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勵志人物:路遙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勵志人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本期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勵志人物是“路遙”,盼望大家會愛好。

  平凡的世界,一個路遙就夠了

  1966年,路遙考上了西安石油化工學校。但這一年文革開始,高校結束招生,他不得不留在延川中學加入文革。

  他從一個農村青年,搖身一變,成了學校造反派“紅四野”的頭頭。他給自己刻了個斗大的印章,帶著一撥兒腦筋發燒、精神多余的小青年,在城里咆哮而過,搶了延川縣武裝部的兵器,砸了縣銀行的大門。

  這些激進、冒進行為多少開釋了他長期以來被壓制的自滿、辱沒情感。但這也成了日后反噬他的“原罪”。

  路遙,1949年生于陜北清澗縣王家堡村,家人給他取名“王衛國”。到他八歲那年,家里又添了弟妹三人,家徒四壁。

  1957年暮秋的一天,父親說帶他去延川縣郭家村的伯父家走親戚。母親一早特別給他穿了新布鞋。走了整整兩天,腳磨出了血泡,終于到了伯父家。歇腳之后,父親說第二天一早要去縣上趕集,下晝就回。八歲的孩子已經很會裝糊涂。第二天他早早起來,躲在一棵老樹后,看著晨霧中的父親夾著累贅,像小偷一樣遛出村,過了河,上了公路……他的眼淚刷刷往下賤,幾乎在一夜之間,他把自己從一個八歲的孩子拉扯成了一個大人。

  他個性獨立,有主意,不顧伯父母的反對,在同窗有限的贊助下上了初中。食堂的伙食分甲、乙、丙三個等級,干部后輩們吃甲菜,他經常連丙菜都吃不起。在一個敏感的十多歲孩子的眼里,他目力所及的世界是迥異分化的。

  他常常餓得發瘋,失望,飛馳至野外找野雀蛋和能吃的野水果子和動物。

  這種刻骨銘心的饑餓感和匱乏感,像一個宏大的黑洞,需要余生用超乎想象的能量去滿意和彌補。

  《路遙傳》的作者厚夫說,“這種饑餓感是尾隨路遙一輩子的老狼。”

  “哪一個本地女子能供我上大學”

  1968年,延川縣革委會成破,19歲的王衛國擔負延川縣革委會副主任的要職。但很快,跟著巨大首領毛主席的一紙號召,他的人生再次被改寫。

  年底的12月12日,他帶著一本紅寶書、一把老镢頭,一塊新白羊肚毛巾和簡略的生活用品回到了家——郭家村劉家屹嶗大隊,“接收貧下中農再教育”。

  村里書記同情這個心氣高的孩子,1969年冬,將他選送到“貧下中農毛澤東思維宣揚隊”,進駐延川縣百貨公司發展路線教導。

  在此期間,他與北京知青林虹陷入熱戀。林虹來自清華附中,美麗,出眾,是文藝骨干。他們在下雪天一起延著河床漫步,唱《三套車》和《拖沓機手之歌》。因為林虹,王衛國開始喜歡穿紅色衣服,曾取筆名“纓依紅”,后改為“路遙”。

  1970年春,全國開始自上而下整肅造反派,路遙涉嫌在武斗中打逝世對峙造反派“紅總司”頭頭白正基。未幾,他收到了林虹的斷交信和退回的提花被面。

  戀情露出崢嶸、斑駁的底色。

  在一天夜里,他走到郭家村的一個水潭,但最后“不僅沒有跳下去,反而在內心喚起了一種對生活更加深厚的愛戀。最后微微地折轉身,索性摸到一個老王老五騙子的瓜地里,偷著吃了好幾個甜瓜。”那一刻恍如神跡浮現,苦楚像灰霾一樣散去,食品臨時療愈了內心。

  在林虹之前,有延川本地的姑娘曾向他表白。他支吾道,我實在是農夫、地里的活十有八九不會干。姑娘任性地說:地里的活都由我去干,你在家里待著。把他驚得理屈詞窮,慌不擇路分開。

  路遙后來和朋友、作家海波談到婚姻,海波問他:為何不找個本地姑娘,知基礎,有挑揀?他有點賭氣:“哪一個本地女子有才能供我上大學?不上大學怎么出去?就這樣一輩子在鄉村漚著嗎?”

  路遙將自己的婚戀觀投射進小說《人生》里。高加林雖然心底深愛著劉巧珍,但為解脫運氣,仍抉擇了干部家庭出生的黃亞萍。

  “想要解圍”的心境

  失戀之后,路遙跑到摯友曹谷溪那里痛哭了一場。

  曹谷溪大路遙八歲,延川縣小著名氣的詩人,文革時因支撐“紅總司”,被路遙派人抓進監獄。后兩人握手言和。

  1970年夏,曹谷溪以路線教育踴躍分子的名額,調路遙到通信組培訓。在通訊組,路遙遇見了日后的妻子林達。林達性情單純,文筆好。其父親是歸國華僑,曾擔任廖承志秘書。與路遙戀愛后,林達特意去見了與她從小一個大院長大的林虹,據說林虹大哭一場。

  1973年夏天,各公社開始向高校推舉工農兵大學生。路遙再次由于“白振基”案,先后被北師大和陜西師大中文系謝絕。在延川縣文教局和縣委的盡力下,從新核查此案,證清楚振基在4月18日早上已死亡,與路遙無關。

  1973年秋,路遙得以推遲一周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他個頭不高,看著敦實厚道。入學那天,他穿一身半新不舊的灰色長制服,挎黃帆布背包,“匈奴須”被細心刮掉,臉青亮青亮的,嘴角透著微笑。他憑精彩的組織能力,全票中選班長。

  林達每月38塊的工資,大局部聲援了路遙,剩下的保持自己儉樸的日常生活。在后來路遙病危時,很多人雖然對林達心有責備,但從未有人猜忌她這畢生為路遙做過的就義。

  1977年路遙畢業,留在《陜西文藝》(后來的《延河》雜志)當編輯。林達在延川縣委宣傳部任干事。

  一年后,1978年1月25日,兩人結婚;榉吭O在縣委宣傳部辦公室,一張雙人床,兩床新被子,窯洞門口貼個“喜”字。路遙穿了件藍衣服,戴頂藍帽子,兩人扭搖擺捏,隔得老遠。1979年,女兒路遠出世。

  這時候的陜西作家群,人人都憋著股子勁兒,要拿出好作品來。

  1978年,賈平凹的《滿月兒》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1979年陳忠實的《信賴》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立身篇》獲1980年飛地理學獎。

  那時的路遙很苦惱,“想要突圍”。他于1978年寫的否認文革的中篇小說《觸目驚心的一幕》,兩年間被所有刊物退稿。

  在最后投《當代》時,路遙對朋友說,“假如再被退稿,就一燒了之”。但沒多久,他就收到《當代》打來的、邀他去北京改稿的電話。

  小說《驚心》在《當代》1980年第三期頭條刊發。之后獲第一屆全國優良中篇小說獎,1979-1980年度《當代》文學聲譽獎。

  《延河》詩人聞頻回憶,一個星期天,路遙從前院急增進來,手里拿著一封電報,一進門便喊:我獲獎了!說著撲過來,牢牢擁抱了他。

  抽好煙,是心理需要

  1981年夏,路遙住在陜北甘泉縣招待所寫作最主要的小說之一——《人生》,每天工作十八個小時,日夜不分,身猶如燃起大火,五官潰爛,深更深夜在接待所內轉圈,以至招待所的人疑惑他神經錯亂。

  路遙喜歡把自己投入這種猶如煉獄正常的情境,他認為“只有在無比繁重的勞動中,人才會活得更為空虛”。把身體和心都放得低低的,把生命填得滿谷滿倉,富裕豐盈,這是他的基自己生觀。

  這期間,還產生了一件令人頭疼的事。路遙父親砍了公路邊的樹,被清澗縣公安局抓到扣押所。其實也是公眾人欺侮他家在“門外”不站人。路遙輾轉托好幾層關系向清澗縣委書記說情,路遙父親才得以釋放。

  權利,在城鄉事實里所顯示出的無往而不利的適用屬性,以及底層農夫對它的垂涎膜拜,深深地植根在路遙的精力里,多少影響了他后來的一些行動。

  僅二十多天后,《人生》脫稿。路遙順便到陜北知名的道教圣地白云山道觀中抽了一簽,顯示“鶴鳴九霄”,大吉。

  《人生》在《播種》雜志1982年第3期頭條刊發。中國青年出版社于1982年11月推出單行本;鸨匠皆O想。

  出版社首次印刷13萬,很快脫銷。第二版12.5萬,一年后加印7200冊,總數將近26萬冊。

  讀者來信雪片般飛來,七八個電視臺要改電視劇,轉達室的的電話都要被打爆了,路遙常常剛接完電話回到家中,一只腳還敗落定,又要回身接下一個電話。年青人把他奉為“人生導師”,一些潦倒青年,劃定他必須趕幾月幾日前寫信勸導他們,否則就要死給他看。

  1983年,小說獲中國作協的“1981——1982”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因創作成就凸起,1983年,路遙成為中國作協陜西分會駐會專業作家。

  1985年3月,36歲的路遙,與賈平凹、陳忠誠、楊韋昕一起,入選為中國作協陜西分會副主席。

  然而,路遙的生活困頓也超出人的想象。他窮得叮當響,湊不齊去北京領獎的路費。

  路遙好煙,而且抽好煙,天天兩包。一百多塊錢的工資有時還不夠他的煙錢。再加上還要救濟農村的窮親戚,供養農村的兩雙父母,日子過得顧此失彼。

  海波曾問他,為什么不下降煙的品位?路遙不贊成,認為抽好煙不是生理上的需要,是心理上的需要。不是為了打腫臉充胖子,而是為了營造一種絕對肅穆的心情。

  《路遙傳》的作者厚夫以為,抽好煙,“有?衛其強盛自尊心的一面,這毫無疑難”。

  最后,領獎日期鄰近,弟弟王天樂在外借了500元,火速趕到西安火車站,送給著急等候的路遙。

  有一種“殉道”的悲劇精神

  1983年春夏之交,路遙已經功成名就時,他信心再次把自己投進“嚴格的牛馬般的勞動”——寫一部浩瀚的長篇小說。

  經由兩年的前期資料貯備,1985年秋,路遙帶兩大箱書籍跟材料,十多少條香煙,兩罐雀巢咖啡,到銅川礦務局的煤礦醫院開端寫稿。在弟弟的籌措下,礦病院為他部署了一間用小會議室改成的工作室,一張桌子,一張床,一個小柜,還有一些塑料沙發。

  礦上生涯艱難,沒有蔬菜,雞蛋,豆腐都難買到。路遙中午起床吃饅頭、米湯和咸菜。晚上有時吃點面條。

  12月上旬,完成第一部的初稿。路遙懷抱著二十多萬字的手稿,趕在新年之前回家探訪女兒路遠。他與妻子林達的夫妻關聯已是強弩之末。兩人無論家庭背景,仍是生活習慣、思維方法都差得太遠。

  許是小時候遭遇的饑餓之苦仍在心頭作怪,他在物資上對女兒毫不剝削,女兒要啥,他就買啥。

  他曾借錢女兒買了一架很貴的鋼琴,但最后也沒用上,只得擱在家里的角落。女兒春游要吃三明治,他跑遍了西安,最后在凱悅酒店花60元買了兩塊。這象征著一個大學畢業生兩個月的工資。“它該不會是金子做的吧?”看見的共事問。

  1986年初,路遙把第一部初稿給了《當代》分管西北五省稿件的青年編纂周昌義。周昌義后來回想,他在西安期間,常有人問:看路遙的稿子吧?臉色怪僻。

  “好似許多人都不看好路遙的這部稿子,仿佛都不信任路遙在《人生》之后,還能寫出更好的貨色”。

  但事實上,周昌義也不覺得這是一部好小說。沒有懸念,不意外,還沒來得及激動,就讀不下去了。

  之后,作家出版社也退了稿。

  1980年代中期,是古代主義橫行,現實主義自大的時期,要不寫點魔幻現實主義,意識流,象征主義,玄色風趣,好像就沒有資歷念叨文學。

  路遙悲憤對王天樂說,豈非托爾斯泰、曹雪芹、柳青等一夜之間就變成這些小子的學生了嗎?

  最后,《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于1986年11月由不那么主流的《花城》第6期全文刊發,12月,由文聯公司出版。

  1987年夏,等到路遙寫完第二部,因為內部看法不合很大,《花城》也不愿發了。轉由更為邊沿的《黃河》雜志刊發。

  這時,他的身材已經完整垮了,像“彈簧全部地被扯斷”,只能用腿、膝蓋的渺小力量,跪在地板上把狼藉的稿頁和資料整理起來。每吸一口吻都特殊艱巨,要發動全身全體殘存的氣力。在任何處所,只有一坐下,就睡著了,打宏偉的呼嚕。

  在一次突然大吐血之后,王天樂陪他急往醫院檢查,結果是,必須立即停滯工作,能力連續性命。

  但路遙并不這么想。他去了趟榆林,找一位曾給王震、陳永貴看過病的老中醫張鵬舉。

  經過張鵬舉的調節,病情略微好些之后,1987年10月下旬,路遙又開始了第三部的創作。

  朋友白描說,路遙要強的心性不允許自己給人病懨懨衰弱的印象,因而他不愿向外人宣示自己的病情,甚至自己也不敢否認。

  厚夫則說:“他怕像曹雪芹、柳青一樣留下半部書,留下人生的遺憾。”他同時認為,路遙的身上有一種“殉道”的悲劇精神。

  弟弟王天樂在路遙人生最艱苦的時刻始終陪在他身邊,路遙去世后,他寫了一篇文章,名為“苦難是他永恒的伴侶”。

  苦難、殉道、“牛馬般的勞動”,這是路遙為自己設定的人生。在貧乏土地上誕生的孩子的心坎,須要一種高尚的、悲劇性、覆滅性的力氣,照亮和焚燒本人。

  路遙也轉變了弟弟王天樂的命運。他寫作成名之后,將勤懇、有思惟的弟弟招到銅川礦務局當采煤工人,又把他調到《延安日報》當記者。

  “田曉霞死了”

  《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創作地點在榆林賓館,前提比之前強良多,能吃到豐富的飯菜,還能洗熱水澡。

  他簡直完全忘卻了自己。

  有一天,正在洛川縣采訪的王天樂忽然接到《延安日報》社轉來的電話,讓他速去榆林。洛川離榆林三百公里左右,需要一地利間才干趕到。等王天樂心急火燎趕到,路遙哭著對他說,田曉霞去世了。王天樂愣了半蠢才反映過來,田是作品中的人物,孫少平的女朋友。他又急又氣,劈頭蓋臉數落了路遙一頓。

  又一次王在黃河壺口采訪,路遙的電話又追來。本來是他的咖啡和煙用完了。文聯出版公司再也不能給他預付稿費了,手頭一分錢沒有,又不能找人代買。王天樂只好托朋友找到榆林的一位引導。領導很熱忱,先拿來十條“恭賀新禧”,五瓶咖啡,并吩咐每月送一次,經費由榆林財政出。

  1988年1月27日,路遙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初稿。

  兩個月后,1988年3月27日中午12點半,中心人民播送電臺首播《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編輯葉詠梅是在一年前坐電車時偶遇路遙,才拿到了這本書。葉詠梅不知他的病情,依據播出需要,請求他在6月1日之前,交第三部的成稿。

  路遙決議到他的風水寶地,《人生》的寫作地——甘泉,實現他第三部最后的定稿工作。

  5月25日,離最后期限還有五天,他的神經高度緩和,一寫字手就抖得像篩糠,腿不停抽筋,常常從夢里驚醒,心臟劇烈搏動,追隨時會昏從前一樣。

  寫完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把筆從窗口扔了出去。走到衛生間的鏡子前,看著蒼老消瘦的自己,淚流滿面。

  6月1日,路遙在王天樂陪同下到北京,給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送第三部的小說稿。那里已經沉積了近兩千封觀眾來信。

  像干渴的夸父

  固然《平常的世界》一直地受到評論界的質疑,但它受到了民眾前所未有的歡送。

  1991年初,作家白燁提前得悉茅盾文學獎的評獎結果,他立刻去給路遙打電報:“大作獲獎,已成定局”。

  當天下戰書,路遙在家里坐臥不安,總認為有什么事,便到作協院子里散步,走到門房,看見門口的信插里有一封電報,感到可能跟自己有關,拿得手上一看,恰是白燁發來的捷報。

  他高興得要跳起來,第一時間找到王天樂,告知他獲獎了,排名第一。兩人半天說不出話來。

  此時,除了女兒,他幾乎赤貧如洗了。

  早在路遙寫完第二部,身體面臨崩盤之時,妻子林達就已提出離婚。王天樂也勸他停止有名無實的婚姻,但路遙以女兒為由沒有批準。

  1991年3月10日,《人民日報》揭曉抵觸文學獎的結果。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央委托陜西電視臺新聞部,采制一條反應路遙深刻生活的三分鐘新聞片,供《新聞聯播》播出。

  腰纏萬貫的路遙再次借到了去北京領獎的路費,但到北京得宴客,還要買一百套《平凡的世界》送人。王天樂湊齊了五千元趕到火車站,憤憤地說:今后不要再獲什么獎了,如果拿了諾貝爾獎,我可給你找不來外匯。路遙咬牙:“日他媽的文學!”

  拿獎之后回到西安,賈平凹來向他慶賀。他說,你猜我在臺上想啥?賈說:想啥哩?他說:我把他們都踩在腳下了!

  賈平凹說,“他是一個強人。能人的身上有他比個別人的優秀處,也有被普通人不可懂得處。他大氣,也霸道,他暢快豪放,也使勁用狠,他讓你尊重也讓你害怕。”

  1992年元月,中國作協陜西分會見臨換屆,路遙是擬定的主席人選。

  他跟朋友們敞闊地聊天,到興頭上,山盟海誓:作協要成立一個公司,五個委員會,每年搞一次大獎賽,報名費就能掙不少。

  友人們問及下一部作品,他看了朋友一眼,一字一句地說:你小看我,這次,我不僅要在海內獲獎,還要拿國際大獎。

  也有不可對人言的為難處。他與妻子林達已達成離婚協定,林達廢棄所有回北京接洽工作調動。

  7月,女兒路遠小學畢業,被林達接到北京外婆家過暑假。路遙開始裝修作協新批給他的一套新房,自己搬到對門的朋友家住。這一段時光,人們?匆娝谧鲄f門口的破藤椅上昏睡。

  8月6日,他帶了幾件衣服、簡單的洗漱用品和作協會員證坐火車到他熟習的延安,肝疼激烈,病倒在延安賓館。

  8月12日,路遙住進延安地域國民醫院沾染科18床,檢討結果為,肝硬化腹水,伴有黃疸。延安宣傳部認為必需要向作協通告病情,但路遙保持保密。陜西省委在7月份已正式擬任他為作協陜西分會主席,但成果還沒有最后頒布。

  但新聞傳開,省委很快派人來,支配他住進省城的西京醫院肝病醫治核心。厚夫曾去醫院看望,見他又瘦又小,滿臉焦黑,在病床上蜷曲著,像一堆燃過了旺火的焦炭。妻子林達已在北京的中國消息社上班。

  雖然有醫院的全力挽救,1992年11月17日凌晨8點20分,路遙逝世,享年43歲。林達于18日晚飛回西安,處置丈夫的后事。

  賈平凹說:“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他是一個威風凜凜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260261.html

相關閱讀:蓋茨:我從巴菲特身上學到這三件事
西安東盛集團郭家學的勵志奮斗故事
“八一勛章”候選人王剛的勵志故事
2011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史立榮
劉德華:給世界一個微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