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涉農領域創業的過程中,很多新農人遇到新的迷茫,應該像父母一輩的農民一樣專心做農產品?還是應該追求“互聯網+農業”的時髦?
摸著石頭過河——將線下的農產品復制到線上
與很多年輕人上班不一樣,江蘇省鹽城市大岡鎮佳富村的大學生村官彭艷,每天都會騎著電動車從鎮上來到村里的工作室上班。工作室是一座紅色的小木屋,坐落在一片柿子林旁邊,頗有些漫畫風格,旁邊還種著幾簇鮮花,讓人感覺浪漫。
別小看這個田間地頭的工作室。辦公室內有4臺大屏幕電腦,還有現代樣式的農產品展示架,擺放著數十種的農產品。彭艷每天來到工作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電腦,看一看前一天晚上有沒有新的訂單。
“我們佳富村有10家農場,我們負責把東西買到網上!迸砥G笑著說,與她一起推廣農產品的,還有本地其他3個年輕人。
佳富村是一個農業村,并沒有工業項目。之前,大家銷售農產品都是以批發為主,而且各自為戰,總覺得農產品的檔次上不去,這讓佳富村黨總支書記丁云鑾有些為難。這位蘇北口音濃重的村支書很有遠見,幾年前就注冊了“錦繡佳富”商標。
“終于找到抓手了,我們也在想如何鼓勵大學生村官創業!奔迅淮逅诘膱F大岡鎮委書記曹虎說,這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
今年2月,“綠野青春”佳富電商平臺建立。為此,鎮里面專門撥了40余萬元,建造這座小木屋,并配備了農殘檢測設備,佳富村則提供了電腦、桌椅和展架等辦公用具,讓年輕人擁有創業工作室。村支書給了4個年輕人自主權,讓他們自己運營“錦繡佳富”商標。
彭艷把村里有的農產品放到到自建網站和淘寶網進行銷售!叭绻凑諅鹘y線下銷售水蜜桃,也就只能賣6塊錢一斤,而線上銷售就有8塊錢左右。”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在網絡上銷售農產品快遞難是老大難問題,我們就調整策略,在自建網站上銷售葉菜、生鮮水果,主要供應鹽城當地的批發商、食堂和飯店!迸砥G說,網上下單,該團隊負責在各個農場組織貨源,并實現線下的配送。
“我們摸著石頭過河,嘗試將線下的銷售,逐步地搬到線上進行,將銷售中的中間環節省去!眻F隊年輕人郭春介紹,他是一位剛返鄉創業青年,因此在創業的過程中比較穩健。
當然,這個團隊的核心競爭力是“服務”。每天早上,他們都要對每一批貨源進行農藥殘留的檢測,并且還要留樣記錄。
“我們要保證我們的農產品讓人放心!迸砥G說。
目前,這個團隊還開發了一批即食產品,水果干、水牛肉等產品在淘寶網上銷售,這些東西用快遞寄出比較方便,這也是他們實現分層、多樣化經營的戰略。
“我們正在規劃鄉村旅游!迸砥G笑著說,我們初步有想法把電商與農家樂結合起來,擴大知名度。
騰籠換鳥——農藥制造企業轉型提供農藥解決方案
穿著黑色上衣,穿著西褲,臉上帶著溫和的微笑,第一次見到吳成偉的時候,很難將他與互聯網聯系在一起,他更像是一位體制內的公務員。想不到,最近幾年他一直在忙著做“互聯網+農業”。
“我覺得在現代農業服務上大有可為!眳浅蓚フf。
他父親是1992年開始做農藥企業,那一年正好是鄧小平南巡談話發表,也是不少民營經濟走向正軌的一年。2004年,該企業獲得了中國農藥行業第一枚馳名商標。彼時,鹽城市擁有這一商標的只有兩家。
其實,吳成偉大學畢業之后,就考上了江蘇省的選調生,在省會政府機關工作。由于是家中唯一的兒子,工作四五年之后,選擇回家幫父親打理生意。
“中國的農藥有效率在35%左右,而日本的農藥有效率在60%左右!边@讓本身做農藥的吳成偉有些憋屈。他覺得生產的農藥沒有用對地方。
吳成偉冒出了一個新想法,能否借鑒淘寶網的模式建立一個農藥服務的電商平臺。
2019年3月28日,他在家鄉鹽城建湖縣建立了農業服務平臺——蜻蜓農服。平臺的定位就是面向農民、政府組織,實現農業服務在線交易,提供公益農技類咨詢,發展平臺經濟,推動實現農業科技服務一站式外包,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
在平臺建立之后,吳成偉做得很大的工作就是篩選靠譜的服務入駐網站。“農業服務商與淘寶賣家不一樣,需要嚴格的審核,不然只會砸牌子!彼f。
當然,在做蜻蜓農服的平臺時,他沒有忘記自己的農藥這個主打產品!耙郧拔覀兪琴u農藥,我們現在可以提供農藥的解決方案!闭f起農藥的時候,他顯然比較專業,打開了話匣。
“國家規劃2020年,我國實現農藥零增長,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眳浅蓚ワ@示出了一個企業家的精明,“我們有一項服務就是通過無人機來噴灑農藥,可以提高農藥20%的使用率,不僅讓農民減少了成本,原本的農藥企業還能享受增值帶來的紅利”。
吳成偉提出了新的目標,把蜻蜓農服平臺打造成農業科技、大數據分析、云計算、視頻診斷等功能,讓平臺提供的農業類服務包括農業文化創意、農業規劃、智能噴灑、視頻診斷、農業物聯網、土壤修復、品牌農資、農產品營銷服務等產品。
像吳成偉一樣的年輕一代,通過騰籠換鳥的方式,正在探索傳統企業的增量改革方法,試著讓傳統的涉農企業變得“洋氣”起來。
涉農創業——“互聯網+”不是萬能,沒有“互聯網+”卻萬萬不能
有人說,涉農產業是最后一塊未被互聯網開墾的處女地。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鹽城市某網絡公司負責人劉偉非常贊成:“現在有一個趨勢,大家都在談論‘互聯網+’,這不是一把萬能鑰匙,關鍵在于自己的商業模式!
與農業打交道好多年的80后徐金永說:“很多新鮮的農產品禁不起物流的折騰,一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很容易在運輸的過程中就壞掉。另外,還存在物流成本過高的問題。”
在他看來,如果是10元一斤的蔬菜,快遞的成本在3元左右,顯然太貴了,超出了消費者心理承受的范圍。理想的物流應該是其成本占到農產品售價的10%以內,這樣消費者接受起來比較容易。
徐金永看到身邊的一些創業者,動輒就提“互聯網+”把農產品搬到互聯網上。可是,實際上卻沒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我看到很多同行在互聯網上銷售,都是賠本賺吆喝。在淘寶上價格這么透明,如果沒有顛覆性的創新,很容易就被大的競爭對手給壓住!彼毖裕@對于涉農的創業者而言,并不是明智的選擇。
在吳成偉眼里,“互聯網+”給涉農產業帶來了不小的變化。“按照傳統的方式銷售農藥,我們要與大客戶喝酒拉關系,還不一定能收回錢,現在通過移動支付就可以搞定了。”他說,通過互聯網他可以省去不必要的溝通成本。
“從企業角度來看,互聯網已經屬于基礎設施。因此,在創業的過程中沒必要再討論要不要‘互聯網+’。我們應該考慮該用什么樣的形式來做,這需要慎重考慮。”吳成偉帶著標志性的笑容說。
他認為,在涉農領域第一次創業很容易失敗,但決不能把失敗歸咎于“互聯網+”。
“涉農領域項目宜小不宜大,比如大學生農場主,除了關注銷售,也要關注農產品的品質,非得趕時髦在線上折騰一下沒有必要。在農業領域,做一個隱形的冠軍就可以了。”吳成偉支招。
浙江農林大學教師徐建偉表示:“在農產品的銷售領域,通過線上創新銷售方式。但是,農業生產領域,互聯網并不是萬能的,創業者還是要千方百計保證農產品的質量,才能走得更遠!
團鹽城市委書記吳岡玉表示:“我們剛剛舉辦了2019年鹽城青年網絡創業大賽,其中就涌現出一批很好的涉農創業項目!
吳岡玉考察了很多涉農創業項目,她認為,農業的生產和銷售的鏈條很長,無論其中哪一條鏈條創新,都可以融合互聯網。需要注意的是,農業生產環節的改變一定是循序漸進的,作為創業者來說,不能太著急,而銷售方面的突破可能會更加容易一些。
她認為,類似涉農創業創富大賽,完全可以通過比賽讓青年對自己的創業項目更加了解,同時大家也希望有好的涉農創業項目能留在當地繼續孵化。
為了幫助青年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創業項目,團鹽城市委提出了“青春智匯”鹽城三年行動計劃(2019—2019),給青年提供當地企業的總經理助理見習崗位,幫助他們近距離地了解成功者。團鹽城市委還建立“鹽城青年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定期組織知名的企業家為青年創業項目“坐堂把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187893.html
相關閱讀:值得投資的創業項目
李想:80后創業者的七要點
創業故事:蘇大“面膜姐”創業月入4萬
蒙牛老板牛根生創業故事
章光101趙章光:赤腳醫生創造財富傳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