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國家地理報道,2010年,美國史密森學會古生物學家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中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史前鯨類墓地,共挖掘出20頭大約500萬年前鯨類的骨架化石,研究團隊近日公布了這次發現成果?茖W家認為,這種罕見的大型史前鯨類墓地及化石將有助于理解史前海洋生態系統及鯨類進化歷史。
1. 保護化石
保護化石
2010年,科學家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中將一頭史前成年鯨類骨架的胸腔和尾部保存到石膏中。據專家近日介紹,這具化石骨架發現于距離太平洋海岸大約一公里處的公路邊,當時這塊史前鯨類墓地共發現了20頭大約500萬年前鯨類的骨架。美國史密森學會古生物學家尼古拉斯-皮恩森主持了此次考古挖掘項目。皮恩森介紹說,目前尚不清楚為什么會在這里集中發現這么多鯨類骨架,可能的原因包括:一場巨大的風暴將它們突然推向了海岸而導致它們無法脫身;紅潮中的藻類釋放出有毒物質將它們集體毒殺于此地;還有可能是鯨類集體自殺于海岸之上。皮恩森認為,要想找到這些謎團的答案,就必須對這些化石進行細致的保護和深入的檢查。因此,科學家們將化石裝入保護性的石膏中,然后運到實驗室中。
2. 準備挖掘
準備挖掘
科學家們在智利塞羅-巴倫那(鯨山)附近的史前鯨類墓地上發現一頭須鯨化石,并準備開始挖掘和保護。保護性措施包括:將骨架利用特殊的膠水一片片粘合起來,然后將它們包裹于一層石膏中便于保護和運輸;l現地的地質學特征表明,這些鯨類最有可能死于大約500萬年前的一個很淺的瀉湖中。皮恩森介紹說,“這里的環境與如今智利海岸附近一小片小片的海草生長環境非常相似。”
3. 海豚耳骨化石
海豚耳骨化石
在這片鯨類墓地附近,科學家們還發現了一只大約200萬年的海豚的耳骨化石。這些耳骨化石與其他非鯨類化石可以幫助科學家們確定這20頭鯨類死亡時的海洋生態。皮恩森介紹說,“海豚耳骨是密度最大的生物學組織之一,這一特性有助于化石的保存。”耳骨標本表明,該地區的史前海洋在消失之前曾經長期生活有海豚物種。
4. 路邊風景
路邊風景
這個相對復雜的須鯨化石于2010年挖掘于塞羅-巴倫那地區。鯨類尸體的方向與史前海岸線的方向有關。關于史前海岸線的情況,至今仍然是個謎。皮恩森認為,也許通過這些化石能夠找到關于史前海洋的位置以及鯨類究竟是如何死亡的原因。如果骨架的方向與原來的海岸線是平行的,那么這些鯨類可能死于海面之上,是被潮汐沖到海岸上的。但是如果骨架方向是隨機的,那么它們的死亡原因可能是一場風暴或其他事件,而且它們也可能不是同時死亡的。
5. 沙漠工作室
沙漠工作室
在阿塔卡馬沙漠中臨時搭建的工作室中,美國史密森學會的研究人員正在掃描一具鯨類骨架化石以制作三維數字模型,以備回到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后繼續研究。皮恩森介紹說,“我們在標本周圍搭建了帳篷,因為我們希望利用高分辨率激光掃描儀進行掃描,并切斷沙塵、風暴以及日曬等因素的干擾,盡可能地建起最穩定的研究環境。”
6. 現代須鯨近親
現代須鯨近親
這是一具出現于納米比亞海岸沙灘上的現代須鯨的骨架。皮恩森表示,“我們認為,挖掘于塞羅-巴倫那地區的史前須鯨與這頭現代須鯨有很近的親緣關系。”這一聯系也表明,自從這20頭不幸的鯨類于500萬年前死亡之后,須鯨幾乎沒有較大的進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75976.html
相關閱讀: