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昭儀生女,后憐而弄之,后出,昭儀潛扼殺之,覆之以被。上至,昭儀陽歡笑,發被觀之,女已死矣,即驚啼。問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適來此。"上大怒曰:"后殺吾女!"昭儀因泣數其罪,后無以自明,上由是有廢立之志。
這應該是繼玄武門兵變之后又一樁奇案:這個可憐的孩子到底是誰殺的呢?
按說不應該是皇后。皇后要殺這么一個孩子,辦法應該有許多,用不著親自動手。且王皇后心腸軟,心眼不夠,干不出來這么歹毒的事。
那么兇手就是武則天了?
也未必。依照武則天后來殺兒子時未曾手軟,想來她在殺女兒時也不會手軟,可這證據純屬臆測。舉一個反證:北魏胡太后貪戀權位用杯毒酒搞死兒子,而她之前卻是冒著生命危險才生下兒子的。如果不是權位的放大效應扭曲了胡太后的本性,胡太后寧死也要生子的故事就會寫入《新三字經》,以教育廣大青少年:"融四歲,能讓梨,給大哥;胡奶奶,生兒子,不怕死 "所以我們得出結論:當武則天坐在皇位上時,她殺兒子是可能的;但在她品嘗到權力的美味前,應該還不至于如此狠毒。
那這事就奇怪了:孩子既不是王皇后殺的,又不是武則天殺的,那是誰殺的呢?
現場的只有三個人:王皇后、武昭儀,以及高宗李治。當前兩個人的嫌疑被排除,剩下來的那個人,無論多么不可能,必然是兇手。
兇手是高宗李治!
這是真的嗎?是真的。這個隱藏在歷史深處達1000多年的兇手,今天終于被我們揪了出來了。高宗李治扼死了女兒,導致了王皇后成為輸家。她輸得很慘。
公元655年,唐高宗李治廢王氏皇后位及蕭氏妃位,皆貶為庶人,打入冷宮,囚禁起來,并改王氏為蟒氏、蕭氏為梟氏。
一天,李治行經她們被囚的地方,大呼:"皇后、淑妃安在?"
王氏泣答:"妾等得罪,廢棄為宮婢,何得更有尊稱,名為皇后?"王氏向李治提出將此冷宮改為回心院,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別的要求。她甚至不為自己辨解。
得到的答復是:王蕭二人各杖一百,截去手足,浸于酒中,名曰骨醉。數日后,兩人在這殘酷毒刑中斃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993400.html
相關閱讀: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