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隋煬帝楊廣竟是歷史上最可憐的皇帝!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考古發現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歷史上的隋煬帝楊廣,一統江山,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營造東都洛陽城,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開創科舉,三征高麗。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功不可沒,結束了中國三、四百年的戰亂時代,從此中國進入了和平、強盛的時代。像這樣一位戰功顯赫、輝煌偉大的皇帝,死后竟然連一個像樣的棺材都沒有,棲身之地不足半畝,歷史有時真的不公平。原因只有一個,隋朝是在手里滅亡的,亡國之君談何美名,就更別提什么厚葬了,楊廣真的很可憐。

  我們不妨翻開歷史,看看楊廣這一生的突出貢獻。西元589年,年僅20歲的楊廣被拜為隋朝兵馬都討大元帥,統領51萬大軍南下向陳朝發動進攻,并完成中國大一統。

楊廣被拜為隋朝兵馬都討大元帥南下向陳朝發動進攻,完成中國大一統

  開皇十年,南陳舊地的一些地方爆發大規模的叛亂時,楊廣被任命為江南的總管,駐營江都(今揚州),平定叛亂,這一呆就是任職十年。真不愧為好將軍,文武雙全,他的部隊在百姓中威望很高!開皇二十年,一度任遠征突厥的統帥。

楊廣修通大運河造福億萬子孫后代

  修通運河,將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連接起來,工程之浩大,楊廣眼光之甚遠,為中國后代子孫萬代帶來了巨大的好處。開拓疆土還有西巡張掖,不但擴大了國家的疆土,還打通了絲綢之路,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績!出兵征戰,不但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強大。

  西行出巡,到達河西走廊的張掖郡,曾經不懼暴風雪的襲擊,溫度在零度以下,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真的令人仰慕!足跡遍布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進一步促成了甘肅、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隋煬帝到達張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國君主與史臣紛紛前來朝見,各國商人也都云集張掖進行貿易。這在中國封建歷史上,還沒有哪位皇帝西巡這么遠且威名遠揚,隋煬帝楊廣,當屬第一人!

  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也是楊廣的一大創舉,隋文帝即位以后,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立進士科。那時的進士科以考政論文章為主,選擇“文才秀美”的人才,其意義深遠,不但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而且有利于政局的穩定。政局穩定后,隋文帝建立天朝體系,天朝體系的建立,可以說是影響中原王朝一千五百余年,直至清廷甲午戰爭的失敗。

  楊廣亡國的原因在于好大喜功且貪慕虛榮。在大規模地開發經營西域中,用金錢來引誘西域的商人來朝貿易,還命令西域商人所經過的大運河杭州段,地方郡縣要殷勤招待,這根本不是平等的貿易,而是借貿易之名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楊廣開創了科舉制

  還有隋煬帝前后三次對高麗的用兵,使隋朝的國力大減,隋煬帝的末路可以說和征伐高麗有很大的關系。第一次征伐失敗,三十多萬人的隊伍,最后僅有二三千人返回。第二次出兵被迫撤兵,這時天下將亂,王朝已經顯露出敗亡之兆。但隋煬帝不管這些,又發動了第三次對高麗的戰爭。這次在平壤附近,隋朝的水軍打敗了高麗軍隊,高麗王高元遣使投降,隋煬帝遂班師回朝這是613年。

楊廣最終下場很慘

  楊廣旨在平定邊陲,完成統一大業,但戰事耗費頗大,激起人民的反抗,616年瓦崗軍大敗隋將張須陀于滎陽,617年李淵起事于晉陽,不久攻占長安,立代王侑為帝。618年江都兵變,推宇文化及為首,縊煬帝,立秦王浩為帝,引眾西返關中。五月,李淵廢恭帝侑,自稱帝,國號唐,隋亡。

  隋煬帝楊廣最后連個像樣的棺材也沒有,由蕭后和宮人拆床板做了一個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宮的流珠堂下。楊廣生前是偉大的,是輝煌的!死后卻是凄慘的、可憐的!可憐的如一撮黃土,一粒細沙,淹沒在歷史的長河里,尋也尋不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53185.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