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專家發現藍田生物群 生命起源有新說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考古發現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

古化石

“藍田生物群”的化石圖。

也許,你無法想象6億多年前,地球是什么樣子的。那時候,地球上的生物長相又如何?

昨天,國際權威雜志《自然》刊登了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袁訓來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一新成果認為,6億多年前,復雜的多細胞“高等生命”已經出現,門類繁多。這一發現,把“高等生命”起源向前推進了近4000萬年。

6億多年前,多細胞的植物、動物都生活在50米~200米的海底,呼吸著時有時無的氧氣,享受偶爾照進海底的陽光。最終,由于缺氧而“窒息”死亡,形成化石。

“大約在38億~42億年前,生命開始起源。在澳大利亞,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發絲大小的生物,可以證明!痹杹碚f,地球如今已有46億年,這期間,地球上的生命在不斷地演化著。

最早,生命都是單細胞體。漸漸地,才演化成多細胞、肉眼可見的“高等生命”。在袁訓來的介紹中,包括人類在內的多細胞高等生命,有一個學術用語:宏體生物。國際早期生命研究專家、加拿格·納波尼教授說,“生物此刻已然變大”。

“從單細胞向多細胞演變,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飛躍。生物多細胞化以后,才有細胞的分化,進一步實現器官的分化……節點在哪里?”袁訓來說,這么多年來,國際上的科學家們都在尋找答案。過去,大家都認為,“高等生命”最早不會早于5.8億年。為啥?當時科學家們認為5.8億年前海水還沒有被氧化,高等生命不可能在“缺氧”環境中生存。


從貴州甕安到安徽藍田

考古的一次成功大轉移

具有科學預見的大轉移有了突破

袁訓來也已經找了20多年。說起這次最新成果,不得不說安徽藍田鎮的化石找尋之旅。“1995年,我們在貴州甕安發現了很多動物胚胎化石!蹦切﹦游锱咛セ,距今6億多年,是迄今最古老的動物化石。去年10月,在一次研討會上,大家又提起甕安的動物胚胎化石,袁訓來就想,那么多的化石都是胚胎的,那動物化石在哪?“我們一直在研究這個事,‘蛋’找到了,但是下蛋的‘雞’呢?”聯想到那些胚胎化石是從其他地方漂移過去的,袁訓來就興奮了:這說明,胚胎化石是淺海中的,很容易被浪打走;而動物化石應該在深海,不容易被漂走。

“當時,我們研究小組都很興奮,討論哪里有化石,又曾經水很多。最終大家鎖定了安徽休寧的藍田鎮。藍田鎮位于北緯30°附近,緊鄰黃山和西遞宏村!痹缭谏鲜兰o80年代,就有科學家在藍田鎮發現了化石,1992年,這里還曾經發現了不同形態的藻類化石。


從公路邊到公路的對面

發掘地點轉移大有收獲

隨手扒一番,就能找到多種化石

“那座山上到處都是化石,在一些挖開的地方,隨手扒一番,就可以找到不同類型的化石!痹杹泶蜷_電腦,向大家介紹他的發現之旅。

從外表看去,那座山很普通,根本看不出來,這座山的石頭里埋藏了生命起源的大秘密。其實,袁訓來也是偶然中才發現那些沉睡了6億多年的化石!捌鋵嵲谒{田鎮找化石,1994年就有古生物學家在做。但大家把焦點都放在當地一條國家級公路邊上,因為不能破壞公路,所以每次尋找都是‘小打小鬧’,找不到多少化石。”而這次,研究人員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把“焦點”放在公路對面的山上,結果收獲多多。

帶放大鏡,大山里摳了半年

巖石一層層,每層都有化石

在藍田鎮,袁訓來有一個向導和助手,叫余星峰。此人是安徽休寧縣藍田鎮前川村孔坑組的農民,一直以來袁訓來都住在他家。去年,余星峰告訴袁訓來,他準備蓋房子了,不過,挖地基的時候,好像發現有化石。“那巖石都是一層一層的,從上而下,每一層巖石里都有化石,有的多有的少。”袁訓來給大家看了一張圖片,圖片中是一塊只有1厘米長的巖石,上面布滿了一個個黑色的小圓洞。每一個圓洞,都是一個化石,它們的個頭只有0.5~1毫米之間。袁訓來說,他每天都隨身攜帶放大鏡,就生怕錯過了哪個重大的發現。

“動物化石都很軟,它們在巖石里沉睡了6億多年了,要一點點地摳!比ツ辏杹砭驮谒{田足足“摳”了近半年。由此,也打開了一個活生生的藍田生物化石群。

在袁訓來發現的生物化石群中,既有動物的,也有植物的。它們最小的個頭,幾乎快看不見了,只有針尖大,最大的比巴掌還大,大多數只有三四厘米。它們都是壓在巖石上的,小小的身軀,經過6億年,已經在巖石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有的看上去像一把扇子,有的像竹節,有的像一個個小小指環連在一起,還有的像香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51264.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