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空調企業高層人事頻頻變動。格蘭仕郎青辭職,禹南均接替孫晉邦出任LG電子中國區總裁,TCL張鑄卸任,安田收司接替幡野德之出任廣州松下空調器有限公司總經理,科龍楊紹平和澳柯瑪劉家新辭職,薛佳玲接替唐佳墩出任伊萊克斯中國董事總經理……一線品牌除了格力,美的、海爾均已易帥。
3月到7月是決定空調全年銷售增長的關鍵時間段,其銷量和銷售額均占據全年銷售的6成以上,而在這緊要關頭為何空調行業集體臨陣易帥?一個行業出現如此密集罕見的高層調整預示著什么?
如此反常的高層集體易帥現象直接反映出2006年空調業更為激烈、嚴峻的競爭形勢已經到來,空調企業普遍面臨戰略調整和反思,是企業基于來自銷量、庫存、資金和利潤的壓力謀求破局的重要舉措。
美的王金亮與原商用空調事業部副總經理陸劍峰對調,反映了美的空調的重大戰略調整,王金亮率隊創下美的空調內銷新高,將其調至商用空調表明美的將加大商用空調的投入,將商用空調作為下一個利潤增長點的決心;而改由陸劍峰領導內銷團隊反映美的將改變渠道策略。
張鑄的辭職反過來卻暴露了TCL空調高層面對困境戰略的迷失。鈦金空調推進三、四級市場能否讓消費者買單將是個未知數。而TCL集團2005年報披露11億多元的巨額虧損令TCL空調的前景如履薄冰。
2006年空調業險灘暗流,唯有2005年的一、二線主力品牌夠格角逐,排名25位以外的企業將觸礁身亡。為尋求利潤的提升,因此競爭將集中在節能、健康、技術等產品自身的因素上,價格因素會被淡化,但未必會像業內大部分人士預測的那樣大幅上升。
其實從高層人員變動的情況也可略顯端倪,離任的老總不少是主張自建渠道,離任后相應品牌與連鎖企業的合作力度會加強,而渠道對于廠家的制約作用依然存在,價格漲不漲廠家說了不算。尤其是格蘭仕,郎青辭職,龔志安上任表明格蘭仕徹底摒棄了自建專賣店做法,著力于專業連鎖賣場渠道建設。而且格蘭仕最擅長價格戰,雖則有光波作為價值武器,但誰也不敢保證格蘭仕不會重新拿起價格的屠刀。另外變頻空調的價格高出平均價的1/4,為了擴大市場份額,企業有可能會下調其價格。因此,2006年空調的價格,應當是有升有降,但總體持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147891.html
相關閱讀:創業故事:蘇大“面膜姐”創業月入4萬
李想:80后創業者的七要點
值得投資的創業項目
蒙牛老板牛根生創業故事
章光101趙章光:赤腳醫生創造財富傳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