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得慢慢從明朝嘉靖年間說起。朱厚?執政的嘉靖年間,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戰爭極多。南方的倭寇,外加北方的韃靼部落,每年輪流侵擾,史稱“南倭北虜”之患。論及影響,北方的韃靼侵擾,打得明王朝頭疼,每年都是幾萬人肆虐,邊關敗績連連,軍民死傷慘重。而東南的倭寇劫掠,卻更讓明王朝心疼:明王朝的財政稅收,絕大多數都指望東南沿海,倭寇一打劫,不但財產損失慘重,連帶著是年的當地稅賦,也都一股腦泡湯。因此自從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起,倭患越鬧越兇,嘉靖皇帝朱厚?,也越來越急,平倭的招數,能使的都使了,除了厲行海禁,嚴打走私外,更調兵遣將,集結精銳部隊到東南,多次重拳出擊,非要滅了倭患不可。
但嚴打的結果,卻是經常被打慘。反映到戰場效果上,起初的明軍,更是灰頭土臉,多次被倭寇打得落花流水,戰況十分丟人。而且前線的作戰過程,還經常比想象得更衰:經常是沒打幾下,全副武裝的明軍,就做鳥獸散,被倭寇追得撒腿跑。之所以鬧成這樣,原因很多。首先倭寇問題,并非是海盜打劫這么簡單,成員也不止日本人。論及因素,既因為日本進入戰國時代,國內亂作一團,各色武士浪人結伙流竄,侵擾程度加劇。更因為東南沿海商品經濟發展,傳統的海禁政策已經過時,各地走私猖獗,明王朝既不開放民間貿易,更無力制止走私,于是走私團伙與日本海盜互相勾結,背后還有沿海當地大戶撐腰,以至于局面鬧得不可收拾。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軍事因素。發展到嘉靖年間,明朝傳統的衛所制度,早已經敗壞不堪,軍屯大量流失,士兵更紛紛逃亡,勉強服役的,絕大多數都是老弱殘兵,戰斗力極其不靠譜,上了戰場,更缺少殺敵立功的勇氣,招呼倆下子就跑路,那是常有的事。而倭寇這邊,更絕非簡單的強盜團伙,相反軍事素質極高,首先說武器,雖然在戰船和弓弩技術上,倭寇遠遜明朝,但是火槍技術卻極先進,特別是常年和葡萄牙人打交道,不但火器制造技術突飛猛進,戰術也日益成熟,還出現了線形射擊戰術,好些能征善戰的明朝猛將,都是陣亡在倭寇的火槍下。
除了火器外,倭寇的戰刀工藝也極好,特別是著名的武士刀,性能更強于明朝軍刀。而且就作戰而言,倭寇中的“真倭”,大多都是日本的浪人武士,即使放在日本,也都是戰斗力強悍的職業軍官,這么群人湊在一起,軍事素養極高,臨陣作戰,戰術紀律也極強,他們最擅長使用長蛇陣,將老弱兵隱藏在中間,精壯士兵打先鋒或者殿后,作戰時候的花招更是多,尤其缺德的是,針對明軍紀律敗壞的特點,倭寇還常故意把財寶美女扔到地上,引誘明軍哄搶,然后趁機沖殺。甚至好些以戰斗力強著稱的明軍,都被這種雷人戰法打垮。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833905.html
相關閱讀:明朝人的性觀念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李之藻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