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幼年父母雙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陸續病故,他被稱為參加葬禮的名人。一生多旅行,心情苦悶憂郁,逐漸形成了感傷與孤獨的性格,這種內心的痛苦與悲哀成為后來川端康成文學的陰影很深的底色。在東京大學國文專業學習時,參與復刊《新思潮》第6次雜志。1924年畢業。同年和橫光利一《不是代》雜志,后成為由此誕生的新感覺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覺派衰落后,參加新興藝術派和新心理主義文學運動,一生創作小說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長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華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虛無主義影響。早期多以下層女性作為小說的主人公,寫她們的純潔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寫了近親之間、甚至老人的變態情愛心理,手法純熟,渾然天成。
成名作小說《伊豆的舞女》1926描寫一個高中生我和流浪藝人的感傷及不幸生活。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國》、《千只鶴》等。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亦是首位獲得該獎項的日本作家。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殺身亡。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國翻譯出版。
川端擔任過國際筆會副會長、日本筆會會長等職。1957年被選為日本藝術院會員。曾獲日本政府的文化勛章、法國政府的文化藝術勛章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742081.html
相關閱讀:“八一勛章”候選人王剛的勵志故事
西安東盛集團郭家學的勵志奮斗故事
蓋茨:我從巴菲特身上學到這三件事
2011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史立榮
劉德華:給世界一個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