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五日,起義軍順天府官李紙票要求,昌平州官吏動用官銀,雇用人力,打開田貴妃的墓穴,安葬崇禎皇帝和周皇后。四月初三發引,初四下葬,不得延誤,速辦。當時,昌平州庫貧如洗,到哪兒去找錢。時任昌平州署吏目事省祭官趙一桂等十個人捐了“三百四十千”文,“官民共同捐助,葬崇禎”。先要打開墓穴,雇用人力來挖,隧道長13丈5尺,寬1丈,深3丈5尺,不分白天黑夜,用了四天時間才挖到石門。用拐釘鑰匙打開第一道石門,進入墓穴。里面享殿三間,陳設著祭器。兩盞萬年燈,燈油只有二三寸厚,缸底下都是水。大紅箱內放著衣物,另一邊放著被褥,都是墓主生前所用。被子只有一面是錦繡的,其余都是布的。據當年一塊兒參與下葬人的目擊,田貴妃墓穴內地上很濕,當時非常倉促,該用石頭的只能用磚來代替。金銀器都是用鉛銅冒充的。進入第二層石門,有大殿九間,石床高1尺5寸,闊1丈。上面放著田貴妃的棺槨。崇禎皇帝無槨,只能用田貴妃之槨。崇禎皇帝居中,田貴妃移右,周皇后在左。趙一桂親手點起萬年燈,關閉兩座石門,率領眾人祭奠一番,又組織當地人自備筐擔,挑來土,筑起墓冢,并再次與幾個人一塊捐資“五兩”買來磚,建起五尺多高的冢墻。 一代皇帝就這樣草草了結了,也多虧了這位趙一桂,換個別人也許是另外一種做法。相比定陵真有天壤之別,定陵出土文物:紡織品有600多件,金銀器有500多件,銅錫器有400多件,瓷玉琉璃等器皿也有百余件,首飾等物件更是眾多。尤其皇帝戴的金絲翼善冠和皇后戴的鳳冠,更是精美絕倫、嘆為觀止。而思陵則凄慘多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906134.html
相關閱讀:明朝人的性觀念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李之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