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回味艷粉街那些“胭脂飄香”的日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考古發現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

艷粉屯舊貌一角。

如今的艷粉街道路寬闊、樓群高聳,已經是一個熱鬧的居住區。

艷粉街棚戶區。

清初,艷粉街一帶長滿了鮮艷奪目的胭脂花。是當時為皇宮、王府提供化妝品的一個主要地點。上世紀初,鐵西區很多工廠開始拔地而起,原本人煙稀少的艷粉街,在機器的轟鳴聲中,開始工業化進程的發展。

關于艷粉街的名字,或許居住在老鐵西的人們都不會感到陌生。在縱橫交錯的街路之中,如此嬌翠欲滴的“艷粉”二字實在不能不勾起人們深究其源的欲望。

身處鐵西重工業的環境中,艷粉街就像鋼筋水泥之中抽拔出的一棵翠綠小草,若干年后,隨著人潮的涌動,開花結果,開始變得與它的脂粉氣息頗為濃厚的名字相協調。然而,在這和諧悠閑的背后,人們記憶深處無法抹去的是艷粉街走過的滄桑歲月??那些深積在“艷粉”上的垃圾小山,那些在其中滾打嬉戲的孩子們,那段似乎永遠沉浸在炎夏汗漬里的日子。

艷粉街,鐵西區的縮影,一個時代的印證。

關于“胭粉屯”的傳說

對于沈陽這座城市而言,鐵西區是一個年輕的區域,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幽居其中的艷粉街沒有可以追溯的歷史。

早在清代初期,努爾哈赤分封土地之時,將這一方分給了他的侄子濟爾哈朗,這也是艷粉街誕生的一個前提。雖然距離老城區頗遠,但艷粉街這一帶卻并非是一片無人理睬的荒地,恰恰相反,在這一方土地上,處處長滿了鮮艷奪目的胭脂花。漫山遍野的粉紅色,映出了美人嬌嫩的臉龐。

正如胭脂花的美麗,過去,人們則是選取其成熟的種子研磨成末,作為頗具效果的化妝品。而此處這大片的胭脂花,也正是為皇宮、王府提供這種化妝品的一個集中的地點。

長此以往,居住于此的人們便以種植胭脂花供應皇室貴族所需而維持生計。關于艷粉街名字的由來,便應運而生。

明末清初,時局動亂,當時這一帶的村子里住著十幾戶人家,清廷便派往此地一劉姓莊頭,以收取胭脂稅款。然而,劉莊頭好吃懶做、不務正業,更重要的是他在村子里橫行霸道。那些收繳上來的稅款被他貪婪地據為己有,同時變本加厲地征稅,百姓們由此開始了民不聊生的日子。

村子里有一個李媽媽,由于早年喪夫,一個人帶著女兒梨花過日子。日子清苦,母女倆相依為命,再加上鄰居們的接濟,日子尚可維持下去。守寡多年的李媽媽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注到女兒梨花的身上,日復一日,梨花從一個小女孩出落成了大姑娘,同時卻也應了她梨花的名字,模樣出落得嬌翠欲滴,成了村子里面眾人皆知的美女。更重要的是,從小清苦的日子,讓梨花早早地成熟,她是個懂事的孩子,不但承擔了家里的全部家務,更重要的是她的知恩圖報,周圍曾接濟過她們的鄰居,她也會經常幫助人家做事。村子里的人都憐愛地叫她“胭粉姑娘”。

李媽媽唯一未了的心愿,就是希望女兒梨花能夠嫁入一個好人家,以后的日子不會再像過去那樣清苦。然而,梨花的美貌卻成了她接下來噩運的源頭。劉莊頭見到如花似玉的梨花,色心頓起,頃刻間萌生了要納梨花為妾的念頭,并且這種念頭越積越深。于是劉莊頭開始找人說媒,幾次過后,都未得到對方應允。惱羞成怒,劉莊頭便心生歹念。

一日,他帶著一群莊丁到了李媽媽家里!鞍涯銈兗仪返亩惪疃冀怀鰜戆。”劉莊頭此言一出,李媽媽先是一愣,隨后問道:“我們家什么時候欠過稅款呢?”劉莊頭面子上掛不住,隨即惡狠狠地說:“沒錢用人抵債!”這樣,梨花便被莊丁們強行搶去。

去了劉家后,梨花不吃不喝誓死不從。然而數天后,她卻突然答應了這門婚事,人們都說,梨花是因為熬不住了,無依無靠、饑餓難耐。劉莊頭聽聞這一消息很是高興,對于梨花提出的“不許操辦聲張”和“不能告訴母親”的兩個要求滿口答應著,隨即風風火火地籌辦婚事去了。

成親當晚,貌美如仙的梨花一杯接著一杯地敬劉莊頭酒,劉莊頭笑嘻嘻地喝著喝著就頭暈起來,隨即倒頭大睡。就在此刻,梨花拿起一把鋒利的剪刀,劉莊頭深紫色的血染黑了新娘的蓋頭。

次日,人們發現劉莊頭的尸體。而梨花也已懸梁自盡。村民們含著淚埋葬了美麗的梨花,人們都說,這位美麗的梨花姑娘原本就不屬于凡塵俗世,而是救苦救難的仙女下凡,替他們除了這村里的惡霸。

次年,在梨花墳地的周圍奇跡般地長出了大片胭脂花,人們說,這胭脂花正是“胭粉姑娘”梨花變的,于是便將這小村子命名為“胭粉屯”。隨后,為了減去些許脂粉的氣味,“胭粉屯”改名為“艷粉屯”,在后來的街路整改中,“艷粉屯”被正式更名為“艷粉街”。

棚戶區里的粉色回憶

上世紀初,隨著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和平大街以西成了日本人的附屬地,隨后,從太原街再到現如今的鐵西區,都成了日本人重點建設的地點。為了滿足軍需的供應,鐵西區很多工廠開始拔地而起,而較為偏遠的艷粉屯也未能逃脫這一劫難,沈陽第一個日資紅磚廠便設置于此,有了工廠后,田地大多成了砂土坑。而原本人煙稀少的小村莊,在機器的轟鳴聲中,也開始迎來了更多居住人口。

艷粉街是鐵西區的縮影。作為以重工業為主的地區,艷粉街正是在這種氛圍中衍生而出。隨著工業化進程的發展,大批工人開始在這一方土地上安家落戶,艷粉街從此開始擺脫了寂寞的日子。因為尚不能算作是工業區的中心地帶,艷粉街同時也變成了諸多外來務工人口所選的居住地。隨后,艷粉街便在一片片低矮的平房中開始步入城市化的進程。

工人們在此繁衍生息,一代一代成長于此,機器的轟鳴聲以及濃重的鋼鐵氣息,讓他們的性情以及生活變得粗獷粗糙,直到上世紀90年代,艷粉街仍舊是鐵西區一處知名的棚戶區。

對于艷粉街那一處處低矮平房的回憶,年方三十的市民邵一兵也曾目睹并經歷過居住于此的一段歲月。據他回憶:“那會兒的艷粉街已經有了柏油馬路,但平房仍然隨處可見,偶爾會看見一兩處高樓,但是絕大多數家庭仍然還在十幾平方米的小平房里面蹲踞著。印象很深刻的是艷粉街的冬天,即便是柏油馬路,也硬邦邦地結滿了棱角分明的冰,在上面騎自行車還不止一次地摔倒,那些窄一些的小土路就更是不必說了。到了土地開化的時候,泥濘不堪,所以孩子們的腳上、身上、臉上永遠是灰突突、臟兮兮的。”“因為生活配套設施不完善,平房前面的小土路上,經常堆積著成山的垃圾,到了夏天,這里的氣味簡直令人窒息,但好像大家都不覺得怎樣,或者說是習慣了也好。到了晚上,平房的胡同里面,人們開著門納涼,很多人走出來站在狹窄的過道當中,操著地道的沈陽口音,夾著臟字粗魯地談天說地,嘮著家常。”“但這種落魄卻并不是所有人的生活狀態。胡同里面經常傳出叮叮當當的鋼琴聲。記得那會兒,我住的那一片平房里面出了個彈鋼琴的女孩,這讓街坊四鄰驚嘆許多天,到了后來,他們也隨著愈發嫻熟的琴聲開始享受這粗糙中的婉約。彈鋼琴的女孩沒有父親,母親看起來很老,后來女孩考上了音樂學院,母親四處籌錢弄到了這架鋼琴。一間低矮的平房,似乎屋頂和墻壁都薄得遮不住鋼琴所散發出的光芒,女孩每天都在練習。幾年后,她畢業留校,那間平房里便總是會有一些小孩子出出入入,鋼琴的聲音也開始變得凌亂、生疏,我們知道,她可以教小孩子了。”

艷粉街上的“古惑仔”

在艷粉街的成長過程中,可以用“頑劣”來形容這里的少年,他們有著不羈的理想,但卻無力去實現,生活便如此在他們的生命中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對于上世紀80年代的孩子們而言,許多人都曾遇到過所謂的“古惑仔”,與其說是古惑仔,倒不如說是一些找不到方向的少年。

在艷粉街上,“古惑仔”們經常成群結隊大聲肆意談笑,然而這種種貌似令人認為不雅的舉動,對于那個年齡段的孩子而言,是一種青春期的萌動,也是一種力量的彰顯。

曾在王兵拍攝的《艷粉街》當中見到幾個所謂“古惑仔”的故事。他們天真著、熱情著,把生活想象得很簡單,在這樣無聊的歲月里,愛上一個人或許是唯一的精神寄托,而這種愛卻又被包裹了厚重的軀殼,就像是工業區上空濃重的煙霧,只有撥開之后,方能看到他們內心的真誠與純潔。

這一切的一切,都不免令人深思,作為鐵西區的一個縮影,艷粉街所折射出的更多的是一種工人的生活狀態,他們有愛、有恨,然而這一切復雜的感情,卻都被包裹在一層堅硬的外殼里,感情過于內斂是他們共同的性格特點。但這種內斂并不意味著他們刀槍不入,他們能在生存溫飽線上掙扎了數個年頭,也正是這些堅硬的外殼保護他們那顆柔軟的心去經歷雨雪風霜。

如今,艷粉街已經再無當年的影蹤,這里演變成了一個地道的居住區,寬敞的街路、高聳的樓群,唯一不變的,便是那個“艷粉”的名字。這里居住的主要群體,仍舊是曾經奔波于此的工人們,然而,在遠離工廠機器轟鳴聲的今日,胡同里那悠揚的鋼琴聲卻也隨之消失,即便是偶有琴聲入耳,或許也已無人再有心品味。

傍晚時分,艷粉街上,一個小鐵皮車搖搖晃晃地被推了出來,一個滿臉堆笑的男子攤開手里的烤串,招呼身邊專程上門的客人,據說,他曾是艷粉街上一個名為“黃毛”的“古惑仔”棄惡從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69283.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