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維是指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反映。思維的特性是間接性和概括性。有許多概念和定義我們無法直接感知,只能間接的推想得來,這種推想就是思維。
(2)嬰兒的思維往往借助于實物來進行,稱為直覺行動思維。幼兒時期和小學低年級兒童的思維往往要借助于實物和形象來進行,稱為具體形象思維。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逐步能夠憑借概念、符號等抽象事物進行思維,稱之為抽象邏輯思維。
例如:1+1=2有的兒童指著一支筆,再指一支筆,順序數1、2。有的兒童在頭腦中浮現一朵花,又多了一朵花,共是兩朵花,這是具體形象思維。有的兒童則不僅很快的用數學概念1和1相加得出2,而且能夠把10個人組成的一群人也思考為“1”,這樣的兩個“1”相加同樣等于”2”,實際上它代表了”20”個人.這是抽象邏輯思維.
(3)兒童的思維從一具體形象為主逐步發展到以抽象邏輯為主,其中有一個轉變的關鍵時期,這就是四年級前后。經過良好訓練,小學三年級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就可以有較好的發展。因此,至少從一、二年級開始就應重視對兒童抽象思維能力的訓練。
(4)兒童時期既要接觸客觀實體(具體形象)又要學習人類的語言(抽象邏輯),而學習人類語言是要有一個過程的,因此,這時期的兒童主要是建立用語言代替實物,用語言反映事物本質的思維語言。培養兒童的思維也要以此為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iwei/73382.html
相關閱讀:管理故事:改變思維賺錢
思維創新
創造性思維技巧訓練
富翁的思維方式:多接觸不同的人才能帶來不同的創意
千萬富翁的思維方式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