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德伐伐尼的靜心指導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效腦波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德伐伐尼是通過靜心者傳出和說出的神明的聲音,靜心者成了一支空管,成了一條通道。這種靜心是口舌的一種拉蒂漢(Latihan)。

它使你有意識的頭腦徹底放松,當你晚上做完這最后一件事時,一定會有一個很深的睡眠。

一共有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十五分鐘。

在整個過程中,始終閉上你的雙眼。

第一階段:十五分鐘

靜坐,最好有輕柔的音樂伴奏。

    第二階段:十五分鐘

    開始胡言亂語,例如:“啦…啦…啦”,直到一些陌生的類似詞語的聲音自然產生。這些聲音須來自大腦中陌生的部分,這部分的大腦只有小孩子在咿呀學語前才被使用。要輕柔地、交談似地發聲;不要哭泣或高喊,也不要大笑或尖叫。

    第三階段:十五分鐘

    站起來,繼續不停地說,讓你的身體合著你的聲音輕輕地移動。如果你的身體是放松的,細微的能量便會不由自主地形成一種拉蒂沃。

    第四階段:十五分鐘

躺下,保持安靜與安寧。

 

把音樂作為靜心

    濕婆說:“當你聆聽弦樂時,要傾聽混合在其中的主音;這是無所不在的。”

    你聆聽一件樂器——如錫塔琴或者任何其它樂器。會有許多音符涌出,要覺知,要傾聽其中的精髓,其中的主流,原有的音符都是圍繞著它源源流淌出來的,要傾聽最深處的旋律,是它把所有的音符凝聚在一起——這是主體,就象你的脊椎。你的整個身體就是靠著脊椎支撐著。聆聽音樂,要警覺,要把自己溶入到音樂當中去,要發現音樂的脊椎——源源流淌,它是將一切凝聚在一起的主體。音符飄來又飄去,然后會消失,但其主體核心會繼續流淌。要去覺知它。

    音樂原先基本上是用來靜心的;特別是印度音樂已發展成了一種靜心方法。印度舞蹈也成了一種靜心方法,對為者來說這是一種深層的靜心,對觀者來說這亦是一種深層的靜心。舞蹈者或音樂家可以成為行家,如果沒有靜心,那他只是一名行家。他可以成為一名出色的行家,但他的靈魂不會在那里——只是徒有軀體。只有當音樂家成為一個深層靜心者時,靈魂才會出現。

    而音樂只是某種外在的東西。在演奏錫塔琴的時候,他并不只是在單純地演奏;他亦是在用內在的覺知去演奏。錫塔琴在外部演奏,而他的強烈的覺知則在內部移動。音樂是向外流淌的,但他保持著覺知,并不時地能夠覺知到它內在的核心。而那會帶來三摩地(Samadhi)!那將成為一種狂喜!那將是最高的峰巔!

    但是你在聆聽音樂時又在做什么呢?你沒有在靜心。相反,你是把音樂當作酒精之類的東西在加以利用。你用它來放松,用它來忘卻自我。

    這是不幸的,可憐的;用來覺知的方法竟然會被用來幫助睡眠。人就是一直這樣在傷害著他自已。

    這條經文說,聆聽弦樂的時候,要傾聽其真正的主音,傾聽混合在其中的精髓,“這是無所不在的”。這樣你就會體驗到應該體驗或值得體驗的東西。你就會變得無所不在。

    隨著音樂,找到那混合在其中的精髓,你會變得很覺醒,帶著這份覺醒,你將會無所不在。

    此刻,你在“某一個地方”——在一個我們稱之為“自我”的地方。

你就是站在那一個點上。如果你能夠變得很覺醒,這個點便會消失,你就不會站在任何一個位置上:你將無所不在——仿佛你就是一切。你將會變成海洋,你將會是無限的。頭腦是有界的,而靜心則會使之變成無限。

 

聲音的中心

    濕婆說:“沐浴在聲音的中心,就像置身在綿延不斷的瀑布聲中,或者用手指捂住雙耳,傾聽聲之音。”

    這種方法可以從很多條途徑來做。其中之一就是從隨地而坐開始。聲音總是存在的。你可以是在集市上,也可以在喜瑪拉雅山的某個僻靜處:但總會有聲音。靜靜地坐著,有了聲音,便有某種特別的東西。每當有聲音時,你便是中心。所有的聲音均會從所有的角度,從四面八方向你涌來。

    用視覺,用眼睛就完全不同了。視覺是線性的。我看著你,便會有一道視線投向你。聲音卻是環形的,它不是線性的。因此所有的聲音都是成環形出現的。而你便是圓環的中心。無論你在何處,你總是聲音的中心。對聲音來說,你始終是“神”,是整個宇宙的中心。

    每個聲音都是環形地涌向你,靠近你。

    這個方法告訴你,“沐浴在聲音的中心。”無論你在何處,如果在做這種練習,只要閉上你的雙眼,并感覺整個宇宙充滿了聲音。感覺仿佛每一個聲音正在涌向你,而你便是這些聲音的中心。即使你是中心的這種感覺,亦可以給你帶來極大的平和。整個宇宙變成了一個圓周,而你便是圓周的中心,一切都在向你靠近,一切都在向你涌來。

    “如同置身于綿延不斷的瀑布聲中”——如果你正坐在一座瀑布的邊上,閉上雙眼,感覺所有的聲音圍繞著你,并自四面八方涌向你,從不同的方向營造出你體內的中心。為什么要強調以你為中心這個感覺呢?因為置身于中心,就沒有聲音。中心是無聲的;所以你才能聽見聲音。否則,你是聽不見它們的。一個聲音聽不見另一個聲音。由于在你的中心你是無聲的,所以你能聽見聲音。中心是絕對寧靜的:所以你能聽見聲音進入你,涌向你,滲透你,環繞你。

    如果你能找到中心的所在之處,找到你體內原有聲音向其匯涌的地方,聲音便會突然消失,而你則會進入無聲。如果你能感覺到有這樣一個能聽見所有聲音的中心,你的意識便會產生突然的轉換。這一刻你會聽見整個世界充滿了聲音,而在下一刻你會突然變得很覺知,你會聽見無聲,這就是你生命的中心。

    一旦你聽見了無聲,就再也不會有任何聲音能夠打擾你。它們會向你涌來,但卻永遠也觸及不到你。它們總是向你涌來,卻總也觸及不到你。有一個地方沒有聲音進得去,那一處便是你。

    在集市上做這種靜心:沒有一個地方會像集市那樣,那里充滿了那么多的聲音——瘋狂的聲音。但不要去想這些聲音——不要去想它是好還是壞,是煩人的聲音還是優美悅耳的聲音。你不該去想這些聲音。你應該只是去想那個中心。你不該去想每一個涌向你的聲音——不管它是好的,還是壞的,或是優美的。你只要記住你是中心,所有的聲音都在涌向你——每一個聲音,無論是哪一種。

    耳朵聽不見聲音。聲音不是用耳朵聽見的,耳朵聽不見聲音。他們只是起傳遞作用,而在傳遞過程中他們切除了許多對你沒用的東西。他們會選擇,會篩選,然后那些聲音才會進入你,F在要去發現你內在的中心。耳朵不是中心。你是在更深處傾聽。耳朵只是將篩選過的聲音傳送給你。你在哪里?你的中心在哪里?

    如果你是在聽音,那么你遲早會感到驚訝——因為中心不在你的頭腦里,中心不在頭腦里!它似乎是在你的頭腦里,那是因為你從來沒有聽見過聲音:你聽見的是話語。就話語而言頭腦是中心;但對聲音來說它不是中心。所以在日本有人說人不是通過頭腦來思考的,而是用腹部——因為他們很早以前就已經在聲音上化工夫了。

    你可以看見每一個廟宇都有一座銅鑼。那是為朝圣者聽音而設置的。某人在靜心,銅鑼即會被敲響,或者大鐘會被撞響。大鐘發出的聲音,似乎對他造成了很大的干擾。有人在靜心,大鐘或銅鑼對他來說似乎是一種干擾?雌饋硭坪跏且环N干擾!在廟宇中,每一個前來朝圣的人都會敲響銅鑼或撞擊大鐘。如果有人在那里靜心,這也許看起來會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干擾。但那不是——因為那個人正是在等待這個聲音。

    所以每一個朝圣者都在幫助他。大鐘一次又一次地被撞擊,然后產生了聲音,靜心者便再一次地進入了他自已。他注視著聲音深入到他的中心。大鐘敲響了一次:那是朝圣者撞擊所為,F在靜心者的內在會有第二次的撞擊,撞在他內在某一處。那是在哪里呢?聲音總是敲擊在腹腔,在肚臍,從不會是在頭上。如果它是撞擊在你的頭腦里,那你可以明確地知道那并不是聲音:那是語言。然后你會去思考這些語言。那樣純凈便喪失殆盡了。

    “沐浴在聲音的中心,如同置身于綿延不斷的瀑布聲中,或者,用手指捂住雙耳,傾聽聲之音。”你只需要用你的手指,或任何可以捂住雙耳的東西,便可以創造出這樣的聲音。那樣你就將會聽到某種聲音。那是一種什么樣的聲音呢?為什么捂上耳朵,塞住耳朵你才能聽見它呢?

    就如同照片有底片一樣,聲音也有其負面。不僅眼睛可以看到負面:耳朵亦能夠聽到其負面。所以當你捂住了耳朵,你就會聽見聲音的那一個負面。當所有的聲音靜止了,你會突然聽到一個新的聲音。這個聲音是一種無聲。于是出現了一個間隙。你得放棄某些東西,然后才會聽見這種無聲。“或者,用手指捂住雙耳,傾聽聲之音”——聲音的負面,就是所謂的聲之音——因為它并不是一個真正的聲音,而是無聲,或者說,它是一種自然之聲,因為它不是由任何東西創造出來的。

    “用手指捂住雙耳,傾聽聲之音”——無聲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體驗。它會帶給你什么呢?一旦沒有了聲音,你便回到你自己。有聲的時候我們遠離自己,有聲的時候我們走向他人。試著去領悟這一點:借助聲音,我們與他人相聯,借助聲音我們與他人交流。

    如果聲音是我們走向他人的載體,那么無聲便是返回自我的載體。你通過聲音與他人相聯系,而通過無聲重返你自己的深淵,重返你自己。所以,有許許多多種方法都是利用無聲來移向內在的。

    要做到完全聾啞——即使只有片刻的時間。除了你自己,你沒有別的地方可去:于是你會突然發現你站在里面,一動也不能動。所以常常需要寧靜。在寧靜中,所有通向他人的橋梁不復存在。

    “或者,用手指捂住雙耳,傾聽聲之音”“——同一種方法表現了兩個對立面。“沐浴在聲音的中心,如同置身于綿延不斷的瀑布聲中”——這是一個極端;“或者,用手指捂住雙耳,傾聽聲之音”:這是另一個極端。一方面是要傾聽所有的向你的中心涌來的聲音,另一方面是制止所有的聲音,感覺無聲的中心。這兩方面同時出現在一個方法中,有一個特殊的目的——這樣你就能夠從一個中心轉移到另一個中心。

“或者”一詞在這里并不是指去選擇做這或做那,而是兩個都得做!因此,它們會同時用在同一個方法中。先用幾個月的時間做其中一個部分,然后,再花幾個月時間做另一個部分。你會變得更具活力,你將會感覺到兩個極端。而如果你能夠自如地走向兩極,你便能永葆青春。

 

聲音的開始與終止

    濕婆說:“在任何一個字母發音剛開始的時候,以及在聲音逐步提煉的過程中,要保持覺醒。”

    你怎么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到一座廟宇去,那兒會有大鐘或銅鑼。將大鐘握在手上,然后靜等。首先要完全地警覺。聲音將會在那里出現,你可不要錯過初始的一刻。首先要完全地警覺,仿佛你的生命都依賴于此,仿佛有人會在這一刻殺了你,因而你要保持覺醒。要警覺——仿佛死神將會降臨在你的身上。如果你有意念的話,那就靜等,因為意念是一種睡眠。有了意念,你就無法覺知。在你覺知的時候,不存在意念。所以要靜等!當你感覺到此刻心中不再存有意念,不再飄有浮云,而你又很警覺的時候,便可以追隨聲音而去。

    當聲音不存在的時候,要睜眼去看,然后閉上雙眼。待聲音產生,撞出之后再去看,去追隨它。聲音會變得越來越慢,越來越細微,越來越細微,然后就不見了。繼續追隨這個聲音,要覺醒,要警覺。要追隨聲音直到其終極。要觀注聲音的兩極,初始和終結。

    用外在的某種聲音去嘗試一下,比如一個銅鑼或一個大鐘或任何一件東西,然后閉上你的雙眼。呢哺任何一個音——嗡(Aum)或任何其它的聲音——然后用它來做同樣的練習,這是較為困難的,所以我們要從外在做起。只有當你能夠從外在做起,只有當你能夠從外在去做了,你才有可能從內在去做。只有到那時你才能去做。靜待頭腦空靈的那一刻,然后在內在創造聲音,去感覺它,跟隨它移動,追隨它而去,直到它完全地消失。

要做到這一步需要時間。將會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至少三個月。在這三個月里,你會變得越來越警覺,越來越警覺。你得同時觀照音前狀態和音后狀態。無一可以錯過。一旦你變得很警覺,你便可以觀照聲音的初始與終結,你便會通過這一過程變成一個全然不同的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qianneng/naobo/12456.html

相關閱讀:音樂開發人的右腦潛能
清點覺知的片刻
超能力現象在α狀態時出現
如何掌握和利用a波
通過冥想達到α 波狀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