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樂買李樹斌:,我也失敗過
作為一個80后,他說自己創業的成功是幸運的,大學四年他沒有規劃,卻創建了核桃林,24歲離開公司去讀研,25歲又從清華大學退學成為公司的“帶頭大哥”,而后黯然請辭,成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失敗”……他就是著名的鞋類購物網站“好樂買”的CEO李樹斌,一個有著傳奇創業經歷的80后大學人。
大學里的第一桶金
說起李樹斌,還得從1998年他上大學那年說起。那一年,家在遼寧丹東的李樹斌本來報考了清華大學,只因差幾分,成果被調解到了當時的北京播送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治理專業。
像許多大學生一樣,李樹斌一到大學也買了電腦,但不是用來學習的而是用來玩游戲。不料,原來想成為游戲高手的他,由于電腦老卡機,經常在游戲爭斗中被室友所“擯棄”。于是,為打發時間,李樹斌便從網高低載些軟件研究,從而學會了編程、做網站及flash的動畫制造。后來有友人拿著他制作的動畫參加網頁大賽,還拿了一等獎并取得獎金500元,李樹斌也分了一點錢。這點甜頭催生了他通過制作動畫賺錢的動機,于是他就聯系到了幾家設計公司,自動提出兼職打工,這當然受到了老板們的歡送。
2000年左右,恰是海內互聯網高速發展時期,中國三大門戶網站搜狐、新浪、網易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兩年后,搜狐率先發布盈利,隨同而生的設計公司此時也是一個高盈率的行業。在高回報率的驅使下,李樹斌花了一下戰書做了一個長達三十秒的動畫,沒想到老板特別愛好,一兩次就通過了。因為長期在學校外面接項目,他的收入從最初的幾千元“外快”很快回升至上萬元,他也成為了系里最有錢的男生。
談到此時,李樹斌一臉的壞笑:“其實后來他們不讓我做了,說我的動畫到處有版權問題,導致他們都被告了”。他坦承道,因為缺少元素,自己做的動畫的是找了國外著名的幾萬個素材拼起來的,侵權成為必定。然而他也匆匆發明,實在做動畫很累的膂力活,就廢棄了設計。而這時已經步入大三的他對人生也做了簡略的計劃:出國、考研、讀碩士、讀博士,最后去一家跨國公司做一個經理。于是,他便開始了為出國做籌備,直到那場震驚世界的“911事件”產生,才使其出國之夢粉碎,失敗。
大學最成功的一件事
1999年網絡論壇進入戰國時期,大大小小的網絡論壇一直呈現,各種分類細化的網絡社區隨之涌現。西祠胡同、社區天邊、寰球華人虛構社區ChinaRen也在這個時代蓬勃發展。時光最富余、接觸新事物最快在校大學生群體也接踵建破本人的校園BBS,如清華有水木清華BBS,北大有未名BBS,而當時的廣院固然有很好的硬件環境,卻不BBS,這促使李樹斌開端揣摩怎么樣成立自己大學的BBS——他命名為“核桃林社區”。他當時還想,廣院的美女特殊多,社區建起來后能夠為更多的大學生供給交換平臺,發明交友機遇?墒牵顦浔笾粫鰟赢媴s不會寫程序,怎么辦呢?多少經周折,他終于接洽到學校獨一的理工科的試驗室,經由交涉,實驗室終于許可幫他寫了程序,未幾,核桃林社區終于正式樹立,并且很快發展成了拜訪量從最初天天不足一萬人到每天二十萬人次閱讀的社區。其受眾范疇不僅籠罩廣院,而且還涵蓋清華、北大甚至本地高校學生,良多還有不少人因而相識、相愛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后來有一段時間,李樹斌被受邀加入婚禮都成了一件很平凡事件。
360公司董事長周鴻?曾說過:大學生最不缺兩樣東西,一是時間,二是荷爾蒙?梢哉f,李樹斌便很好天時用這兩樣貨色,他利用前者學習flash動畫制作掙外快,掙得第一桶金,又應用后者建立有名的校園BBS社區——核桃林,成了大學生交友之地。他自己也回憶說:“我覺得大學里最成功的就是做這個東西,每年都會參加很多這樣的婚禮。賺他們的錢沒什么意思,但是轉變他們的運氣,給予他們幸福的意思更大。”興許這為“百合”“世紀佳緣”等相親網站提供了商機,在一次圓桌論壇上,主持人還調侃李樹斌和百合網CEO田范江說:“李樹斌似乎更合適去百合網做CEO。”
人生的第一次失敗
鄰近畢業時,李樹斌迎來了他人生的主要轉折點:大四下學期,一個偶爾的機會李樹斌順利應征成為了一家電子商務公司,也就是后來的“搜易得”的程序員。沒過多久,剛從改名為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的李樹斌就擔負CTO,參加已經改名為“搜易得”公司的創立。同年,愛國者收購“搜易得”。工作期間,李樹斌又考上了清華大學計算機專業研究生,但他仍是抉擇了一邊上學一邊介入公司事務。但沒想到的是,兩年后,“搜易得”卻面臨著加盟商不再交錢續約、經營團隊大范圍離任是尷尬局勢。
就這樣,正在讀清華大學盤算機研究生的李樹斌再次陷入了迷茫,而且,研究生的純實踐課程與自己擅長常識利用的方向完整相悖。此時,愛國者的開辦人馮軍找到了李樹斌。當時的李樹斌才25歲,行將成為搜易得的“帶頭大哥”。經過馮軍的徹夜交談,最后協議:李樹斌自己出錢購置公司5%的股份,自己親身“操盤”“搜易得”。2006年,李樹斌從清華研討生退學出任“搜易得”總裁。( )而此時的“搜易得”面臨資金緩和、職員本錢過高、商城模式步入死角等窘境,為了扭轉乾坤,李樹斌先后采用“裁員、封閉分公司、調劑貿易模式”等辦法,使原有120多人公司裁制40多人,將分公司全體關閉。經過8個月的煎熬,李樹斌已經心力交瘁,“搜易得”終極沒能起逝世復生。
2005年,四大門戶商城的后果不斷降落,買斷費卻反而不斷高漲、少數加盟商提供的品質分歧格產品損壞了“搜易得”的口碑、國美大中們猖狂打價錢戰,這些都對“搜易得”造成了致命創傷。2006年,李樹斌的團隊未能在門戶商城競價中勝出,加盟商一哄而散,“搜易得”從此一敗涂地而大勢已去,同年8月初,李樹斌正式辦完了辭職手續,黯然請辭。
“說瞎話,他們(馮軍等)挺鎮靜的,也看出來我也沒有才能把‘搜易得’做好,可能就是等我,或者說他們也沒有找到適合的人罷了。在此之前,我覺得自己特別能干,最后我才覺得其實自己只是善于干一些和產品方面相干的東西,對一個25歲的年輕人來說,公司管理方面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各方面的經歷都不夠,但給我的播種就是,我對公司為什么失敗有了更深入的意識,公司不是老板一句話所有的事兒就都能辦好的,不是老板想使勁這個事兒就必定能干好,需要和諧的事兒太多了”。
2010年9月17日,已成為“好樂買”CEO的李樹斌安靜的回想6年前的種種閱歷時說,“這是別人生的第一次失敗”。
對話李樹斌(節選)
記者:您當初好不容易考上清華大學的研究生為什么半途退學當搜易得CEO,您當時是如何斟酌的?
李樹斌:我感到兩者不存在可比性,讀完研之后還要出來找工作,而不考研直接當老板,讀完研不見得有這樣的機會,機會是很短暫的。當時的情形是搜易得老總分開了有這樣的機會,如果換了新老板的話我就沒有這樣的機會;其次,一個不熟習我的公司是不會請我做CEO的,在這個公司我呆了三年,假如讀完研的我只是一個剛畢業的學生,是不會有這樣的機會的。我當時認為,接任CEO后,公司會從一個低迷的狀態走向一個很好的狀況,實際上是無奈走出困境,我當時25歲,這個年紀去一家公司做CEO是很難做好的。
記者:看您大學的生涯處于一種無打算的狀態,沒有明白的職業規劃而創業最終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您認為自己是榮幸的嗎?
李樹斌:幸運肯定是有的,三分七開,幸運的成分至少占了三四分吧,可能是五五開,甚至會更高。但是也需要個人的能力作支持,上學的時候我如果不會編程,搜易得也不會找我。編程、寫程序為我創業打下一定的基礎,如果你想創業一家互聯網公司,如果不會寫程序、又不會做設計,而你只有幾萬塊錢,請個程序員都請不起,創業怎么能成功呢?創業確定有個試錯的成本,如果五萬元連個試錯的成本都沒有,反之如果自己會一些編程和設計,試錯的成本為零,成本最低。因此,一個創業人最基礎的一個能力就是:不必請人你也能干。
記者:您覺得自己創業成功的奇特之處在哪里?或者說獨特的素質是什么?
李樹斌:不喜歡求人,自己能干的盡量自己干。因為自己不樂意和別人打交道,如果請人幫忙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還不好心思說,對付著用的話效果不好,不如自己會,做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創業其實不是特別精深的東西,不要專心想著要戰勝百度,做一些實際性、運用性的東西還是有可能的,好比做一個網站還是很簡單的,公司初期兩三個人,請求創業具備把事情做成的最基礎水平的能力,但是你創業的公司發展到幾百人的時候,你還在做最根本的東西肯定就不行的。
記者:互聯網創業者都有一個共性,不是技術出身,就是管理出身?互聯網行業對大學生創業的來說,門檻相對較低?
李樹斌:沒錯,和傳統行業比擬,互聯網對大學生來說門檻確切絕對較低,一個人都能做,很多名目都是一兩個人干起來的。我是比擬偏向于技巧機能的,像張向陽,丁磊、李彥宏、馬化騰、周鴻?都是程序員,技術出身的創業是比較輕易的,然而個例外,他是管理出身,不外馬云有一幫誓死追隨他的十八羅漢。如果是管理類出生的草根創業者,可能會遭受事實的為難,須要很長時間的管理基本,一個年青人,你怎么有這么大的人格魅力,讓一兩個做技術跟產品的跟隨你,而你又不可能給人家那么多錢?管理出身如果做到很高等的程度了,再出來創業的話,很容易讓一批技術人才追隨他,或者順利拿到風投。如果是技術性創業,你將會具備技術先本性的上風,工作很大一局部都是可以自己干了,比方技術性比爾蓋茨、及其合伙人都是工程師,創業成本很低。
記者:當初大學生創業的越來越多,但是成功的很少,您認為大學生創業要具備哪些前提?
李樹斌:首先經濟條件要好。如果沒有收入、沒有住處,創業從何談起?所以要想創業,家庭條件相對照較寬松,因為人在過于貧困的時候容易做一些過激的舉措,最最少在一段時間內不為饑寒問題而發愁,而集中精神去創業,不同意所謂的露宿街頭、吃上頓沒下頓去創業,那種精力雖值得推廣,但是如果因為這些因素掣肘,壓根沒有經歷去創業。創業需要二心研究,不為外界無謂的因素煩擾。其次,需要一定的啟動資金,即便這部分資金很少,但是只有你可能干很大一部門事情,即使一點點資金也會起很大作用,就怕實際上你什么都不會,就只有一個主意,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請人,成本很高。為節儉成本,大學生創業能自己干得盡量自己干,才可以檢測別人干得好與不好。
記者:有媒體報道,中國大學生創業勝利率均勻為3%,而美國成功率高達20%,你以為有如斯之大的差距是為什么?
李樹斌:第一,美國大學生的福利很好,在創業初期可以領到一些救助金,有很多取舍,而在中國不一樣,沒有福利,不會因為你創業露宿街頭會為你預備一套公寓,沒有像歐美教會說施舍一頓飽餐,所以中國大學生是為了創業而創業,為了錢而創業,而這點和美國不一樣,而美國大學生可認為了幻想可以去非洲去察看大猩猩,而中國事做不到的,連去非洲的錢都沒有。第二,美國比較開放,可以參與到很多配合項目,比如可以找個合伙人給他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或者找個能力互補的人,而中國人情愿將錢砸在創業里,也不樂意和別人分享,想著完全由自己把持,那么成功率肯定為零。如果做一件事情和別人合作,做大做強,別說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五就是很大的一份。因此,在目標上,中國大學生是為了創業而創業,即使不喜歡也要去干,感到像自己發現了什么商業點能掙錢就去創業,實際上基本不懂,失敗是必然的。美國大學生創業大多是為了興致而創業,必要的福利保障更容易成功,在加上很Open的人協作干一個項目更容易成功,而在中國大學生屬于分別狀態,不違心跟人合作和分享,不會有人支撐甚至打擊你,很難找到合伙人而導致創業失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86870.html
相關閱讀:章光101趙章光:赤腳醫生創造財富傳奇(一)
值得投資的創業項目
創業故事:蘇大“面膜姐”創業月入4萬
李想:80后創業者的七要點
蒙牛老板牛根生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