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少年天子順治為何對死去的攝政王多爾袞痛下狠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人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自古朝堂無父子,不論關系多親的骨肉,還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一旦染指皇權,自然是有你無我,勢不兩立。君不見楊廣毒死隋文帝,玄武門害死親弟兄。君不見曹丕七步難子建,康熙膝下骨肉殘。廟堂之上唯有爭名逐利,背后耍黑槍,盡管表面上都是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背后的故事誰也不曉得,你與我都不是當事人。聯想到清朝入關的歷史,頗有相類似的情節。

  話說滿清入關后,皇太極的兄弟多爾袞以統軍入關,定鼎中原之首功,開始了長達7年的攝政生涯,一路走來,逐漸位高權重,勢焰莫當。順治元年十月,當小皇帝福臨于太和門(時稱皇極門)重行即位大典加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的同時,即令為多爾袞建碑紀功,“永垂功名于萬世”。從此,在待遇上,多爾袞開始凌駕于諸王之上。體現在諸多方面:

  關于俸祿,多爾袞要高于其他諸王,并且比輔政大臣的還要多一半。關于冠服,多爾袞所戴之冠,“帽頂用東珠十三顆,金佛前嵌東珠七顆,后金花嵌東珠六顆”。多爾袞所佩玉帶,“每板嵌東珠六顆,貓睛石一顆”,為淺黃色。多爾袞逢朝賀則穿八團龍服。比較之下,與皇帝非常接近,如其冠只是東珠數少1顆,其朝服亦僅比皇帝龍袍少一龍而已。

  關于府第,多爾袞府第的“房基高十四尺,樓三層,覆以綠瓦,脊及四邊俱用金黃瓦”,時人都知多爾袞的“府第之制高廣比于皇居”,相差無幾。順治二年,多爾袞晉為皇叔父攝政王后,一切大禮諸如圍獵、出師等時,王公貴族俱要聚集一處待候傳旨,還要“列班跪送”多爾袞。若其回王府,則需送至府門。如遇元旦、慶賀禮時,文武大臣在朝賀順治帝后,即去朝賀多爾袞。上朝時,多爾袞于午門內從便下轎,而諸王需于午門外下轎等等。上述所有儀注都表明一點,即多爾袞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順治三年五月,多爾袞以為皇帝信符收貯于皇宮之中,每次調兵遣將都要奏請鈴印,十分不便。于是,即遣人將皇帝璽印都搬到自己的府中收藏備用。從是年起,多爾袞所用儀仗的種類與皇帝等同,均為20種,只是在每一種類的具體數目上比皇帝略少一些。而輔政王的儀仗則只有15種,明顯遜于多爾袞??多爾袞與皇帝的差距越來越小。順治四年以后,如果官員奏書中將“皇叔父攝政王”還稱作“九王爺”,或是不用全稱而丟字漏字的話,都會受到革職處分。而且“以后凡行禮處,跪拜永遠停止”??多爾袞再不用向順治帝行禮了。順治五年末,多爾袞又向前進了一步,變成了皇父攝政王。而且野史還說此時多爾袞公然和小皇帝的母親大玉兒同居同止,甚至還有人說皇帝下召讓兩人結婚:我在很幼小的時候即位為皇帝,安撫占有了中原以及南北地區。皇宮之內,靠的是皇太后的教育,皇宮之外靠的是皇父攝政王的扶持,得以承繼了先人的事業,沒有中途墜落。如今,皇父和皇太后獨居無偶,寂寂寡歡,皇父又剛剛死了老婆,我覺得極為歉疚。諸王以及大臣們一致強烈呼吁,認為父母不宜分居,應該住在一起,我也好定時前去拜望。我想來想去,覺得十分合意。茲定于某年某月某日,恭行皇父皇母大婚典禮,謹請他們合宮同居。希望禮部要盡職盡力,不要辜負我們孝道治天下的意圖。此致!一個皇帝下詔讓自己母親嫁給手下大臣,如果不是傻子,肯定心有不甘。其后,多爾袞“所用儀仗、音樂及衛從之人,俱僭擬至尊”,即是說多爾袞不僅實權在握,而且在禮儀排場上也開始向皇帝看齊。凡一切政務,多爾袞不再有謙恭請示之舉,未奉皇帝旨意,卻一律稱詔下旨,儼然如同皇帝。而且,任人唯親,任意罷免和提升官員。特別是“不令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入朝辦事,竟以朝廷自居”,命令上述人等每日于自己的王府前候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956901.html

相關閱讀: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
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
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