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21歲,有了第一個自己開辦的公司時,你必定以為你是這么的聰慧,比以往任何一個人都聰明,你不須要倡議或輔助,只想拼命的干活,做一個很酷的產品,賣給上百萬的用戶,而后在25歲的時候退休。這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信念對年輕的創業者來說十分重要,許多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是這樣被無畏的年青人所實現。
當然,事實證實咱們很少能在第一次就擊出本壘打,21歲時的虛張聲勢終將被一些有用的東西所代替,我能稱其為智慧?或者不行,由于30歲的我并不敢說看透了創業。但是比擬21歲的時候,我敢確定有些貨色我現在做得更好,而且我現在的公司也比那時的經營的更好。這里列出其中一些:
1.銷售。我始終不喜歡創業過程中波及銷售的局部,為此我哭過好屢次,當我的配合搭檔懊喪和焦急時,固然我不是個銷售,可我不得不扛起銷售和市場的大旗。終極證明我是個銷售。如果你是開創人,你必須懂銷售。你可能不需要挨家挨戶的傾銷,但你一定要有這個能力,我到現在也并沒有做得很好,因為我有點愛出風頭,話多。但是我每天都在提高,我現在明白,銷售是勝利創業過程中很中心的一部門,而且我開端享受它了!
2.認識新人。我是個很外向的人,然而在很正式的場所就會變得拘束,我明白地記得多少年前我第一次加入一場科技大會的時候,我喝了2大杯啤酒才敢去和其別人講話,當初這種場合對我來說已經是小case,當你曉得“其余人跟你一樣拘謹”的時候,你就釋然了。多去意識新人,除了進步本人的交際才能,還能夠知作別人正在做什么cool名目。
3.提問。發問前,先聽,這實用于你的客戶、共事、其他創業者和任何人。我已經是一個善于傾聽的人,擅長傾聽讓我有機遇問有用的問題,當我們開發一個新功效時傾聽尤為有用,我們的客戶樂意為我們供給比以往的反饋,我只有問就行了。
4.碰到重要的事情保持自己的態度。我是有點不破場的人(個別我稱這為“思維開明”),我常常能看到事物各方面的長處,所以很難讓我說去支撐哪一方反對哪一方。但是創業這么長時光之后我清楚一個情理,搖晃不定在這里只有絕路一條,我必須抉擇一方然后持續前進,當和潛在的投資者或媒體記者談話時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這些人老是能問一些刁鉆的問題,我必需答復出一個簡潔的觀點,并使其站得住腳。
5.簡潔。在科技大會上我學到一個很主要的東西就是簡潔,假如我能將我現在做的事件很簡練的表白出來,我就更可能吸引別人的留神力。如果我對某人不停地念叨她的項目覺得厭煩的話,當我這樣的時候別人也會膩煩我。所以我籌備了3個版本的語言來先容我從事的項目:15秒版、30秒版和60秒版。
6.接收別人的提議。那個曾經自信的21歲少年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而現在我也明確了外部建議的價值,我記得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當你知道你不知道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的時候,你就是一個智者了。我感到這很重要,三人行必有我師。
7.斷定力。無論是在與生疏人的談話,還是斟酌先回復哪一封郵件,還是知道何時該關上我的MBP休息一會,我現在都比以前更能分清哪些是愛好做的,哪些是應當做的。創業就是一系列挑選的進程,在這里永遠都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做所有的事,所以天天我都會做無數個選擇,來決議如何渡過這一天,我通常會衡量考慮2個,然后取舍更好的那個,教訓導致更好的決議。
看起來變老也沒那么不好,俗話說,30歲是一個新的25歲(仍是18來的,我記不大清了),但是我很愉快我在緩緩變得成熟,而這也使我現在的創業公司比第一個要好良多。當我40歲的時候,我會再次回過火來看看今天,再寫一篇“40歲時我更擅長的X件事”。
0
6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316143.html
相關閱讀:章光101趙章光:赤腳醫生創造財富傳奇(一)
創業故事:蘇大“面膜姐”創業月入4萬
值得投資的創業項目
李想:80后創業者的七要點
蒙牛老板牛根生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