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斯伯雷和奧恩斯坦發現,人腦的兩邊各自管理不同類型 的精神活動,這兩個左右半腦也叫做皮層,由叫做胼胝體的、極為 復雜的神經細胞網絡連接起來。
大多數人在左腦處理邏輯、詞匯、列單、數字、線性和分析 等所謂的“學術”活動。左腦進行這些活動時,右腦更多處于“阿爾法波”狀態,或者叫休息狀態,隨時準備協助左腦。右腦 主司節奏、想像、色彩、白日夢、空間感、形態(統一概念)和維 度。
接下來的研究顯示,當人們受到鼓勵去開發他們以前認 為很差的腦區時,這種開發活動并沒有從其他區域移走,反而 好像產生了一種協同效應,使所有腦區的精神活動都改善 了。
柴德爾教授在加利福尼亞大學繼續了斯伯雷的工作,并 得出了一些驚人的結果。他發現,各半腦包含了“另外半腦” 很多的能力,比以前想像的多得多,而且,每個半腦也能夠進 行較以前看起來范圍大得多、也精微得多的精神活動。
初一看,歷史好像要否定這些發明,因為大多數“杰出頭腦”依大腦活動的術語來看是偏向一側的:愛因斯坦和其他偉大科學家的“左半腦”都好像特別發達,而畢加索、塞尚和其他偉大的藝術家和作曲家們都好像偏向“右腦”比較發達。
更進一步的研究揭開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事實:愛因斯坦在學校的時候法語過不了關,他喜愛的活動是拉小提琴、畫畫、駕帆船和想像游戲。
愛因斯坦把他的很多更有意義的科學洞察力歸功于他的想像游戲。有一年夏天,他在一個小山頂上做白日夢,想像自己騎著一光束到達了宇宙遙遠的極端,發現自己很“不合邏輯地”回到太陽表面的時候,他意識到,宇宙一定真的就是彎曲的,而且認為,他以前“合乎邏輯”的訓練是不完全的。他圍繞著這個新圖景寫下的數字、方程和詞匯就給了我們“相對論”? 這就是左腦和右腦的合成。
偉大的藝術家們都更像是有“全腦”。筆記本上并沒有記載喝醉了酒后的故事,也不是雜亂無章地亂潑油漆來創造杰作。
有位藝術家早上6點起床,在最新系列第六幅畫上度過了第17天。他將四個桔黃部分與兩個黃色部分混合起來以產生色彩合并,涂在畫布的左上角,以便與右下角的螺旋結構形成視覺對照,產生所希望達到的觀察者眼中的平衡。這說明,很多左腦活動都進入到了一般認為是右腦所要做的事情中。
除斯伯雷和奧恩斯坦的研究以外,總體操作水平增加的實驗證據和令人信服的歷史事實,即“杰出頭腦”的確是在使用他們的兩個半腦來工作的,這些都說明,人類如果同時開發兩個半腦,就可以做出了不起的成績,一千多年以前的達芬奇就是一個絕好的例子。盡管有所爭議,但是,在達芬奇的時代,他還是被認為是下列學術領域當中最有成就的一個:藝術、雕刻、生理學、普通科學、建筑學、機械學、解剖學、物理學、天文學、地質學、工程學及航空學。在歐洲的宮廷,隨便扔給他一把弦樂器,他就可以即興作曲、演奏并演唱舞曲。他并沒有把這些不同的潛能區域分開,反而合并到一起了。達芬奇的科學筆記里滿是三維的草圖和圖片,同樣令人覺得有趣的是,他的油畫杰作的最后草圖看起來經常像是建筑草圖:直線條、角度、曲線和數字里面包含了數學、邏輯和精確的測量。
這么看起來,當人們說自己某些方面行,某些方面不行時,實際是指已經很成功地開發出來了的潛力和尚沒有開發出來、仍然處于蟄伏狀態的潛能,對這些潛能施以恰當的養護則可以花蕾怒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iwei/152314.html
相關閱讀:千萬富翁的思維方式 43
思維創新
創造性思維技巧訓練
富翁的思維方式:多接觸不同的人才能帶來不同的創意
管理故事:改變思維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