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池宇峰:創業者不必事事撞南墻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創業勵志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池宇峰:者不用事事撞南墻
  
  在創建完美時空之前,池宇峰賣過硬件、做過軟件,但沒有一個比得上后來的網游賺錢。他認為,“行業決定一切”,創業者就怕入錯行。當然,如何擺平股東和團隊也很重要。
  
  我有很多自己親自的經歷,因為我在學校的時候也創業過幾回,但是榮幸的是每次都掙點兒小錢,那個時候主要是為了錘煉自己。畢業之后主要有幾個經歷,我最先是在深圳賣電腦,當時是在電子市場。我發現這個行業在那個年代有一些特色:你想價錢便宜而且存在競爭力就只能賣假貨,但是賣贗品品質又得不到保障。其實那個時候走黑貨很多,盤算機配件從新打磨的非常多。當時賺錢心里非常矛盾,你到底是要良心還是要錢?有的時候你常常在兩者中彷徨。當時我的準則就是客戶來的時候我先說你要質量還是要廉價格,如果你要質量我告知你這是真貨,如果你真不信,你就想要便宜的,我賣你廉價的。
  
  男怕入錯行
  
  當時確切掙了第一桶金,但是這個行業是無法發展成國際性、世界性企業的。當時就我們幾個同學一起創業,后來我就跑回到北京,我說得換一換,否則的話在那兒會有問題。但是其實也不一定,那個時候聯想1+1電腦還沒開始呢,那是1994年。過了一兩年,聯想1+1的電腦才開始,也許當時我們做品牌電腦,說不定會發展得更大,所以到底是要堅持還是要放棄,有時候是一件很抵觸的事情。
  
  從1996年開始我們就做洪恩軟件,那個時候軟件是旭日產業。因為賣電腦時了解很多電腦用戶方面的需要,所以我們做的第一款軟件叫《開天辟地》,是一款學電腦的軟件,現在年青一代不太知道,那個時候這個軟件銷量很大,當然重要是盜版,99%都是盜版,那些賣兼容機的電腦經銷商基本都順手會帶一個盜版的《開天辟地》,因為用戶看了光盤之后,可以減少很多騷擾銷售商的麻煩。
  
  后來我們又做了英語教導軟件,包括兒童教育,像什么GOGO學英語、HelloTeddy,現在還在中心電視臺播。而且我們當時做的很多教材,到現在都是全中國幼兒園體制里英語正版教材銷量最大的。我們覺得還是挺幸運,比人教社的銷量大。因為幼兒園喜歡活躍,所以我們的教材是有書、有光盤、有軟件,還有玩具,然后還有網絡,其實幼兒園體系特別愛好這種多媒體教材。
  
  到了1997年,公司的一些技術人員覺得做教育軟件可能技術含量低,他們想做點高技術含量的,不然他們就分開公司了。當時是為了留住人才,我說你們想干什么?他們說做游戲吧!搞計算機的都喜歡游戲,我說“行,那就做游戲”,所以從1997年開始做游戲,他們上來就做3D。那時候中國的電腦還跑不起來,但是他們有一種欲望想尋求很高的技術。
  
  所以在1998年我們就推出了全中國第一款自主研發的3D游戲,那是一個即時策略游戲,之后又推出了四五款,出口還不錯,當時出口到韓國、美國,個別在國外基礎上還是正版率很高,盜版很少,但在中國大陸就很難掙錢,所以這個工作室一直是保持著,掙不到什么錢。
  
  從1997年干到2004年,他們干了7年都一直在做單機游戲。到了2004年,這個時候網絡游戲已經很火爆了,游戲這個工作組是獨立出去做,我就沒怎么參加。直到2004年,他們說沒錢了,錢花光了,可能要遣散了。我說:“別解散,我以為你們是全中國做游戲最厲害的一支團隊。”那個時候海內做3D游戲的還很少。我說現在網絡游戲不是很火嗎?你們為什么不去看看?他們說網絡游戲是什么我們不太懂得。你知道有時候技巧職員對市場的敏理性是不夠的。
  
  然后在2004年,我說咱們開始做網游,我后來研討了一段時間,就是自己去玩,我發現網游還是可以掙錢的,因為它基本上沒有盜版。我常常對他們這么說:只有中國原創的游戲研發組織還有一個能活下來,我覺得應該就是你們,所以不要怕,那個時候其實網易已經掙了很多錢了。
  
  就這樣這個組即是從做單機游戲轉到了做網游,一下子就成為了中國的原創氣力,可以說是最強的一支,直到一兩年前,可能這個隊伍幾乎是國內惟一做3D網游的,而且可能做成比較大的隊伍,到現在為止應該也是全中國做3D網游第一大的企業,也是全中國出口最大的企業。范圍其實發展挺大的,2009年10億利潤,去年招了很多人。但你要是做單機游戲的話,可能一年連100萬利潤都沒有。所以有的時候我們略微轉一下行,同樣的人、同樣的文明、同樣的技術、同樣的水平,行業就大不同了,就可能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這個反過來就闡明什么呢?這個組其實是原來洪恩軟件的一個研發小組,出去獨立做游戲的。洪恩軟件發展很好,因為那個時候是純軟件,所以也就無奈發展到特別大,每年銷售額坦白地講也一直沒過億。但是他們受到游戲的啟示,現在一轉行就做得很好。然后洪恩軟件那個小組也做了一個決定向硬件發展,做沒法盜版的東西。就這樣他們把內容做了硬件,現在大家可能在市道上看到很多風行的小孩學慣用的,拿筆一點書就發聲的東西。洪恩算是做得比較好了,銷售額一下子就起來了,今年應當有2個多億吧。
  
  所以這個又一次證實了,行業決定一切,當時我的感覺是,只要有本事賺到幾百萬,你就有本事賺幾個億,只是因為行業不同導致你可能比差,可能比馬化騰差。
  
  其實你要在恰當的行業你會發明自己成長得會異?,所以這一點是我今天特殊想跟大家說的“行業決議所有”。但是這里并不是說我想讓大家在行業中換來換去。你看我們最初做電腦生意,我做了一年算是拋開它,實際上一直堅持做四五年也還是能賺錢。從1996年做到現在15年了,我們始終在堅持。( )那么游戲這塊發展是比擬快的,2004年開端,2007年就上市了,所以我們的閱歷也是有很多這種保持跟放棄的一些聯合。所以說大家還是要詳細問題詳細剖析,不要容易地廢棄。
  
  也就是到這個時候我曉得了什么叫“男怕入錯行”,我本來說了許多年,不知道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什么,但是當初我覺得這句話太重要了,傷感日志,當然女企業家也一樣——“女怕嫁錯郎”也很主要。
  
  相信規律,有目的地成功
  
  要相信規律,有目標地成功,這里規律是什么呢?我覺得咱們所有人都有一個習慣,或者是有一種規律是什么?就是當我們做了一些錯事兒,我們去堅持直到最后撞墻了,然后我們才學到了一個經驗,下次不再犯這個弊病了。但是我們的人生有多少時間允許我們一直出錯呢?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經歷一遍,然后所有的事情都撞南墻能力學會。
  
  所以說我覺得看到書上的東西,或者聽到別人講的東西,要盡力去相信那個東西是真的,不要一定等到自己親自經歷之后才感觸這個東西是真的。我這么多年讀過好多書,尤其我記得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我真是讀了幾百本書,拿同窗的圖書證去藏書樓借書看。然后我努力把很多前人的教訓盡量轉化為自己的常識系統,因為我知道咱們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去撞那么屢次墻,所當前來我謹記很多規律,然后用這些規律去分析問題,固然后來我簡直做的每件貿易上的事件都可能有好的和偏不好的,但是確定不會呈現特糟的事情。
  
  創業者可能常常寫PPT融資,好比說我們的門檻是什么,這個行業的門檻高不高?然后我們的競爭上風是什么?那么我們的劣勢呢?我們哪些事兒適合做,哪些事兒不合適做?這個行業現在是一個成熟的行業還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其實這個跟投資很像,其實看人、看步隊最重要,在投一個行業前也肯定要看這個行業的發展速度。還有這個行業在未來是一個非常遼闊的范疇,還是一個非常有天花板的領域?包括有沒有已經成熟的團隊?壁壘高不高?是所有人都會干的事兒,還是只有少數人才能干的事兒?大家把所有這些書上曾經看到的很多經驗隨時來問自己,把它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千萬別干這種事兒:書上說門檻不高的事兒仍是盡量少做,但是我感到我能成,我一定能把這事兒做得很大,我認為我是異乎尋常的……有這種主意恐怕就很蹩腳了,當然有可能你真是不同凡響,然而一個很大的多少率是你最后還是得撞墻,用時光來檢修你這個設法是過錯的。不要過火地相信自己,有的時候過分地信任本人,其實最后的代價就是要花很長很長的時間來測驗這個社會規律是正確的還是你個人是準確的。
  
  所以你一定要有目的地成功。再舉個例子,在網游行業里,2004年我們創立完美時空的時候,還有一個創業者是巨人的(博客),你看史玉柱,他原來做漢卡、做腦白金,他有很多成功的產品,所以說他進入網游行業之前是有成功經驗的。那么我們其實做網游行業之前,也算是有成功經驗,但是沒有他們的大,我們原來做洪恩軟件,在國內還是響當當的,那個時候在互聯網初期或者說互聯網沒起來之前,大家如果還記得有什么聯邦軟件排行榜的話,每周都會有各個軟件的排行,我們的洪恩軟件永遠都是排在各列中,我們肯定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地位。
  
  那么像我們跟偉人當時做游戲,都是屬于新參加者,而且以前都有過成功經驗,而且以前都是做產品出生的人。所以說注定了他們跟我們做這個事兒一定會成功,這是一個成功率極高的事情,而且我們的技術力氣比較強,原來開發過很多PC游戲,那么這個概念就叫“有目的地成功”。
  
  可能在最早期那一些網游公司呢,他們并不是有目的地成功,他們是一種偶爾的機會,然后有那么幾個起來了,當然也不能說完整是隨機的。
  
  我想強調的是,當我們充足地應用這個社會的良多規律,然后依照法則去辦事兒的話,你的勝利率會無比十分高。所以說大家不要等到撞墻之后才學會,必定要把書本上的貨色認當真真地去思考。
  
  從“頭”錘煉
  
  在最開始的時候可能幾個創業者程度都差未幾,比如說都是中學畢業,然后入世也就那么一兩年、兩三年,這個時候你要比的話,可能大家個兒差了一厘米,但是可能就是因為你是那個頭兒,你是那個CEO,所有最后的決議都須要你來做,別人可能開始也介入參與,跟你獨特探討出主張,但最后一想這個事兒反正有他頂著呢,他去做決定,你最后做決定吧,別人就去睡覺了,然后你自己就在那兒對吧?苦思冥想的,然后翻來覆去地睡不著覺,想來想去,這個其實是無形當中你取得的鍛煉、磨煉是別人的很多倍。最后就變成什么呢?你越來越強健,你越來越粗大,越來越高。然后導致你和其余的配合搭檔的間隔拉開了,可能后來大家到最后差距是一米高、兩米高、三米高。這個是在座的諸位無形失掉的一種競爭優勢。
  
  然后由此會引發什么事呢?引發你跟下面副總之間見識的不同、經歷的不同、經驗的不同,然后導致斷定的不同,甚至品位的不同、性情的不同,就開始產生打架、分家、吵鬧。這是一種必定的進程,那么之后呢?對于很多創業企業來說,你必需要面對著你有一點越來越孤單的那種感覺,然后你可能也時常有一種感到:這么簡略的事情他們怎么看不到呢?這其實也不能怪他們,因為所有的磨煉都被你經歷了,當然他們失去了成長的機遇,所以導致他們會落伍,這個非常重要。
  
  還有一個股權開釋的度,這個其實也是不對錯的,但是你看所有現在上市的企業,他們的股權概念根本有兩種情形:第一種情況是上市之后大股東還是控股50%以上。網游工業中就有很多,包含互聯網產業,有很多早期上市的,他們股權非常非常大;第二種情況是股權比較疏散,最后上市的時候CEO可能占百分之二十幾、百分之十幾,然后會越來越少。比方說最近可能有一個申請IPO的公司,大家會看到可能CEO占了百分之二十幾,然后有三個副總分離占百分之十幾,這是屬于一種平均式的股權分別方法。兩種股權情勢分辨都會帶來將來經營方式的一個極端,我認為是會走向兩個極其,所以大家怎么抉擇呢?還是要穩重。
  
  如果是獨占形式的,就是你上市之后還會占50%以上,這種情況一定會導致你比較偏向于專斷的。為什么呢?因為你的經驗越來越豐盛,你的觀點比別人強,后來你原來還想民主一下,但是最后沒法民主,因為他們的觀點跟你是不一樣的,最后你不得不壓服自己,這事兒還是我拍板吧,最后你就離大家越來越遠,這是獨占式的。這時候你要享受孤獨,互聯網企業跟這種狀況比較像的如丁磊、陳天橋。
  
  對股權非獨有式的也有很多,包括張向陽,他是屬于股權比較少的。分散式股權也會發生弊病,弊端是什么?假如CEO、引導人最后上市只占了百分之十幾,可能會產生立刻把股票賣了,走了算了,因為做來做去的,就似乎自己引誘力不是那么大,興許會想到賣了之后再去創一攤,都會有這樣的想法。所以這樣的企業有可能走不了特別遙遠,這個我只能是猜想。因為咱們中國現在還沒有太多這樣的案例。
  
  這一點我并不想說對錯,我只是想說這兩種情況很重要,大家要去思考。從我們完善時空本身的案例來說,骨干人員還是有很多股權調配的。最后上市的時候我是按百分之二十幾,我覺得還是不錯的。因為我們上市之前還是有VC進來,當時還在討價還價、大家相互占什么比例的時候,我覺得有一件事對我的影響還是蠻深的。我開始覺得他們占的比例太多了,我無法忍耐。然后就僵持著,對方也不妥協。
  
  這時候我找另外一個先輩征詢,我說:“哎呀……他們占的股份太多了,我覺得占百分之二十幾就行了,他怎么占了30%多。”那個友人就這么說:“他說宇峰,有的時候速度挺重要的,你就這么想,等你上市之后,你努力做企業,公司的利潤增長了百分之十幾、二十幾,你失去的那些就都回來了。與其在這兒折騰多少多少的股權,不如你未來把企業利潤做到增加個10%、20%,你也就回來了。”當時一想,我說沒問題,我有本領讓這個企業利潤一定要連續增長,所以現在這點兒股權該釋放就釋放吧。
  
  這句話實在是救了我,咱們當時就是由于我說OK那就簽吧。而后我們遇上了當時2006年9月8號的一個文,但凡9月8號之后設破的海外構造,必需得經由某一個審批才干上市,9月8號之前重組的,能夠直接就走了,而我們是9月6號碰勁簽的字,然后9月8號出那個文了。我當時一想,看來有的時候不要太計較也是有好回報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37167.html

相關閱讀:蒙牛老板牛根生創業故事
李想:80后創業者的七要點
值得投資的創業項目
章光101趙章光:赤腳醫生創造財富傳奇(一)
創業故事:蘇大“面膜姐”創業月入4萬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