊竇建德的十萬大夏軍,當時,沒有人會認為他能平安回來,或者是能夠打勝……。
  
  做為這樣男人的妻子、做他的孩子的母親,她付出了多少難眠之夜和怎樣的百轉柔情……盡管她是一代名將的女兒,但當那個遠方血海中不顧生死的男人是她和身邊幼兒一生依靠的時候,她只不過是一位年僅十九歲至二十歲的少婦。有人曾經說過,李世民能夠戰勝竇建德,收降王世充,“有若神助”,然而無論這神助是否屬實,擺在當時的長孫氏面前的,仍然是非同尋常的家庭生活。她雖然嫁給了一個卓絕出眾的丈夫,卻也同時嫁給了他從未平靜過的生命歷程,促使她不論遇到多么艱難險阻也要前行。
  
  這時,奇跡竟然發生了,李世民以三千五百人,戰勝了竇建德,并且抓捕了他,將他押送到洛陽城下,迫使王世充乖乖投降。
  
  也直到這時,長孫氏才長長出了一口氣。
  
  由于李世民統一全國的赫赫戰功,使其在朝野上下的威信日增。乃至于他的父親李淵想給他封官,找遍了所有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封官前例,都沒有找到合適的。所以,他絞盡腦汁想了一個“天策上將軍”的稱號給了李世民。也就是說已有的官職已經無法彰顯李世民榮耀,故而特設此職位,同時仍兼尚書令。
  
  這就等于李淵給了李世民相當重的權力,實際上的文官之首宰相中的首位尚書令也由李世民擔任,使得任“天策上將軍”兼秦王兼司徒兼尚書令的李世民不管是爵位上還是在職官上、也不管在文臣里還是武將中地位都是最高的,僅次于皇帝李淵和皇太子李建成。甚至不次于李建成,說李建成高一些,只不過是他有繼承皇位的資格而已。
  
  尤其是自置官屬的權力給予他招募人才等許多的方便,比如他就曾經在房玄齡建議下,將善于“設局”的杜淹招募到天策府,以免他投入太子李建成陣營。
  
  他的官職尚書令,已經相當于宰相之首,因為唐朝沒有宰相和丞相這種官職,三。瓷袝、中書省和門下。┑拈L官都視同宰相,再加上用其他名稱如“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來參加政事會議行使宰相權力的人還有不少,但李世民的權力是其他人無法相比的。正因為他曾經擔任過尚書令的職務,所以在唐太宗正式做了皇帝之后,就沒有人敢擔任這個職務了,最后就將尚書令取消,尚書省的長官由左仆射來擔任,右仆射為副職。
  
  李世民除了官職以外還有更重要的就是“軍權”。當時實行的是府兵制,職業軍人很少,當時的職業軍人指的是曾經帶過兵,打過仗的將軍們,不包含士兵。需要兵員的時候,都是由地方都督、刺史等臨時通知那些獲得土地的農民,他們自備兵器戰馬,由將軍們統帥出征作戰,所以誰掌握的將軍多,誰就有兵權。這方面,李世民當然具有絕對的優勢。
  
  可是,中國古代社會在繼承方面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制,而李世民的官職封的再大、爵位給的再高也無法超越父親李淵和太子大哥李建成,這是事實。
  
  然而,逐步培養出來的奪嫡野心,在奪得洛陽之后,終于膨脹了,轉化為了行動。
  
  在這一過程中,為了蓄積力量,長孫氏是積極配合的,并且做出了別人不可能替代的貢獻。
  
  就在這年,李世民將長孫氏接到了洛陽。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大破竇建德,收服洛陽,隨后駐蹕洛陽。長孫氏被接到洛陽,應該是她一生中最為高興放松的時日。那首膾炙人口的《春游》詩就是寫于此時。離開皇宮,離開公公和那些挑剔的“婆婆”,她確實放松了很多。
  
  但在此時,她和丈夫做了一件當事人看是好事,今天人看著不以為然破壞文物的事情。
  
  原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修建的華麗的洛陽宮城,宮城四面有10個城門,正南門原名則天門,后名應天門,遺址在今周公廟與《洛陽日報》社之間,東西橫跨定鼎路。此時的秦王李世民攻占洛陽后,可能是有一次,和秦王妃長孫氏同游,“以其太奢,逐令毀之”。
  
  剛剛建設十余年的宮城,就這樣毀了,實在可惜。當然,這和唐太宗及長孫氏提倡簡樸有關,但是,也沒有他們這樣提倡簡樸的。后來,唐太宗還又重修了一次。唐高宗以及武則天時均更加營造。
  
  那時,長孫氏雖然有兩個孩子了,但她還像一位少女,和李世民在洛陽的家過的非常幸福,甚至曾經想把秦王府安頓在洛陽。這時的秦王妃長孫氏留下了一首詩,題為:
  
  《春游曲》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艷妾動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邊嫩柳學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蝶舞),樹上長短聽啼鶯。
  
  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
  
  這是一首簡潔靈動的也是唐朝最早出現的七言排律詩。很好理解,上苑:即上林苑,在今河南洛陽市東,是養禽獸、種花木供帝王游樂的場所。
  
  蘭閨:是指古代女子居室的美稱。因女子多喜置蘭花,故稱。
  
  偷面色:是說生長在井邊上的桃樹,偷得了艷妾的美容,所以它才顯得美麗。而生長在屋檐前的柳枝也是學了這位艷妾的腰肢,才顯得輕柔飄動。
  
  于是,在桃柳之間,看來來去去的蝶舞,聽鳥的啼聲長長短短的鳴叫。
  
  這首詩名為“春游”,實際是借春游寫一位美女,很有特色。它不說游春的妾面如桃花,而是說桃花之所以美,是因為它“偷”得了妾的“面色”;不說妾的腰肢好似風擺柳,而說是嫩柳學得了那妾的“身輕”。游春人在上林苑的紅花嫩柳中看蝶舞、聽鶯啼,但上林苑又像一面鏡子,讓讀者看到了一位自游自樂的絕色佳人!這時,有人在樹林的那邊問,這絕色佳人是誰呢?“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你還用問嗎,艷妾我早就名聲在外了。當姑娘的時候就美麗的出名了。
  
  此詩被佳人的丈夫——九五之尊的帝王“見而誦之,嘖嘖稱美”。但是,此詩也被某些迂腐的老學究斥為“艷詩”。但是毋庸置疑,這首詩是一位被丈夫寵愛的妖嬈女子張揚的自畫像!
  
  看來,長孫皇后在溫柔的外表后面,掩藏著深深的自負。
  
  但他們沒有在洛陽住過長的時間,就回到長安的秦王府了。
  
  大約就是在這個時間里,長孫氏回舅舅家省親,發生了一件當時震動很大,后來記載于史冊的事情。
  
  高士廉在長安城里居住的地方稱為永興里,已經是秦王妃的長孫“觀音婢”歸寧舅家,住進了她閨時所居之處。據說,長孫氏回娘家時都是自稱“觀音婢”的,網上有篇小說這這樣寫的,不無道理。
  
  這天晚上,高士廉的小妾張氏偶然出門,她意外地看見在長孫氏所住的屋外,出現了一匹從未見過的大馬,高達二丈,鞍韉齊備,神采飛揚,足上金履(金色的鞋子),是一匹母馬,騍馬。一轉眼間,這匹似乎從天而降的大馬卻又平地消失了。
  
  張氏大吃一驚,連忙將此事告知丈夫。高士廉遂命人請來卦師卜卦,得《坤》之泰卦。筮人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牝馬地類,行地無疆。變而之《泰》,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断蟆吩唬汉笠暂o相天地之宜而左右人也。龍,《乾》之象也。馬,《坤》之象也。變而為《泰》,天地交也。繇協于《歸妹》,婦人之兆也。女處尊位,履中居順也。此女貴不可言。”
  
  濾去這些故作神秘的語言,就是說,按照方位和時間,張氏看見的是一《周易》中的“坤卦”。是“載物”,有“無疆之德”,也代表行走的地脈無疆。這一走呢,進入了《泰》卦,卦主主地,代表大地,應該是天地交合,萬物通暢的意思。而這匹大馬的形狀,按“坤”象來說,就是指的是女人,處于中間的尊位,天下皆順。所代表的這個女人貴不可言,會輔助其夫成就天下的大事業。換句話說,這個“坤”位如果是此女所擔,一切皆順,反則,一切則不順。
  
  無疑,這是高士廉甚至包括長孫氏自己制造的一起政治宣言,說的是,秦王妃有皇后之命!
  
  這是開始為李世民奪嫡制造輿論了。這神乎其神的事跡,就象李世民四歲時那位倏忽來去的書生一樣,似乎預示著長孫氏注定將要母儀天下。就像她在詩里說的,“舊有名”,再加上吉兆,她當時是有些自負的,認為自己是能夠母儀天下的。
  
  就李世民本人來說,是非常喜歡洛陽的。這從他后來將自己的主要力量不斷向洛陽移動可以看出來。但長孫氏的的這個卦象,使李世民開始考慮是否放棄洛陽,回到長安,向更高的目標逼近。
  
  最高目標就是奪嫡,爭當皇上。在這場爭斗中,長孫氏做出了別人難以替代的貢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813026.html

相關閱讀: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
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