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們都希望生活的質量越來越高,而不少朋友為了挑戰自己,也為了今后生活的更加美好而選擇了創業。創業并不是簡單的事情,創業未必能成功,但是想要獲得成功也并非沒有希望。下面就為大家推薦草根創業成功勵志案例,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本文。
他叫禹化普,在他的身上,人們給他貼上了“創業達人”、“手抓餅大王”、“90后”、“草根”這樣的標簽。2019年,他因為一份手抓餅的事業上過央視《晚間新聞》并獲多家媒體轉載報道,同樣在這一年,他注冊了自己的公司,現在加盟店已達160家,直營店40余家,年收入估計在2500萬以上。一起來看這位90后年輕人的創業勵志故事。禹化普來自山東臨沂市蒙陰縣的一個農村家庭,從小學時便跟隨父母放羊,種花生、地瓜……他說,小時候的自己還不敢有夢想,只盼望能快點走出山村,減輕家庭負擔。如今的禹化普早已實現了這個愿望,不過,在他看來,一切才剛剛開始,他渴望的是,不斷顛覆。
童年:永遠是班里最后一個交學費的孩子
在進入大學前,禹化普還從沒有出過自己家的小鄉村。在禹化普的記憶里,小時候除了學習,就是和哥哥光著膀子在地里干活的情景。那時的家里到底有多貧困呢?一個簡單的例子是,從小學3年級開始,每次禹化普的學費都是班里最后一個交的,而且全是幾塊、幾毛的零錢拼拼湊湊。“每學期開學之前,我都會跟母親哭上好幾回,希望可以早一點拿到學費。但是真的沒辦法,每回等到母親湊夠了,已經又是班里最后一個!庇砘栈貞浀馈5毟F也給了禹化普成長上了最重要的一課。 “那時母親總是想盡辦法供我們兄弟倆上學,她看到別人做什么能賺錢就也跟著去學,賣過豆腐,也做過很多其他小生意。”母親的想方設法克服困難,給了禹化普最深的童年記憶,帶著這份耳濡目染下的執著,禹化普走進了他渴望已久的大學校園。
大學:從自卑的陰影里走出 文具批發開始創業路
創業,對于禹化普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因為生活所迫。交完第一學期的學費,禹化普全身上下就只剩下了幾百元錢了。而除了要利用這幾百元在接下來的四五個月生存下去,積攢下下學期的學費也迫在眉睫。那時,剛入學的他聽哥哥說新生剛入學時會購買很多生活用品,靈機一動,向哥哥借了500元做起了文具批發生意。“我因為剛到城市里,性格也比較內向,所以有很強的自卑感。”每次上門推銷,禹化普都會先在別人宿舍門口徘徊很久,把接下來要說的話在腦里過上好幾遍,但是推開門,他便又會緊張得臉紅。每天早上5點,禹化普便已經起來進貨,忙到晚上10點多才關門回家,常常一天只能吃一頓飯。一學期下來,禹化普瘦了10多斤。不過,伴隨創業的辛苦而來的是,禹化普收獲了人生第一桶金,以及邁出第一步后越來越自信的自己。不久后,他又在學校租下了一個鋪面,銷售鼠標、散熱器等電腦配件,同時還出租游戲碟,由于是獨家生意,每個月都能收入一萬多。
轉型:第一次做餐飲慘遭失敗沉寂一年尋找方向
大三時,一次偶然的機會,禹化普接觸到負責推廣“臺灣手抓餅”的許少波,于是兩人合作在沙坪壩陳家橋開了第一家店。“當時我找同學借了三四萬,進貨賣貨全部自己來,雖然身體勞累卻干勁很足。”但6個月后,他的手抓餅店就因人氣不足關門謝客了,當時虧了4萬多元。“資金不足、選的位置不好,但更重要的是,有點太急于求成了!庇砘湛偨Y道,“有時候還抱有僥幸心理,希望一夜暴富,這心態明顯是有問題的。”之后的一年,禹化普沒有再做生意,而是嘗試了很多其他的事情,幫工廠招工、為小賣部供貨、賣文化衫,與形形XX的各種人打著交道!澳鞘俏易蠲悦R彩亲钔纯嗟臅r候,一個項目做了發現不合適,馬上就開始尋找另一個項目,但總是重復著失敗。”看著周圍的同學陸續找到了工作,而自己一無所成,無形的壓力讓禹化普的自卑感又回來了,失眠也成為常事。
“這一年,我學到了很多,學會讓自己沉下心來做事情,在不斷的失敗后,也更明白如何尋找到商機。”這一次,禹化普選擇重新回到手抓餅的事業里,他成功了。
顛覆:“我做的不僅僅是手抓餅我希望做自己的社區”
做手抓餅,禹化普已經擁有了一套自己的秘訣,“饑餓營銷”、“慢工出細活”、“看重選址”,但現在的禹化普,更看重的是自己獨家的服務!皼]有讓顧客感動驚訝和感動的為零服務,天熱了我們會給排隊的顧客提供飲用水,還會有人舉著電風扇幫忙降溫!庇砘障M_到的是,依憑自己良好的服務,可以獲得粉絲效應,以此發展出自己的“社區”。什么是“社區化”?禹化普解釋道,“這是一種互聯網思維,賣的是理念。就像我現在雖然在賣手抓餅,但明天如果我賣的是別的任何東西,同樣會獲得粉絲群體的認同,就和雷軍賣小米,羅永浩賣手機一樣。”這是這位計算機專業出身的小伙對自己專業的回歸,同時,也是一次顛覆。
“手抓餅是傳統行業,現在我的推廣方式——直營、加盟也非常傳統。而我現在要做的就是顛覆傳統。”禹化普預計,等到自己的社區構建成熟,預計會達到四五十萬粉絲,賣什么,將不再是需要擔心的問題!拔沂且粋總比別人快一步的人”,禹化普這樣總結自己的創業經歷,在大學別人還忙著打游戲、戀愛的時候開始創業,在有一定成果后開始籌劃轉型……現在的他,每天依然堅持看書的習慣,不斷充實自己,也不斷尋找著創新的可能。禹化普分享了這樣一則小故事:“毛竹用了4年的時間,僅僅長了3cm,在第五年開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瘋狂的繩子,僅僅用六周的時間就長到了15米高,用半年的時間,它就能長到50-60米!做人做事亦是如此!蔽蚁耄@也是禹化普在那一年最失落的時候,想告訴自己的東西,厚積而薄發,不要擔心你此時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報,因為這些付出都是為了扎根。
創業對于一個從農村出來的少年來說,會面對太多的困難,他的解決方式是,創造條件而非制造障礙,想盡辦法用一萬塊錢做出十萬塊能做的事。這個曾經會臉紅的少年在短短幾年內成為了創業精英,作為80后一代的我們,遇到同樣的境遇和環境,我們會怎么做呢?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300767.html
相關閱讀:創業故事:蘇大“面膜姐”創業月入4萬
李想:80后創業者的七要點
蒙牛老板牛根生創業故事
章光101趙章光:赤腳醫生創造財富傳奇(一)
值得投資的創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