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應有的三重境界
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在公然場所與暗里場合表示迥異:在主席臺、鏡頭前大方陳詞信念滿懷;卸下“妝容”時卻是局促不安乃至愁容滿面。
市場遠景、現金流、資金鏈、內部人事、外部競爭……他們的口頭禪是——“壓力大”!
小孩子要求減負,大人們請求減壓。君不見,多少頂不住壓力的企業家英年早逝,更遑論金融危機前后跳樓的企業家了。這讓人想起了1944年盟軍那場生逝世攸關的史上最大范圍的登陸作戰,總指揮艾森豪威爾發出舉動命令后,在繁重的壓力下,唯有默默地忠誠禱告。生存仍是覆滅、榮光還是羞辱,就在彈指一揮間,終局不決之前指揮者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據說,香港特首曾蔭權在壓力宏大無奈排解時,獨一的行為就是把柜子里的數十雙皮鞋拿出來一遍又一遍地擦拭清潔。
商場與戰場。那些天天都要為企業的前進還是撤退、生存還是滅絕的作出決議并承擔義務的企業家,承當的壓力不用軍事、政治人物小。
俗話說,熙熙攘攘皆為利來,攘攘熙熙皆為利往。然而,我也發明有少數商人顯得那么從容鎮定,甚至無比淡泊。近間隔接觸,你甚至猜忌他們不是商人,而是心腸單純天真的大齡兒童。所言所談,所舉所止,皆無欲無求。近者有海航董事長陳峰,遠者有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更遠者則是美國羅奇格西。值得一提的是,他作為一個佛教徒進入商場,成為一名十分勝利的鉆石商人。
時下,儒商已不是時尚了。儒商之上還有佛商。華人圈乃至世界商界人士當下對佛商趨之若鶩,佛商跟佛商智慧正將諸多重壓中的商人擺脫出苦海。
一名虔誠的佛商說:佛家講心的力氣,佛商也是修心之商。佛商有虔誠懇,禮敬諸佛。佛商有敬畏心,器重果報。佛商有慈悲心,善待眾生。佛商有容納心,寬和待人。佛商有喧擾心,能坦然面對艱苦和懊惱。佛商有智慧心,能洞察塵世,高屋建瓴。
所謂商人,境界有三:奸商、儒商、佛商。
所謂佛商,異于凡人之處即“有智慧和覺醒,有慈善喜舍之心”。
存佛之心,為商則無壓力之勞形。功力在于修煉,功力在于真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279162.html
相關閱讀:李想:80后創業者的七要點
創業故事:蘇大“面膜姐”創業月入4萬
章光101趙章光:赤腳醫生創造財富傳奇(一)
蒙牛老板牛根生創業故事
值得投資的創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