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貴為天子,都是沒錯的,即使在草民們看來是真的錯了,那也不打緊,來個“罪已詔”,把大臣們感動的痛哭流涕,真真是好皇帝啊,于是,皇帝安然無恙,哪怕殺錯了人,也是這人該著。不過不認不代表沒有,就如大唐天子唐明皇玄宗帝就指出過自己“托任失人”,承認自己用人錯誤。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年)五月,安祿山叛變,唐玄宗帶著楊貴妃等一干重要人物,倉皇西逃。到了扶風郡,士兵們都不愿繼續跟著唐玄宗逃難,甚至散布流言。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對皇帝的這支衛隊已經失去控制。恰好此時成都進貢的春?10余萬匹運到扶風。玄宗命人將春?全部陳列于大廳,然后召將士們進來,對他們說了這樣一番話:說什么朕近來年老糊涂,“托任失人”,導致安祿山叛亂,不得
已要遠避其鋒。知道你們都是倉促跟隨朕上路,來不及跟父母、妻兒告別,一路跋涉,極其勞苦,朕慚愧之至。西去四川的路險阻、漫長,所經郡縣房屋狹小,而人馬眾多,供給不免會發生問題。現在你們可以各自還家。朕獨與兒孫、宦官前行入川,也完全可以走到。今天與你們訣別,你們可共分這些春?,以作為路費。若是回到家中,見到父母及長安父老,請代朕致意。望各自珍重。玄宗不禁“泣下沾襟”。 將士們當時的感動和肚子餓比起來,實在算不了什么,最后,馬嵬驚變,痛失愛妃的玄宗江山美人兩誤去,從此落寞。
至于他說的“托任失人”是什么人?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
李林甫是什么人?他是唐朝皇族,唐高祖堂弟、長平王李叔良的曾孫。此人“善音律”,“林甫恃其早達,輿馬被服頗極鮮華,自無學術,僅能秉筆。”品行非常不好,連他的舅父、楚國公姜皎都不好意思為他活動。不過不看好沒關系,有心鉆營就行。
李林甫宰相一當就是19年。李林甫是中國歷史上“口蜜腹劍”的典型人物,可唐玄宗不這么認為。在他看來,李林甫善解人意,聽話,不跟他唱反調,用起來順手。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在東都洛陽住長了,想回長安。宰相裴耀卿向玄宗進言:現在農民收割還沒有完,須等到冬天農閑方可返回。大臣們離開玄宗時,李林甫故意瘸著走路,掉在后面。玄宗問他哪里不舒服,他回答說:我不是有病,而是有事要上奏皇上。洛陽、長安本來是皇上東宮、西宮,皇上要到哪里去,何必要等待時機。如果說妨害農事,只要免除所經地區的租賦就行了。玄宗大悅,立即下令駕車回長安。這事做的,皇帝不高興都不行啊。
他“深結宦官及妃嬪家,伺候上動靜,無不知之,由是每奏對,稱旨,上悅之”。堵了言路之后,整個官場就是他的天下了。
李的囂張連高力士都看不下去,但是高力士的勸說反而讓他自己獲罪。不過,多行不義必自斃,天寶十一載(752年)十一月,李林甫死后,“剖林甫棺,抉取含珠,褫金紫,更以小棺如庶人禮葬之。”
唐玄宗用錯的另一個宰相是楊國忠。他是楊貴妃的“從祖兄”。后宮有貴妃撐腰,同時他自己能力不錯,會拍馬!杜f唐書》說:“上春秋高,意有所愛惡,`國忠探知其情,動契所欲!彼ㄟ^“內線”楊貴妃,清楚地掌握了玄宗的心理變化,他的嗜欲與好惡,投其所好,故很快得到玄宗的寵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887016.html
相關閱讀: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