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每天四問”
1942年7月20日,育才學校三周年留念會上,陶行知先生發表了一篇講話,題為“每天四問”。陶先生讓育才學校的師生員工每天問自己四個問題,“第一問:我的身材有沒有進步?第二問:我的學識有不進步?第三問:我的工作有沒有先進?第四問: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從這四個問題不丟臉出,陶先生讓人們要關注身體的健康,常識的提高,工作的義務和德行的養成,這不僅反應了他的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們今天的教導者學習和鑒戒。
在“每天四問”中,陶先生不僅僅是提出了四問,而且對這四問自身進行了追問,或者說,進行了剖析。他首先強調,“健康第一,沒有了身體,所有都完蛋了”,讓師生員工首先留神自己的健康,樹立“健康的碉堡”。除此之外,他還提出了注意身體的多少點“第一,迷信的察看與診斷。第二飲食的調節與改良。第三,防備疲勞的休息。第四,用衛生教育取代醫生。”再對照他的分析和教誨,堪稱仔細周密,居心良苦,這是當初的校長老師無奈比較的。
其次,他提出了增進知識進步的五字要訣:一、集、鉆、剖和韌。也就是說,專一,一心一意的學習研討;收集,盡可能的征集資料,不斷改進;耐勞研究,深刻有獲,用陶先生自己的話說就是,“我盼望大家對一個問題拿定了,便要努力向里面鉆,鉆出一大套情理來”;解剖材料,去粗取精;以及百折不撓的精神。能夠看出,能如斯簡練地總結出做學問的要訣,陶先生是在知識高低了大功夫的,教書育人,先知先行,陶先生可謂我輩之模范。
接著,他提出了工作進步的“三個最緊要的”:第一,是要“站崗位”;第二,是要“迅速準確”;第三,是要“做好為止”。不難看出,陶先生在工作上的要求是瀆職盡責,又快又好,不懈。我想,假如人人對自己有了這三方面的要求,工作確定能做好,能進步的,良多時候,人們大多是“非不能也,實不為也”,沒有盡責的立場,當真的精力和保持的毅力,如果有了這三者,工作大多能做好,能進步的。
最后,陶先生提出“建造人格長城”,請求人們在“公德”跟“私德”并淑。他特殊強調,“私德不講求的人,每每成為妨礙公德的人,所以一個人私德更是要緊,傷感說說,私德更是公德的基本。”這對咱們有很大的啟發,對照當今大學的犬儒化,那些私德不淑的人卻盤踞公共要職,全部社會的道德程度如何能高呢?
對比陶先生的“天天四問”,反思本人,豈非不感到慚愧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10355.html
相關閱讀:劉德華:給世界一個微笑
2011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史立榮
“八一勛章”候選人王剛的勵志故事
西安東盛集團郭家學的勵志奮斗故事
蓋茨:我從巴菲特身上學到這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