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勵志人物——牛根生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勵志人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牛根生

牛根生,從事乳業27年。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個人股份設立“老牛專項基金”,成為“中國捐股第一人”、“全球華人捐股第一人”。牛根生于1999年創辦蒙牛乳業,在“一無工廠,二無奶源,三無市場”的窘境下開辟進取,使現在的蒙牛“一有全球樣板工廠,二有國際示范牧場,三有液態奶銷量全國第一” 。目前,蒙牛已在全國14個省級行政區建起20多座生產基地。產品籠罩全國除臺灣省外的所有地域。開發的產品有液態奶、冰淇淋、奶品等三大系列100多個種類!“蒙牛速度”在中國企業界惹人注視。CCTV2003“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對牛根生的頒獎辭寫道:“他是一頭牛,卻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蒙牛發明了多項全國紀錄,例如:榮獲中國成長企業“百強之冠”,位列“中國乳操行業競爭力第一名”,領有中國范圍最大的“國際示范牧場”,并首次引入擠奶機器人,是中國乳界收奶量最大的農業工業化“第一龍頭”;蒙牛枕單品銷量居全球第一,液態奶銷量居全國第一,“花費者綜合滿足度”列同類產品第一名,同時也是2003年香港超市惟一獲獎的大陸品牌;蒙牛仍是中國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制品企業,并一舉摘得“2004年最佳IPO”桂冠!∨8叛“小勝憑智,大勝靠德”、“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經營哲學,其引導的蒙牛與億萬消費者、千萬股民、百萬奶農及數十萬產銷雄師結成運氣獨特體,被人們稱為西部大開發以來“中國最大的造飯碗企業”,由此出生了一段傳播甚廣的民謠:“一家一戶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一家一戶兩頭牛,生涯吃穿不必愁;一家一戶三頭牛,三年五年蓋洋樓;一家一戶一群牛,比蒙牛的老牛還要牛。” 1978年 成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廠的一名養牛工人 1983年 任內蒙古伊利集團(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廠)廠長 1992年 擔任內蒙古伊利集團生產經營副總裁 1998年底 被內蒙古伊利集團免去出產經營副總裁一職 1999年至今 創辦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并擔任董事長兼總裁職務 牛根生取得的聲譽有:“ 2002年中國十大風波人物(之一)”;“2002年中國經濟最有價值封面人物”;“中公民營產業行業首腦”;“2003年中國企業新領袖”;2003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4年 “中國謀劃最高獎”等。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由天然人出資,采用發動設立方法于 1999年8月成立。目前,公司屬于中外合資股份制企業。從成立至今的短短多少年時光內,蒙牛的業務收入在全國乳制品企業中的排名已經過第1116位回升至第2位。
采訪
  只管興許有著不為外人所知的隱情,但牛根生和鄭俊懷,這對曾經共事多年,又打過多年“擂臺”的歡樂冤家,在財產眼前的立場卻有著很大的不同:鄭俊懷仿佛要把不屬于自己的貨色拿來,而牛根生則把原來屬于本人的財富拿了出去。
  近期,牛根生發起了“老;饡”,牛根生流露,基金會已經在呼和浩特注冊。成員除他之外,還有奶協、政府官員、蒙牛中層領導,但在三年之內,其他機構和人只能向基金會供給最多1元人民幣的資金。目前重要資金是牛根生2003年股紅的51%,大略有300多萬元國民幣。
  
  12月18日下戰書,本報記者在蒙牛團體總部獨家與牛根生進行了2個多小時的交談。其辦公室比擬簡略,最凸起的特色是“牛”多,三個牛造型的工藝品,三張“牛”圖片擺在屋內。
  作出決定很難
  《第一財經日報》:作出樹立基金會決議的進程輕易嗎?
  牛根生:2002年年底,我就在考慮這件事情,那是一個很難的過程,幾經重復。在那個時候,我還靜下心來看了一段時間的書,看得最多的是老子的《道德經》。2003年年底,開端運作這件事情。但在作出這個決定后的一年中,我體驗到了畢生中都沒有休會過的快樂,一種超出的快活(說到這時,牛疾速松開了領帶)。我現在心里也很踏實,不擔憂別人的恫嚇,也沒有了別人對我猖狂尋求財富的曲解,孩子找對象也就實在了。
  《第一財經日報》:您的家人是否同意呢?
  牛根生:現在我的夫人和兩個孩子已經在協定書上簽了字,但當2003年年底我把這個設法告訴他們時,家人、親戚都很抵觸。在我們家,贊成倒是都批準,只是意識深淺的問題。
  《第一財經日報》:你已經排在富豪榜上了,可據說您并不認為自己是個富人,為什么?
  牛根生:在創建蒙牛之前,我還感到自己是個富人,那時占有由伊利股票變現得來的100多萬元,在內蒙,我完整能夠舒舒暢服地過日子了。但現在,我卻欠著200多萬元的外債。至于我擁有的股份,完全只是一個數字,我可能一輩子也花不到,因為在極其敏感的香港股市,我可能一輩子也不敢把股票變現,因為這對企業股價有著十分不好的影響。我為什么要讓那個數字拴我一輩子?
  《第一財經日報》:您愿望您的企業家友人和同事也效仿您嗎,他們對您的做法怎么看?
  牛根生:從不想過這個問題,不外說瞎話,這樣做確切有難度,甚至我的同事和下屬都有不同見地。
  中層以上都有“接班人”
  《第一財經日報》:您認為這樣做對您企業的久長健康運行有什么好處?
  牛根生:財聚人散,財散人聚,小的時候,我就清楚了這個情理,我的錢給大家花,小搭檔就聽我的話,辦點“壞事”也聽我的話。
  食品行業自身是高危險行業,像我們這樣一個不到7年的企業,必需在競爭辦法、辦法上有新突破,在管理軌制上有新打破。國外該有的我應該有,他沒有的,我們也應當有。設立老牛基金會就是這樣一個為了企業長期健康發展的沖破。
  對新的董事長、CEO而言,他不僅得到該得的福利,還可以拿到經營上的最高獎。依照基金會章程:在我不再擔任董事長后,屬于我的不到10%的股份的表決權,將由下任董事長繼續行使,他同時還將對基金擁有安排權,以及基金會給予的最大份額的嘉獎。不僅有話語權,還有調配權,這肯定可能吸引優良的經營人才,誰能給你這么多?
  《第一財經日報》:您以為只有這樣做才干打造百年蒙牛嗎?
  牛根生:當然不是,不過我確實想不出更好的方式。
  《第一財經日報》:打造百年蒙牛,僅憑此就能萬事大吉了嗎?您還有其余主意嗎?
  牛根生:僅靠這是遠遠不夠的,其它事情如果做了之后,再多做一點就很可能讓蒙牛更健康啊。
  《第一財經日報》:您成立基金會的最大目標是想讓蒙牛健康的發展,那么您在接班人問題上是否有過斟酌呢?
  牛根生:當然考慮過,我們中層經理以上干部都有接班人,個別來說有兩三個,兩個接班人在我們的企業中,已經確定且告知自己,另外一個是不斷定的,籌備“空降“;董事長的接班人在2002年就已經肯定,人選就在我的副總旁邊。
  我沒有被外資克扣
  《第一財經日報》:有媒體說,在當年上市的時候,您對有些事情并不明白,結果現在被盤剝得很厲害,是嗎?
  牛根生:這種說法是不客觀的。世界上沒有永恒的友情,只有永恒的好處。每一個上市公司在遵照規矩的條件下,都有自己的特點,蒙牛是內地第一家在香港紅籌股上市的民營企業,很多問題,諸如股權構造都很龐雜,要想正當在香港上市,只能請別人,既然是請別人,怎么能不讓我得利呢?再說,這些外資有多年歷史,之前也同很多國度許多行業的很多公司有良多配合,我們只是其中一個罷了,豈非股民都是傻子?
  《第一財經日報》:你對從前的2004年和2005年的中國乳業有什么見解?
  牛根生:2004年是中國乳業比較好受的一年,據網上的新聞,伊利折帥、完達山內耗,三鹿蒙冤,三元虧損換帥,咱們也曾受到毀謗,五大外資乳業公司基礎退出,這和全部行業殘暴競爭是分不開的,當初有的處所奶價居然不如水價高。我信任,2005年大有盼望,由于物極必反,奶業低到必定水平就會有一個反彈。
●1958年生 內蒙古人
  ●1978年 成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廠的一名養牛工人
  ●1983年 任內蒙古伊利集團(原呼跟浩特回民奶食物廠)廠長
  ●1992年 擔任內蒙古伊利集團生產經營副總裁
  ●1998年 被內蒙古伊利集團免去生產經營副總裁一職
  ●1999年 開辦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并擔負董事長兼總裁職務
  ●2002年 獲“中國十大創業風云人物”、“中國經濟最有價值封面人物”、“中國民營工業行業領袖”等榮譽,蒙牛在全國乳制品企業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升至第4位
  ●2003年 獲“中國企業新首領”、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名稱
  ●2004年 赴港上市,獲“中國策劃最高獎”
  ●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體個人股份設破“老牛專項基金”,成為“中國捐股第一人”、“寰球華人捐股第一人”。
  ●2006年 辭去蒙牛集團總裁職務
  ●2009年8月28日牛根生辭任內蒙古蒙牛董事長,改由中糧集團總裁于旭波出任,但牛根生持續擔任公司董事。
  ●期間曾在北京大學深造,中國社會迷信院研討生院工商治理碩士
語錄
  “天天一斤奶,強健中國人!”
  “我自己的是小勝憑智,大勝靠德。”
  “別人看似冒險的事件,我感到是安全的,什么叫保險?超乎凡人的冒險就是平安,常人沒有想到的事,確定是安全,因為別人還沒有想到那個區域,那個區域就是我的!”
  “動搖就是最大的失敗,你想失敗就動搖,動搖只有一種結果,那就是失敗,而如果不搖動,組詞,則有兩種成果,一種是失敗,還有一種是勝利。”
  “首先要把人做好。假如人做不好,做的就不是人事。企業家把人做好的三個前提:第一,懂得人道。第二,做總裁得有目光。第三,膽量,總裁的‘裁’須要膽量。”
  

[100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01449.html

相關閱讀:“八一勛章”候選人王剛的勵志故事
2011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史立榮
劉德華:給世界一個微笑
蓋茨:我從巴菲特身上學到這三件事
西安東盛集團郭家學的勵志奮斗故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