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奉系軍閥的首領,張作霖曾雄踞東北,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重要人物。
東北是日本勢力最早滲入的地區,張作霖與日本的恩怨也源遠流長——他在日本支持下壯大奉系勢力,軍閥混戰中與日本多有合作。但是,張作霖又不滿日本對中國的欺凌,一方面堅決抵抗日本支持的偽蒙叛軍;另一方面,想方設法拒絕日軍對東北的進一步侵略,積極開發葫蘆島港并建立國有鐵路。為此觸怒關東軍,引來殺身之禍。張作霖和日本的關系如何評價,難下斷言。但從他身上,能看出日本在近代的對華政策十分明確:避免中國統一,同時不允許中國出現強權人物。因此,張作霖和日本方面的沖突,可說命中注定。
1917年,自詡為“日本梁啟超”的德富蘇峰(1863年—1957年)訪問中國,拜會了時任奉天督軍的張作霖。回國后他寫成《中國漫游記》,借助其文字,我們得以認識一位發跡中的張作霖。
透過眼角橫著看人
在今天的電視劇中,出身綠林的張作霖常常被刻畫成一個悍匪,渾身上下殺氣騰騰,滿嘴“媽拉個巴子”。看他檢閱天津美軍陸戰隊時的照片,的確帶有三分匪氣。然而,贈送給德富蘇峰的照片上,張作霖卻身穿北洋將領禮服,儒雅而英俊。一個龍飛鳳舞的簽名,顯示照片主人有著頗高的文化素養。
德富蘇峰對此也很意外,饒有興趣地在《中國漫游記》中用3頁的篇幅描述這次會見。其內容翻譯過來是這樣的:
“我們托了曾在張督軍(張作霖)身邊擔任軍事顧問的菊池大佐,在他的介紹下,才得到了接見的機會。在此之前,對其經歷頗有耳聞,印象中此人是馬賊出身的黑社會老大,動不動便會槍斃人,所以我心中便先入為主地將其定位為《水滸傳》中的人物了。
經過三次檢查,才讓我們進入客廳等候。等候了不一會兒,只聽一陣腳步聲,一個小個子走了進來,并和我們握手。此時,還無法斷定來的是不是督軍本人。在我們落座以后,翻譯進行介紹,才知道這便是我們要拜訪的對象了。定睛看去,此人面孔微黃,身材瘦削,有著中國大官僚中佼佼者那種獨有的氣度,看來溫和貴氣,與我們最初的想象南轅北轍。若說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地方,便是此人長著一雙細長的眼睛,他談話中很少直視我,而是常常透過眼角橫著看過來。(張作霖)說話聲音不高,但是眼中神光湛然,言談抑揚頓挫。他的表情略顯僵硬,但思想十分敏銳,輕易便抓到問題的關鍵,且很有機變之才。在談話中,他略帶風趣地表示他有他的看法,我們也可以有我們的看法,可以求同存異。這種開誠布公的態度讓人覺得這是一名本色的漢子。
關于我們這次談話的內容,現在還不可盡言。但看來他有些‘德國恐懼癥’,對于德國和俄國是否會結盟十分緊張,直言若德俄同盟南下,對北中國發動進攻,將如之奈何。在這個問題上他對日本政府的曖昧態度頗有微詞,屢出怨言。
談話中,他提到盛京(即遼寧)一省的總預算不過1000萬銀元,但軍費開支就達到700萬云云。感覺在他的眼里,養兵是第一等重要的事情。不過顯然,他所說的兵指的并非國家的軍隊,而是他自己的私人武裝。毫無疑問,作為和吉林的孟督軍(孟恩遠)、黑龍江的鮑督軍(鮑貴卿)一樣割據于東三省的一方雄鎮,(張作霖)有著勃勃野心。這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將來結果如何,他未來的命運尚令人難以推測。不過其人此時方43歲,正是有為的盛壯之年。”
此書出版前,德富蘇峰又在文尾增加了一小段,稱“正如我所預想的,現在他的力量已經日益壯大,他的部隊竟然已經進出于燕京附近,對馮大總統(馮國璋)構成了威脅,其實力可見一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929868.html
相關閱讀: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