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ofo單車創始人戴威的創業故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創業勵志 來源: 記憶方法網

  ofo,永安車行,摩拜單車這三家共享單車公司在昆明市投放了大量共享自行車,給普通老百姓帶來了很多便利。出門不想開車,走路走累了,手機掃一掃就能把車騎走,費用也不高,一個小時一塊錢,確實很方便。今天小編整理了ofo單車創始人戴威的創業故事

  ofo創立之時,戴威還在青海支教,2019年2月15日,愛好騎行的戴威在宿舍里完成了ofo域名的注冊,他說,ofo看著很像一輛自行車,“我們想讓全世界都知道,ofo是跟自行車有關的”。

  2019年8月,戴威與其團隊正式掀開人生中創業的篇章,彼時的他們,并不知道兩年后的ofo會成為行業里的領軍者,并吸引眾多資本競相追逐。

  創業的初衷很簡單,用戴威自己的話來說,“我們做的是騎行旅游,因為我們自己特別愛騎車,騎了很多長途線路,希望能夠讓更多的朋友感受到騎行的樂趣。”

  這個騎行愛好者進一步補充道:“或許你覺得每天騎100公里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只要你不斷堅持,有節奏的去做,是可以實現的。”

  與如今的聲名大噪比起來,當年的ofo還只是一個窮小子。

  當戴威帶著滿腔熱血沖進創業的大潮中時,他發現,創業遠沒有那么簡單。“我們用了八個月的時間,一直在努力摸索,但其實發展得非常困難”,2019年春天,資本市場仍一片紅火,ofo共融到了一千萬元,這對于一個初創團隊來說,已經不是一筆小數目,然而,他們低估了市場對于資金的吞噬速度。

  當手里還只有一百萬元時,他們就火速投入了燒錢的狀態——雖然僅僅只是給每個用戶送一瓶脈動,但資金壓力已然不小。索性,資金上的投入換回了用戶量的增長,“三四月份時,我們每天都有幾千個用戶的增長,但是資金的消耗也非常快。”

  一邊燒錢,戴威團隊一邊馬不停蹄地尋求下一輪融資。然而,在跑了將近四十個投資機構后,沒有一家機構愿意投資他們。“到2019年4月底的時候,帳上徹底沒錢了,大概還剩四百塊吧,確實是發展不下去了。”

  資金壓力導致業務難以為繼的情況下,ofo的初創團隊也從最初的狂熱變得冷靜下來。不是沒有動搖過,還在讀研究生的戴威團隊想到了放棄,打算畢業后規規矩矩的找一份工作,或者換一個創業方向試試,“但我們覺得,還是要堅持自己熱愛的東西。”

  雖然是一句簡單的話,但卻是這個初創團隊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所在。當時,戴威一邊反思,一邊補習創業知識,其中《創業36條軍規》中的一句話觸動了他——要挖掘到真正的需求。

  戴威開始質疑騎行旅游是否是一個偽需求,或者是這個需求還沒到爆發的時候。“人們對于自行車的需求是代步出行,而出行顯然是剛需,所以我們當時想,能否在一個更加剛需的方向上做一些嘗試和探索。”

  2019年5月,ofo正式提出了共享單車的想法,9月7日,該業務正式在北大上線;蛟S是借著共享經濟的東風,又或許ofo確實找到了剛需所在,ofo開始頻繁出現在大眾的視線里,并且成功拿下了一筆又一筆令業內震驚的融資。

  2016年9月26日,一則ofo獲數千萬美元C1輪融資,滴滴領投的消息刷爆了各大門戶網站,除了資金和業務的加持,滴滴的高知名度也給ofo帶來了更多的曝光量。

  除了滴滴之外,細數ofo背后的投資人,多個知名VC也赫然在列。唯獵資本、東方弘道、金沙江創投、真格基金、天使投資人王剛、經緯中國,包括最新一輪的融資中還出現了小米的背影。

  密集的融資節奏和不菲的金額在這樣一個資本寒冬中,顯得尤為矚目。

  在2016 WISE年度大會上,戴威褪去學生時代的稚嫩,身著西裝,作為ofo的創始人兼CEO站在臺前,分享了關于ofo成長的兩大引擎,小編把戴威演講內容整理給大家:

  互聯網+出行

  技術帶來出行效率的提升。最開始我們做自行車的時候,沒有人覺得自行車這個方向能做什么事情,但是反過頭來看,全世界的互聯網用戶只有三十幾億,但是全世界會騎自行車的人數超過五十億,會騎自行車的人占了70%。這證明自行車在全世界的滲透率、普及率是非常高的,我們不能忽視了這么一個現實。

  中國有接近4億輛的自行車是off-line的,停在我們身邊的馬路上,比汽車的保有量大一倍以上,全球自行車的保有量超過10億輛,全部都是off-line的,這里面有一個非常大的資源錯配,這也是我們當時為什么想做共享單車這件事情。

  一方面是因為我在大學的時候丟了5輛自行車,每次丟車就得買,非常痛苦;另一方面,我們看到了這種資源的錯配,就是說我自己的自行車,我經常是不可得的,比如,我要從會場去一個附近的地方,但我的自行車卻不在身邊,而我看到的身邊的自行車都不是我的,都加了別人的鎖,我沒有辦法用,這種資源的錯配現象非常嚴重。

  舉例來說,3公里和20公里出行,其實占用的時間是一樣長的。就3公里來說,不管是走過去,還是找公交站坐公交車過去,最少都要花費20~30分鐘的時間,而對于20公里的距離來說,用滴滴叫車或者是坐地鐵,大約也是20~30分鐘的時間。

  為什么距離差了近7倍,花的時間卻一樣多呢?這是大家平常生活中都會遇到的困難,就是短途出行的?境。ofo解決的思路是通過技術連接自行車,讓更多自行車on-line,用戶通過APP就可以找到附近可以使用的自行車,并且很便宜。

  ofo從誕生的第一天起,我們想做的事情就是連接車而不是生產車,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們現在有各種低功耗的長距定位技術的應用,以及在低溫、洪水等不同環境的測試下,ofo的穩定性也越來越高,明年ofo將換成智能鎖,我覺得是連接百億終端的可能性。

  共享經濟模式

  共享經濟帶來單車利用率的提升。2019年9月7日,ofo在北大上線,所有的將近2000輛自行車都是由師生共享的,也就是說原本這2000個人每人騎一輛自己的車,現在這2000個人每人可以騎2000輛車,這個是拿自己的所有權換得了整個其他平臺上所有車的使用權的共享方式,我覺得它跟分享經濟還是略微有一些區別。

  我們現在說的Airbnb、Uber、滴滴,更多的還是分享經濟,我的車拿出來開,或者說我的房子拿出來租,我的東西拿出來分享,ofo開創的其實是一種共享模式,就是這些東西是屬于大家的,我們一起來用。

  我們一輛自行車平均每天被使用5分鐘,剛才程維在視頻里說,汽車的私家車數使用率大概只有3%,如果是自行車的話,可能只有0.3%(私人自行車的使用率),現在一輛ofo平均每天可以被使用78.4分鐘,這至少是16倍的效率提升。

  之前一輛自行車只能服務一個人,是一個非常麻煩的過程,現在通過ofo,一輛車可以服務10個用戶,至少又是10倍的效率的提升。所以我認為共享經濟的這個模式的突破,對于整個效率的提升是非常大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337204.html

相關閱讀:值得投資的創業項目
蒙牛老板牛根生創業故事
章光101趙章光:赤腳醫生創造財富傳奇(一)
李想:80后創業者的七要點
創業故事:蘇大“面膜姐”創業月入4萬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