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袁應泰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明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袁應泰,字大來,鳳翔人。萬歷二十三年進士。東林黨人。授臨漳知縣。他筑長堤四十余里,捍御漳水。又調繁河內,穿太行山,引沁水,成二十五堰,溉田數萬頃,鄰邑皆享其利。黃河在朱旺決口,役夫多死者。應泰設席為廬,飲食作止有度,民歡然趨事,治行冠兩河。
   因為勤政愛民,治水有方,他被升為工部主事,后又被提升為兵部武選司郎中,在任期內裁汰打發了數百個假冒世職的人。不久外放為布政司參議,任淮徐兵備道。當時因為小冰河期的原因,山東發生大饑荒(見亓詩教條),袁應泰也積極參與救災,他設粥廠哺流民,繕城浚濠,修先圣廟,饑者盡得食。由于救災資金不足,于是就挪用了額外稅及漕折馬價數萬金,先后發放給災民。結果事后戶部彈劾他“擅移官廩”,當時已因功晉升他為按察副使,于是朝廷覺得他這么做也是事出有因,就讓他“借口有病,暫時回家修養”。
   久之,起河南右參政,以按察使為永平兵備道。應泰于是在那里招兵買馬,休整要塞,打造戰艦,采辦火藥軍械,十分得力。輿論認為他很是精明能干。連熊廷弼也認為他是后勤方面的專家的,對他非常依賴。
   泰昌元年九月,東林當權,擢升為右僉都御史,代周永春巡撫遼東。逾月,熊廷弼倒臺,擢兵部右侍郎兼前職,代廷弼為經略,而以薛國用為巡撫。應泰受事,即刑白馬祀神,誓以身委遼。疏言:“臣愿與遼相終始,更愿文武諸臣無懷二心,與臣相終始。有托故謝事者,罪無赦!膘渥趦炘t褒答,賜尚方劍。乃戮貪將何光先,汰大將李光榮以下十余人,遂謀進取撫順。議用兵十八萬,大將十人,上奏陳方略。
   袁應泰做官精敏強毅,治水理財都很有水平,但指揮作戰非所其長,計劃部署做的很糟糕。廷弼在邊,持法嚴,部伍整肅,袁十分迂腐地認為應該寬仁愛民,于是改變了不少軍紀。此時又因為小冰河期的原因,蒙古諸部大饑,多入塞乞食。應泰又發起了婦人之仁,他對左右反對者說:“我不急救,則彼必歸敵,是益之兵也(我們朝廷不救他們,他們就要到敵人那里去當雇傭兵了,這是白白增大了建州叛軍的實力嗎)!庇谑窍铝钫薪怠硗督档拿晒湃酥鸩皆龆,袁應泰把他們安置在遼陽、沈陽這兩大要塞,每月給他們發糧食,與百姓雜居。結果這些人潛行淫掠,“居民苦之”。左右都認為他收降過多,其中不免有暗中為敵人所用,或者敵雜間諜其中為內應的,恐怕將來會起變。但袁應泰還自以為得計,解釋說:“我這是仿照先人的故智,將憑借這些人來對抗建州叛軍(按:明朝經常雇傭蒙古人組成騎兵來對抗賊軍,以往也常常奏效)!闭s上三岔兒之戰,袁應泰用蒙古降人為前鋒,他們都奮勇作戰,戰死的就有二十余人。袁應泰遂用此事來平息了眾人的議論。
   第二年(天啟元年)的農歷三月十二,建州叛軍大舉進攻沈陽?偙儋R世賢、尤世功出城力戰,敗還。明日,蒙古降人果然內應,城于是被攻破,二將戰死。總兵官陳策、童仲揆等率領浙江兵、四川兵和土家族土司私兵的援遼軍3萬余人赴援,在混河與叛軍惡戰,亦戰敗陣亡。袁應泰感到大事不妙,于是撤除奉集、威寧等堡壘的守軍,并力防守總基地遼陽,引水注濠,沿濠列火器,兵環四面守。三月十九,叛軍臨城。袁應泰親自指揮總兵官侯世祿、李秉誠、梁仲善、姜弼、朱萬良等率領諸軍出城五里迎戰,因為分兵,加上精銳部隊已經在沈陽和混河損失殆盡,官軍作戰不利,損失了不少部隊。晚上,應泰宿營中,不入城。明日,叛軍掘城西閘以泄濠水,分兵塞城東水口,擊敗諸將的援軍,遂渡過壕溝,怪叫著殺向城門。鏖戰良久,叛軍騎兵從其他地方趕來增援的越來越多,諸將兵都被擊敗,向遼陽城潰走,被殺被溺死的不計其數。袁應泰感到大勢不妙,于是入城,與巡按御史張銓(齊黨成員)等人分別到各個城門督戰固守。按察使司的幾位派出官員(估計是道員)高出、牛維曜、胡嘉棟及督餉郎中傅國一齊逾城逃遁,人心逐漸渙散。又過了一天,叛軍攻城更加猛烈,袁應泰指揮諸軍列?(大盾牌)大戰,又敗。薄暮,譙樓失火,賊兵從小西門入城,城中大亂,蒙古降人和一些漢奸引導叛軍撲向各個要地。袁應泰坐在城樓上,知道大勢已去,長嘆著對謂張銓曰:“您沒有守城的責任,應該快逃走。吾就死在這里了。”遂佩著上方寶劍和官印自縊而死。婦弟姚居秀也追隨他而去。仆人唐世明抱著尸提大哭,縱火焚樓而死。朝廷聽說了此事,追贈他為兵部尚書,給予祭葬,讓其一子得到蔭官。張銓也不屈于賊,自殺殉國。

   評論說:袁應泰無才而當大任,終喪遼東并天下強兵10余萬,其罪浮于楊鎬也!然應泰已用命,不足深苛,故首罪者,唯薦者而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817658.html

相關閱讀:明朝人的性觀念
李之藻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